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
这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要内容的考查,灵活易上手。第一道选择题***15小题(65438+每道小题0分),占总分的30%,覆盖面适中,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大部分题目通过创设的历史场景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第二题为简答题,分值为***15,占总分值的30%:1题思路清晰,答案独特,重视知识认知和能力再现;第二个问题比较新颖,有* * *设定的三个小问题,有一定的梯度和难度。我们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第三篇材料分析题***20分,占总分40%:给三篇材料,设四道题。可以说是一道综合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历史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由浅入深地提问,符合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水平。
2.坚持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效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
历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态度和价值观。选择题10、11、13的设置,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
3.从历史中反映学科,突出学科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从历史出发的原则,是本套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比如17题中,1题和第三题的设置,图文并茂的材料和题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考察了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以后的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总之,这套试题注重教材,注重基础,注重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掌握。虽然灵活新颖,但学生只要记忆准确,也能准确回答。
二,对学生答案的分析
学生整体测试较差,只有不到30%的学生通过考试,大部分学生的分数在20分左右。有的同学分数是个位数,有的同学甚至是一分,真的是不可想象。整体来看,有35%的同学第一题得分在7-10之间,第一题12-15之间,有一半的同学得分在7以下。第二个问题(如图)是材料问题。大部分同学对材料不了解,丢分特别严重。超过一半的同学没有给这个问题打分;第三个材料分析题只有10%-20%的同学得分,但是答案不够准确完整,所以得分不高。
第三,两点建议
1.加强“两基”教学,突出“三维”目标。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防止过分强调能力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倾向。历史知识的传播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是拓展学生学术能力的条件,所以应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课堂复习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基本掌握关键知识。可以说,八年级历史学科的内容是基础,是重点,八年级历史教学更应该重视基础和教材。目前考试反对过分强调死记硬背,但绝不是反对死记硬背。既要熟悉课本,又要有一定的背诵,这也是现在考试的要求。如果不熟悉课本知识,不掌握基础知识,根本答不出试卷。
2.端正态度,明确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认为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目标。从这次考试的分数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所以在学习和复习上比较浮躁,没有认真学习和复习课本,导致了这个结果。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也需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资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探索、识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才能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成绩。
总的来说,试卷设置全面有效,命题角度灵活,题型新颖,对以后的命题设计和历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素质测试为西昌统考,总分100,七年级平均分64.3,及格线52.5,优秀线75.1。七(4)班平均分66.31,优生率37.1%,八年级平均分73.3,及格线63.0,优秀线82.2。8班(1)平均分68.79,优生率31.2%。学生和老师都会觉得历史试卷变得更加灵活务实,一切都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
二、试题的结构特征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难度基本适中,本次试卷突出了以人为本、回归历史的特点。以教材为载体,辐射相应的培训项目。本文坚持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历史教学领域,开辟课内外学习历史的渠道,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和课内外阅读能力。通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命题者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关注课本,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试卷试图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和多重答案,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理想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张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强调基础(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积累和应用能力)、创新(运用所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三,学生的回答
1,答题卡
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题掌握较好:《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部分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学生的成绩很好,基本没有损失。如果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他们的回答不是很好,有些回答很难,说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不是很丰富,以后要加强这种练习。学生对灵活的问题回答不佳。对于弹性问题,学生回答的更差。例如,如果学生谈论他们的观点或对某一事件提出建议,他们就不能写作。
2.试卷中发现的问题。
本测试完整、新颖、生动,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寻求提高和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总体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查,可以看出问题还是很多的。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学生的记忆方法不当,大多靠死记硬背,在考场紧张的时候很混乱。
(2)综合能力弱。由于学生平时学习的标准化知识较多,缺乏知识整合的处理,因此失分较多。这次考试的内容不仅涉及基本的历史知识和逻辑思维训练,还考察学生准确理解史料的能力。由于平时训练相对较少,学生缺乏独立分析综合题的能力,失分较多。
(3)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来看,学生的写作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正确,字迹不规范。
第四,教学反思
1,继续以基础知识为主。从这次考试可以看出,基础知识的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继续重视这方面。
2.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掌握读写结合的“生动”方法,有助于提高读写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实践,获得的不仅是问题的答案,还有吸收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人以鱼”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让他们独立思考,不要盲目灌输知识。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质疑、辩论和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开放性问题感到完全不知所措,或者只是寻求唯一的答案。
4.要树立大历史观,拓展思路。
要树立大语文观念,立足课内,延伸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的融合和渗透。首先,老师要多读书,不仅自己能读,还要有一些感悟和积累;其次,要求教师多给学生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各种史料。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材料,增加了对语言的理解,增强了综合的历史素养。
总之,要教好历史,让学生真正学好历史,必须依靠广大历史教师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一颗积极探索、刻苦钻研的心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