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真题讲解

问题1。速度=距离/时间。前两段速度比是v 1:V2 =(s 1/t 1):(S2/T2)=(15 km/h 1):(65438)增加了1/3 (1份),所以第三段速度比第二段增加了15km/h,即增加了30即三段速度比为3: 4: 5。

问题2如图。

问题3。就是把a和b的距离之和看成一个整体。两车四小时走完全程(相遇),那么两车三小时的距离之和当然是全程的3/4。此时两人都没有到达目的地,所以“离各自目的地的距离之和为总距离1/4”。

可以得出全程360公里,V A +v B =90。又是7个小时,两人相差80-10=70公里,所以V A -v B =70/7=10。可以得到V A和V B,问题就解决了。

问题4。看起来挺简单的,但总觉得有点迂回。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分析用的是每圈的时间,我用每分钟圈数依次表示。v张=5*1000/60(米/分)=5000/60(1/200圈/分)=5/12(圈/分),李的速度是7/12(圈/分)。问多少时间相遇,也就是说这三个速度同时乘以一倍,得出的距离(圈数)都是整数,显然是12分。

如果不明显呢?通过我每分钟跑的圈数很容易理解:及格分数。假设三个人的速度分别是5/12(圈/分),7/20(圈/分),11/30(圈/分),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是60分钟一次。这个时候分析中的方法就没有我这么好理解了。

问题5。为什么说“A从第一个点P到第二个点P的旅程,正是我们第一次相遇的旅程”?因为时间是一样的。注意前面的分析: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 * *需要两个全程;从第一次见面到第二次见面,走了整整两趟路程,还是* * *爽。速度没有变,所以时间是一样的。

然后自己画一张图,可以发现P点正好是全程的三分之一,距离B点180公里,距离A360 660公里。a从开始走了720公里到第一次见面,然后720公里到第二次见面,再720公里到第三次见面,***2160公里。(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

问题6。我觉得是测试,只能得到6.25+3.125*n减去7的最近倍数小于0.75,而n

做完这些题真的觉得自己老了。如果不看你的分析,我还是要想很久。我觉得比小时候慢多了...如果你不明白,请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