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做词性理解和表达部分有哪些技巧?
1.考察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时,从代词最近的句子中寻找,多数情况下代词指代代词之前的句子。2.在理解名词的意思时,一定要注意段落中转折或并列的句子。3.在分析同义词、近义词时,一定要注意三个方面:词语搭配、意义、感情色彩。4.片段阅读中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所以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5.一般过于片面、绝对化的句子都是不正确的,要特别注意“除了”、“大多数”、“只有”等一些限制性词语。6.转折句中,转折后的句子一般是段落的重点,所以在练习和考试中一定要注意语境中具有递进、平行、转折性质的句子。7.善于剔除冗余信息,利用已知信息判断或衡量一些可以从段落中推导出来的知识和观点。总而言之:
阅读演讲片段的原则是:揣摩提问者的想法
具体方法:关键词+如何提问。
关键词不是实词,而是表示语义变化的连词,如:因此,然后,所以,甚至,同时,等等。公考基本上有四种题型:转折、因果、并列、递进。
首先,找到关键词
快速阅读题目,注意三个地方——1首末句2中心句3关键词。答案就在关键词附近。12的目的是因为那些没有关键词的问题很可能就是12中的答案。关键词法可以保证90%的题都能轻松搞定。
第二,看如何提问
有10%的问题无法用关键字方法解决,这也是历年来争议问题出现最多的地方。其实,如何提问就是要揣摩提问者的意图。他想问我们什么,描述答案的本质还是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论?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培训机构之所以对某个题目信口开河却无法说服大众,是因为他们的视野太过狭窄,无法从公考整体上把握出题者的意图,而只是聚焦在题目上。就像“意在说明”的问题,如果不把它放在所有类似问题的大环境中去搞清楚提问者需要什么样的回答,你根本不可能把每一个问题都做对。
公考的最高思维是揣摩出题人的意图,设身处地,综合考虑。这也是我从一位专家那里得到的宝贵经验。这一点我明白。无论是理论应用还是考试,数学运算还是言语理解,都是不同包装的同一个棒棒糖,没有本质区别。不要试图做题,只专注题目;不要像写日记一样一天练一篇作文。这种提升是非常缓慢的,因为你永远也搞不清楚提问者的意图,那是永远也推不出来的。多思考多研究问题,运用换位思考,综合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这才是公考之王,做人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