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试卷的分析与整理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后你分析了哪些试卷?可以做试卷分析吗?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物理试卷的分析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试卷分析(一)

一、论文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试卷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物理教学要求的特点,强调了科学探究的特点。坚持活题,考基础考能力,无偏题,怪题。整篇论文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看起来很亲切,让学生觉得学物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很有用。体现课程理念的导向: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平时的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老师的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从试卷得分来看,高分的不多。平均分多,失败率也多,比例大概是1:4:5。考试结果具有指导性,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试卷定量分析

1,试卷内容分析(题型及分值分布)

试卷共3大题,22小题,满分100,选择题15小题* * 60,填空题4小题,各2分,涉及实验探究过程6分,物理概念考察与应用10分,* * 16分。有***3道计算题,有***24分。试卷覆盖面广,重点知识突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应用考查的题目高达55%,以图表为载体的试题占18分。每章分数适中。每个小题的难度大多控制在0.6左右;但是也有一些困难,比如10,15,18,21,22,2,3的困难。

2.试卷的定量分析

全年级参考生1334。全卷满分100,分为98分,最低分17分,平均分56.22分,拔尖率50.07(拔尖线56分)。

二,学生答案中的错误分析

1.基本概念不清楚,对质点、参考系、距离和位移、平均速度和速率、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等的掌握有缺陷。

2.基本公式记不好,理解不足,应用不熟。

3.计算能力极差,计算上的粗心是不会改的。

4.物理建模能力空白,物理情景分析非常缺乏,题目情景不会转化为真实情景,加工分析思维欠缺。

三,对未来教学的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新课改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无足轻重,而是要让学生体验观察物理现象和产生物理知识的过程,通过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学习作为培养能力的途径和载体。所以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要求更高,更科学。

2.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非常清楚的,在此不必赘述。考试表明,实验教学仍然是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物理教师不能准确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为了实验而实验;把物理实验仅仅理解为实验操作;片面强调实验与知识的联系,忽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实验科学观、方法和态度的教育,这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不仔细,没有掌握几种常用的方法(列表法、图像法、分析法等。)来处理实验数据,所以他们在回答实验问题时显得很无奈。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实验仪器的观察和理解,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3.注重学生的物理探索和综合能力培养。

探索和综合科学最显著的特征。“活”字形象地表达了中考理科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对科学过程的体验和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4、注意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变“教材”为“以教材教”,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关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动态生成教学资源。比如这次考试有22道题,自由落体运动和垂直投掷运动的组合分析。只要建立了情境模型,就要满足条件关系,这样失分就少了。不幸的是,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建立情境模型。

5.优化培训。

不要选难的,奇怪的,跑题的。要选择一些思路新、质量高、基础强、代表性强的题目,适当引入迁移性题目,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有助于物理模型构建的训练。

高二物理试卷分析(二)

一、基本信息

1,试卷分为三大题:一是选择题,10,40分;二是填空(实验部分),20分;最后是计算题,4,40分。

2.考试范围: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选修3-1》。

二、题目点评

1:结合静电力、平抛运动、坐标系知识,涉及类比的物理科学思维方法。

2.对电场和磁场进行了比较,考察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3.电动势,这需要对概念的高度熟悉。

4.磁感应线的密度代表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不同受力状态。

5.电场线,等势面密度,牛顿第二定律,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应力。

6.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以及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公式。

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滑动变阻器的知识,知道用电表测量电器的哪个物理量。

8.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9.这个问题是一个难得的好问题,集电容、磁场、电场、电路、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于一体,可谓环环相扣。

10: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会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可以计算出周期和运动时间。

1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通过半径的表达式,求合格答案。

12:欧姆表正确操作,仪表读数问题。

13:来源于教材《欧姆定律》《绘制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分压连接方法和电流表的内部连接方法。

14:可以说电机等非纯电阻电路也是教科书上的例子。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顺利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15:将电场、重力场、动能定理、摩擦功、圆周运动等相关知识融为一体,综合程度较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这个题目的过程和方法比较深刻。

16:这个问题有误解。很多同学把圆槽轨迹的半径看成是质点只受洛仑兹力时的轨迹半径。结合圆周运动和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受力和运动状态的分析是关键。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物理方程。在物理学中,经常出现的标志性关键词,如“光滑”、“刚”、“慢”、“点”,要能理解其物理意义。

17:恒定电流一章及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合成。能画出粒子的轨迹,求圆心角,计算半径。这个问题对解方程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第三,综合评价

本文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测试。题目难度适中,平时看过也做过,但还是很难拿高分。这反映出学生对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还是一知半解,无法把握本质,处于模糊状态,似是而非。总的来说,这篇论文没有跑题和怪题,是一个适合物理成绩中等的学生的好问题。

第四,教学反思

1,第一轮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方法,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扎实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定律、定律、定理等。有些问题已经反复测试过了。为什么学生做不到?竹篮打水一场空,没能把物理知识的网缝牢,急于求成,不重视基础知识,这是致命的原因。

3,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放慢脚步,夯实基础,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影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理性解决物理问题。

4.高中物理要求学生具备数学知识,尤其是根据物理规律进行方程的列式和求解。他们要在平时的教学和实践中有意识地示范和引导学生建立和求解方程,分析已知数和待解的物理量。

5、规范解题步骤和写作格式。

高二物理试卷分析(三)

一.总体印象

宿迁市高二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涉及面很广,静电场、恒流、磁场、电磁感应等等。满分120,物理试卷无怪题、偏题、数学计算复杂等问题,题量适中。

难、中、易题比例约为2︰7︰1。物理试题在试题结构上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知识点考察全面,所以这是一份考生相对可以接受的试卷。总的来说,本文可以指导物理教学突破题海战术,加强知识结构、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总结,综合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培养科学素养。

我校有1943学生参加物理考试,平均成绩70.56。较高的错误率是5、7、10、12、14、15和16。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对物体的受力和具体运动分析不清,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二、故障分析

选择题第五题没有具体分析B、D两点的场强方向,然后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两点的实际场强,导致很多同学选错了A。学生很难分析两个电场叠加后的电势情况,对于那些不能灵活做题但最终得不到具体结果的学生来说,时间会很长。这个题目其实可以从电场力所做的功与电势差和势能变化的关系来分析。

选择题第7题,很多同学错选了A,C或者B。具体原因是不清楚感应电流、外力的功率、线圈进入时线圈内产生的热量是用什么公式计算的。不知道是因为当线圈匀速运动时,外力的功率等于线圈牵引的功率。总的来说,我还是没有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问题9,选择题,不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磁场方向和磁场中运动电荷所受洛仑兹力,不能想象两直线叠加后周围磁场分布。结果无法选出正确答案。

实验题12,对于电气实验设备的选择,学生不能灵活考虑安全、准确、方便、经济的原则,导致无法选择合适的设备,反映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不足。

计算题14不能正确分析导体棒释放后的受力和运动,所以找不到导体棒稳定时的受力特征,不清楚在达到稳定的过程中哪些力做功,哪些能量参与转化。

在计算题15中,关键时刻的轨迹图无法画出,找不到临界条件是丢分的主要原因。

16号计算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分析清楚各阶段的运动性质,没有准确画出各阶段的运动轨迹,几何关系不准确。

三、试题的突出特点

1.实验考察:更注重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实验题过渡平稳,没有设置高难度的步骤,但是综合考察了考生必备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比如电学实验考察的是设备选型、图像、数据处理等。,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基础的实验,对考生选择设备、使用图像处理问题、误差分析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注重对数学与数形结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考察数学与物理结合的能力,重视数形结合。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几何关系、三角函数,画出轨迹图,进行推导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试卷反映了对考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要求。

问题5考察考生对数形结合的理解能力;实验题12考查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根据实验数据点做出的图像的数字和形状的组合;15题是带电粒子仅在洛仑兹力作用下在均匀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其计算涉及平面几何知识。

数学与形体分析的结合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之一。但由于学生数学知识的限制,对使用图像分析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缺乏系统的了解,在遇到这类图像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注重综合能力和基本科学素养。

在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考查的同时,突出考生的综合物理能力和科学素养。有些题不难想,但越来越回避纯记忆题。大多数题型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简单应用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进行一到两次逻辑推理,体现了新课改从指导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

第四,对未来命题的建议

1,命题范围与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的教学进度一致,本次考试不考交流电一章。

2.语言叙述要慎重考虑个别话题,要与话题的词干一致,不能模棱两可。比如2题选项C,8题选项A,10题选项D,15题不强调粒子的引力等等。这些主题的一些陈述是不一致的、矛盾的或不精确的。

3.强调试题的原创性或改编性是对的,但要仔细推敲,反复修改,要多找一些人来复习,防止出现科学错误。比如第九题变成选择题,12题的图像和装备有矛盾。

4.作为阶段性的学期及格考试,要突出重点,教什么就考什么,努力增加试题的覆盖面。比如螺旋千分尺和游标卡尺的读数,电度表的改装,多用电度表的原理和使用,都是考题中没有注意到的。

高二物理试卷相关文章的分析与整理;

★高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期中后如何做试卷分析?

★高一上学期物理试卷分析

★高中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分析。

★高三期中考试反思作文

★高三物理期中教学总结五篇。

★高二作文最新安排

★高二生物备考复习方法

★高二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