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新闻深度报道策划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从规划的角度来说,所谓规划是指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在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策略和具体的实施细节;还包括对实施结果的评价,以供今后规划时参考。规划一般由规划者、规划依据、规划手段、规划对象、规划效果评价等因素构成。
1,事实的唯一性。对于受众来说,新闻有一个“新奇定律”。越是独特,越是超出人们的体验,它吸引“眼球”的兴趣就越强。虽然这在逻辑上是可以归类的,但它不是过去事件在平面上的重复,必然有其量的积累,尤其是突然超越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或问题可能会改变某些地区、某些人的处境,留下事物发展的新记录;
2.广泛的追随者。即深度报道的对象通常具有广泛的对社会的震慑力,或者容易提醒人们关注人类的共同利益,或者唤醒人们的良知,或者唤起人们的共同利益。它的受众不是以地域来衡量,而是以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来衡量;
3.对未来的影响。深度报道中的事件不仅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而且对现有的制度、规范、秩序产生冲击,引起社会对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的反思。
4.重复声明。所谓重复申报”是指最新报告的重要内容或部分是过去报告的重复。这种重复不是疏忽造成的,而是故意行为,意在明确宣示一种意图。它的新闻眼不在事实的开头,而在已经发生的事实被延续的时点,因为此时的社会背景是新的。" [1]
(一)“观点”的发现
即新闻源(信息源)的发现和搜索。一般来说,深度报道的新闻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类是影响全局的突发事件。其中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人心,是记者的一次相遇。如伊拉克战争报道、自然和社会灾难、政变等。
第二类是历史事件的开始或结束。它是一个里程碑,一个时代的象征。比如香港回归,修改宪法。
第三类是例行的重大会议或活动。这种会议或活动通常根据多数原则或国际规范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件,程序性很强。比如中国的“两会”,世界的“八国峰会”,重大庆典。
第四类是舆论热议的社会“焦点”。原因和结果往往扑朔迷离,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比如政治明星的丑闻,各种“不人道”的事件。
第五类是具有潜在价值的“冷点”。“冷”和“热”是相对的。一些普通人悲欢离合的命运故事,一些“普通”父母的小故事等等。,虽然不是很关注,但记者如果潜下去,观察思考,就能从“冷点”中发现新闻“亮点”,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
第六类是综合反映当前一系列相关事实,形成概要、系列报道和批判性报道。比如巴以冲突,西部大开发等等。
(二)“视角”定位
根据记者的经验,《视点》的策划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首先,信息延伸以扩展观点。深度报道的话题大部分都被媒体报道过,或者说是从新闻中引申出来的。在日常报道中,由于时间和体裁的限制,一般的新闻报道并不深入、不透明,甚至只是略读,这就给深度报道留下了再次发掘和组合的空间。
第二,新闻捆绑浓缩观点。深度报道的初衷是延伸人们对某个问题和事件的多重认知,所以围绕某个问题和事实进行多点多面的报道,可以扩大人们的感知和理解。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新一代深度报道摆脱“深”而不“新”的尴尬,由记者单独“抓取”新闻,然后在某个主题下形成块状的新闻组合,是一种方式。其模式是:主版块是受众喜欢的最新新闻的集合,构成对新闻事件或现象的叙述和记录,体现新闻的本意。至于演讲、采访、相关事件链接、背景资料等。,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的,并且把这个核心做得很深很透,形成了对主体板块不可或缺的补充。
第三,重大题材的预设视点。策划本身就有主题预设的意义。对于一些预先知道的重大事件,如奥运会、三峡发电等,这些事件都有一个大致的日程安排,记者可以在“视点”到来之前提前收集素材、进行采访,形成一套报道方案。
。第四,再次探索创新视角。现代媒体竞争激烈,寻求“独家新闻”是一种奢望。新闻理论还表明,对新闻来源的二次探索,从而形成独家观点和思维,也能体现“独家新闻”。一个成熟的栏目应该构建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反映世界,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新闻中的新闻。
2.主题的范围
题材范围是指构成深度报道的诸多素材,包括具体的事件、人物、问题或现象。
3.角度选择
角度选择,这里主要指大角度的选择,即宏观报道思路。这取决于记者对时事的观察、知识储备以及记者在某一领域的独特研究或见解。总之,角度的选择直接表现为从哪个“点”做深度报道的问题。
第三,话题策划和媒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