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政治

想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才能有提升的空间。既然才高一,就要好好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展现自己的能力。

自我评估,自我鉴定,可以这样写。

一,自我评估的基石:信息筛选和处理

为了做出更真实的自我评估和相对正确的战略战术安排,首先要做的是信息的减法而不是加法。从你的言谈举止中,我还是看到了对信息的渴求和对错过关键信息的恐惧。你缺的是信息处理能力。那天有个学生跟我说,我们学校新的招生专业目录缩减了一半的学生,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竞争对手都不敢报考,我很久都不明白他的脑回路。缺乏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收集成瘾,更好的被信息包围,恐惧焦虑,更差的自我评价和基于错误信息的策略安排,截然相反,考研成了一种表现。

因此,自我评估的基石是信息的筛选和处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离中考还有* *天”就是典型的无效信息,除了增加焦虑感之外,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所以你要视而不见。考研中后期,非理性因素(鸡汤、鸡血)作用较弱,理性因素作用较强。真正有效的信息只能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提议者或规则制定者,主要是目标院校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第二个方面是真正的竞争对手,第三个方面是自己。

第一方面的有效信息包括:目标院校的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除走进者外的招生人数),目标院校专业课的真题和指定参考书,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分析。无效信息的典型例子包括:初试时如何找关系或联系导师,没考过的师兄师姐说了什么(尤其是关于学校是否排外),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新大纲随意解读(最典型的是完全改了,制造恐慌),没有大纲考试中心支持的热点。你真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专业课考试科目是否有实质性变化(整个考试科目的变化),招生人数是否大幅减少(超过1/3)。如果这两项同时具备,那就什么也别说了。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战略战术安排就是转学。

第二个有效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实际复习进度和复习效果。无效信息的典型例子:各种听说(比如我复习了第二轮,刷了几遍题,从早上6点睡到晚上11,真题考了多少分)。我们不排除有几个厉害的对手,但是如果真正的对手都是你想象中的这样的神,那我们都可以洗洗睡了。如果你真的想了解竞争对手的备考情况,可以使用真题中的一个核心考点来测试,比如马援的复习。两个问题就够了。第一个是“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第二个是“相对剩余价值和工资有什么关系”,假装提问。真金还是水货,你试试就知道了。

第三方面的有效信息包括:有效复习时长、计划执行比例、复习成果转化率。无效信息的典型:今天又堕落了,效率太低,意志力不强,看了几遍书,刷了几遍题。

事实上,自我检讨中的反馈信息才是评价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但这个最重要的信息来源通常会被我们忽略,或者直接被意志薄弱、效率低下、理解不充分等模糊判断所覆盖。有效复习时长是指集中时长超过15分钟,且在1小时内中断(超过5分钟)不超过两次的时间累计。比如我今天一整天都没事做,但是我午睡到9:45。其实我早上的有效工作时间大概是1小时40分钟。下午睡到三点四十,工作到七点,中间遛狗。实际有效工作时间是1小时50分钟,我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是3.5小时,而不是预期的8小时。计划执行比例按考点或题量计算。比如原计划背诵5个考点,实际只背诵了3个考点,那么计划的执行率是60%。复习成绩的转化率不是每天评估,而是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后评估。比如,学完一章政治,做真题和1200题的正确率就代表了复习成绩的转化率。

第二,自我评估和应对

自评是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有效信息,只是顺序略有不同。首先要对比的是自己的复习反馈的信息,也就是上面说的第三个方面。标准为:有效复习时长大于等于5小时,计划执行比例大于等于60%,复习成果转化率超过50%(各科略有不同)。如果这三个指标都达到了,我觉得从自我检讨的角度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没必要惊讶。

如果有效复习时间不足5小时,就需要借助外力来纠正,比如专项督导,靠自责是无效的。如果长时间在自习室,有效复习时间不达标,就要考虑屏蔽掉诱惑源,比如手机。如果你是一个暑假基本没有开始复习的学生,你的标准不是5个小时,而是8个小时。不要觉得五个小时很短。你真的需要五个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这一天至少有7-8个小时会在自习室度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增大,有效复习时间也会增加。6月5438+10月达到7-8小时,11-65438+2月最多达到10小时。10小时基本上是一个正常人有效复习时间的上限,不要指望会超过10小时。如果计划的执行比例低于60%,有效复习时间达标,那么肯定是计划要求不切实际,任务太多。有同学跟我说,不做这么多是复习不完的,好像做多了就能复习完。如果你在实际的复习时间内完成不了自己设定的复习任务,那就只能压缩自己的复习任务,想想哪些复习任务是生死攸关的胜负,哪些是想象出来的。如果你反过来按照自己想象的复习任务要求自己保持清醒或者提高效率,那只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厢情愿。有同学跟我说不能压缩,每个考点都是重点。我想问,真的吗?每个字?归结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懒惰,不愿意去思考、分析、删除无效考点或有效考点的无效部分。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就是这样。至于结果的转化率,更容易被忽略。一是评价起来麻烦,二是不敢面对其真实的复习效果。再麻烦的复习成绩转化率评估,不做怎么知道什么是谬误,什么是真理,谬误不被揭穿怎么转化为真理?你以为学完了就能考好。笑话,你学完之后,只是从实践中获得一种认识。这个认识需要实践来检验,转化率的评价就是这样的实践。真题和与真题一致的模拟题是转化率最好的检验标准。如果转化率很低,就停下来看看复习有没有方向性的问题。如果转化率在50%以上,只是技术问题,大方向是对的。

自我评估的第二个方面是比较提议者或规则制定者的信息。到现在,你脑子里一定有一个理想的小学,但不代表生是这个学校的人,死是这个学校的鬼。其实我各个阶段上的学校都不是我喜欢的学校。我进大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学校是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考研的时候喜欢复旦大学的历史地理中心,考研的时候喜欢京都大学,就连博士后本来也想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战争系。所以,当你发现这个学校缩小或者完全改变了专业课的考试科目,就要勇敢的调整学校。有人告诉我,专业课不一样。除非学校很少,一般都能找到专业课相近的学校,更不用说那些要统考的专业了。不要相信调整。调剂是人为的,你是鱼,有的学校什么都不是。调整的时候,你得是985,211。你能做什么?调剂的公平性远不如第一志愿。

自我评估的最后一个方面是比较竞争对手的信息。在这方面,我想很多同学把竞争对手想象成了神。我来说说政治。你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的平均水平是多少?他们买了一堆教具,自学。他们发现马援是一堆长难句,毛中特是文字游戏,石刚是背过的,就搁置了。现在他们特别期待整个大纲的改变,嘲笑你所有的徒劳的复习,最后弄了几套卷子,还是背不完。不要以为这是安慰。我从不安慰学生。这是基于理性的确定性。绝对让我一直慢,好像什么都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