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和职高的数学问题

1在两点上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通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这条直线。

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同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10内部位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11互补且两条直线平行。

12两条直线平行,同角相等。

13两条直线平行,内部位错角相等。

14两条直线平行且互补。

定理15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6推断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是互补的。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不相邻的内角之和。

推论3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不与之相邻的内角。

21个全等三角形对应的边和角相等。

棱角公理(SAS)有两个角度相等的三角形。

23角公理(ASA)具有两个三角形的同余,这两个三角形具有两个角并且它们的边彼此对应。

24推论(AAS)有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于两个三角形的全等。

25边公理(SSS)有两个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斜边和直角边公理(HL)两个有斜边和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定理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2是一个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角29的平分线是到该角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3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和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点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垂直于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度相互重合。

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所有角都相等,每个角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对边也相等(等角等边)。

推论1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它所面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定理39线段的中垂线上的点与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等距的点在这条线段的中垂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距离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一条线对称的两个图共形。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就是连接对应点的直线的中垂线。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对应的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就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连接两个图的对应点的直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A和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 2+B 2 = C 2。

47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A、B、C的三条边长相关A ^ 2+B ^ 2 = C ^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定理48的四边形内角之和等于360。

四边形的外角之和等于360°。

50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N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 × 180。

51推断任意多边形的外角之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推断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等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被二等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个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线。

66菱形面积=对角线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有四条等边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线。

定理71 1关于两个中心对称图是全等的。

定理2关于两个具有中心对称的图,对称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被对称中心等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的对应点都通过某一点并由此相连

如果该点被一分为二,则两个图形关于该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同一个底边上的等腰梯形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个底边上有两个等角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平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切在一条直线上。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切割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通过梯形一个腰的中点并与底边平行的直线会平分另一个腰。

推论2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会被等分。

三边性

81三角形的中线定理三角形的中线平行于第三条边并与之相等。

的一半

梯形中线定理平行于两个底,等于两个底之和。

Half l = (a+b) ÷ 2s = l× h。

比率83 (1)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 b = c: d。

84 (2)组合性质如果A/B = C/D,那么(A B)/B = (C D)/D。

85 (3)等距性质如果A/B = C/D = … = M/N (B+D+…+N ≠ 0),则

(a+c+…+m)/(b+d+…+n)=a/b

86条平行线分线段与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切两条直线,得到相应的结果。

线段是成比例的。

推断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切割另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得到的对应线段是成比例的。

定理88如果切割三角形的两条边(或两条边的延长线)得到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条边。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与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割下的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原三角形的三条边成正比。

定理90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形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个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ASA)

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以斜边上的高度,类似于原来的三角形。

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SAS)。

判定定理3三条边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SSS)

定理9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

一个角的斜边与一个直角边成正比,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是相似的。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的比值高,中心线对应的比值与对应的角度平。

分割线之比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其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其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一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其余角的余切值,任一锐角的余切值等。

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一组点到固定点的距离等于固定长度的点。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中心距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圆可以看作是中心距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半径相同。

105到不动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点的轨迹,以不动点为圆心,定长一半。

直径圆

106且已知线段的两个端点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垂直于该线段。

二等分线

从107到一个已知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从108到两条平行线等距点的轨迹是与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等距的直线。

定理109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圆。

110垂直直径定理将垂直于其直径的弦一分为二,并将与弦相对的两条弧一分为二。

111推论1 ①平分弦的直径(不是直径)垂直于弦,平分弦对面的两条圆弧。

(2)弦的中垂线穿过圆心,平分与弦相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与弦相对的一段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平分与弦相对的另一段弧。

112推论2一个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圆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定理114在同一圆或同一圆内,等圆心角的弧相等,等圆心角的弦相等。

相等,对面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一个圆或者同一个圆里,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弧,两个弦或者两个

如果弦到弦距离中的一组量相等,那么与之对应的其他组量也相等。

定理116一个圆弧的角度等于它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一圆弧或相等圆弧的圆周角相等;在同一圆或同一圆内,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的圆周角(或直径)是直角;90度圆角度

右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任何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部对角线

121①直线L与⊙O的交点为D < R。

(2)直线L的切线,且⊙O D = R。

③线l和⊙O被d > r隔开。

122切线定理通过半径外端并垂直于该半径的直线为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通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125推论2过切线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126切线长度定理从圆外的一点引出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度相等。

圆心和该点之间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之间的夹角。

127一个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条对边之和相等。

128弦角定理弦角等于它所夹圆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围成的圆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两条相交弦除以交点的乘积。

(to)与…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由它除以直径形成。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值

132切线定理从圆外的一点引出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度就是要切割的点。

在一条直线和一个圆的交点处的两条直线的长度的比例平均值。

133推断从圆外的一点引出圆的两条割线,从该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的长度乘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线上。

135①两圆的周长D > R+R ②两圆的周长D = R+R。

③两个圆的交r-r < d < r+r (r > r)

④内切圆D = R-R (R > R) ⑤两个圆包含D < R-R (R > R)。

定理136两个圆的交线垂直平分两个圆的公共弦。

定理137把一个圆分成n(n≥3);

(1)依次连接各点得到的多边形就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多边形。

⑵过各点的圆的切线,其顶点为相邻切线交点的多边形为该圆的外切正N多边形。

定理138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它们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n-2) × 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apothem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多边形的面积Sn = PNRN/2 P表示正N多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 3a/4a表示边长。

143如果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角,那么这些角的和应该是

360,所以k× (n-2) 180/n = 360改为(n-2)(k-2)=4。

144的弧长计算公式:L = NR/180。

145扇区面积公式:S扇区=n r 2/360 = LR/2。

146内公切线长度= d-(R-r)外公切线长度= d-(R+r)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和因式分解a2-B2 =(a+b)(a-b)a3+B3 =(a+b)(a2-a b+B2)a3-B3 =(a-b(a2+a b+B2))

三角不等式| a+b |≤| a |+b | | | a-b |≤| a |+b | | a |≤b < = & gt;-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b+√(b2-4ac)/2a -b-√(b2-4ac)/2a的解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2 =-b/a x 1 * x2 = c/a注:维耶塔定理。

判别式

B2-4ac=0注意:这个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 >0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B2-4ac & lt;0注:方程没有实根,而是轭的复数。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Sina cosb+cosa sinb sin(A-B)= Sina cosb-sinb cosa

cos(A+B)= cosa cosb-Sina sinb cos(A-B)= cosa cosb+Sina sinb

tan(A+B)=(tanA+tanB)/(1-tanA tanB)tan(A-B)=(tanA-tanB)/(1+tanA tanB)

ctg(A+B)=(ctgActgB-1)/(ctg B+ctgA)ctg(A-B)=(ctgActgB+1)/(ctg B-ctgA)

双角度公式

tan2A = 2 tana/(1-tan2A)ctg2A =(ctg2A-1)/2c TGA

cos2a = cos2a-sin2a = 2 cos2a-1 = 1-2 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和差积

2 Sina cosb = sin(A+B)+sin(A-B)2 cosa sinb = sin(A+B)-sin(A-B)

2 cosa cosb = cos(A+B)-sin(A-B)-2 sinasinb = cos(A+B)-cos(A-B)

sinA+sinB = 2 sin((A+B)/2)cos((A-B)/2 cosA+cosB = 2 cos((A+B)/2)sin((A-B)/2)

tanA+tanB = sin(A+B)/cosa cosb tanA-tanB = sin(A-B)/cosa cosb

ctgA+ctgBsin(A+B)/Sina sinb-ctgA+ctgBsin(A+B)/Sina sinb

某些级数的前n项之和

1+2+3+4+5+6+7+8+9+…+n = n(n+1)/2 1+3+5+7+9+11+13+15+…+(2n-1)= N2

2+4+6+8+10+12+14+…+(2n)= n(n+1)12+22+32+42+52+62+72+82+…+N2 = n(n+1)(2n+1)/6

13+23+33+43+53+63+…n3 = N2(n+1)2/4 1 * 2+2 * 3+3 * 4+4 * 5+5 * 6+6 * 7+…+n(n+1)= 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代表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A边与c边的夹角。

一个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为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 & gt;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的侧面积S=c*h斜棱柱的侧面积S = c’* h。

正棱锥的侧面积S=1/2c*h '正棱柱的侧面积S=1/2(c+c')h '

圆台的侧面面积S = 1/2(c+c’)l = 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体的侧面积S=c*h=2pi*h圆锥体的侧面积s = 1/2 * c * l = pi * r * l。

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扇区面积公式s=1/2*l*r

圆锥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 '为直截面面积,l为侧边长度。

气缸容积公式V=s*h气缸V=pi*r2h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1.椭圆: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定长(定长大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的轨迹称为椭圆。即:{p || pf1 | | pf2 | = 2a,(2a >: |F1F2|)} .

2.双曲线: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的动点轨迹称为双曲线。即{ p | | | pf 1 |-| pf2 | | = 2a,(2a

3.抛物线: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线的距离相等的轨迹称为抛物线。

4.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一个定点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e为常数的点的轨迹称为圆锥曲线。当0

圆锥曲线的由来: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都属于圆锥曲线。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就已经对它们很熟悉了。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曾用平面截锥的方法研究过这些曲线。用垂直于圆锥轴线的平面切开圆锥,你得到一个圆;逐渐倾斜平面,得到一个椭圆;当平面平行于圆锥体的母线时,得到一条抛物线;当平面再倾斜一点,就可以得到一条双曲线。阿波罗曾称椭圆为“亏曲线”,双曲线为“超曲线”,抛物线为“齐次曲线”。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

1)直线

参数方程:x=X+tcosθ y=Y+tsinθ (t为参数)。

笛卡尔坐标:y=ax+b

2)圆圈

参数方程:x=X+rcosθ y=Y+rsinθ (θ为参数)。

笛卡尔坐标:x ^ 2+y ^ 2 = r ^ 2(r是半径)

3)椭圆

参数方程:x=X+acosθ y=Y+bsinθ (θ为参数)。

笛卡尔坐标(以中心为原点):x ^ 2/a ^ 2+y ^ 2/b ^ 2 = 1。

4)双曲线

参数方程:x=X+asecθ y=Y+btanθ (θ为参数)。

笛卡尔坐标(以中心为原点):X ^ 2/a ^ 2-Y ^ 2/b ^ 2 = 1(开口方向为X轴)Y ^ 2/a ^ 2-X ^ 2/b ^ 2 = 1(开口方向为Y轴)。

5)抛物线

参数方程:x = x=2pt^2 y=2pt (t t为参数)。

笛卡尔坐标:y = ax 2+bx+c(开口方向为y轴,a

圆锥曲线(二次非圆曲线)的统一极坐标方程为

ρ=ep/(1-e cosθ)

其中e代表偏心率,p是从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我是高考过来的。一般来说,我省是独立命题,最后一道大题通常是圆锥曲线的综合题。这道题的分值大概是18,但是计算量相当巨大。一般会设置几个小问题。建议楼主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做这些题,所谓重点就是平时练习的熟练程度。高考数学还是要看个人的解题熟练程度,所以想拿高分就要做一些事情。1,空间点P在平面M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和Y,使得PM=xPA+yPB(其中PM为向量,因图形不方便,故替换,下同)。

2.对于空间中任意一点O和非* *线的三点A,B,C,如果:OP=xOA+yOB+zOC(其中X+Y+Z = 1),则四点P,A,B,C***。

3.用向量证明a‖b分别是A和B上的定向量(k ∈ r)。

4.用向量证明直线a⊥b,即分别在a和b上的定向量。

5.用向量求两条直线A和B的夹角,就是分别在A和B上取和求:的问题。

6、用向量求距离转化为求向量的模块化问题。

7.研究线与面的关系或用坐标法求角度和距离的关键是建立正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正确表达已知点的坐标。

首先,图形可以建立一个坐标系。

如果可以建造的话

你首先要知道怎么求曲面的法向量。

求曲面法向量的方法是

1。试着找出垂直于空气中表面的向量。

2。如果不是,设n=(x,y,z)。

因为法向量垂直于曲面

所以n垂直于平面上的两条交线。

可以列出两个等式。

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

然后根据计算方便

取z(或者x或者y)为一个数。

然后找到曲面的法向量。

找到法向量后

1。二面角的求解就是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可以由两个向量的乘积除以两个向量模的乘积得到:cos

如果你经过两个面的同一边,你可以看到两个向量的箭头或箭头尾部的交点。

那么二面角就是上面找到的两个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的余角。

2。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平面的法向量,取平面上任意一点(除了待求点在平面上的投影)。

求平面外的点和你取的点形成的向量,记为n1。

点到平面的距离是法向量和n1的乘积的绝对值除以法向量的范数。

设直线L和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和B,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和ν。

这些线是平行的

线平面平行度l ‖ α

面对面平行度α ‖ β

直线垂直l ⊥ m

直线和平面垂直于l ⊥ α

表面垂直α ⊥ 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