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级会计师职称实践重点:原材料

2018初级会计师职称实践重点:原材料

(一)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方法

1.购买材料

(1)款项已支出或商业汇票已出票承兑,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进价+运杂费、包装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应付票据

(2)货款已支付或商业汇票已出票承兑,材料尚未到货或承兑入库。

借:在途材料采购价+预付运杂费、包装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应付票据

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借出:在途材料

(3)结算凭证已到,货款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4)结算凭证未到,货款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的,按暂估价值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预计应付账款

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来冲销它:

借:应付账款-预计应付账款

贷款:原材料

2.发出材料的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

生产费用

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委托加工材料

贷款:原材料

例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月末采用加权平均法发出原材料。运输费不考虑增值税。

2010年4月,与物料A相关的物料如下:

在(1)1上,“原材料-甲料”余额为20,000元(* * * 2,000 kg,包括3月底验收入库的甲料200 kg,但发票账单没到,所以估计为2,000元)。

“正确答案”

借:应付账款2 000

贷款:原材料2000元

(2)5日收到3月底入库的暂估发票物料清单A。货款1 800元,增值税306元,对方支付运输费400元。所有的钱都用转账支票支付了。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1 800+400=2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306

贷款:银行存款2 506

(3)8日以结汇方式购入材料A 3000kg,收到发票账单,货款36 000元,增值税6 120元,运杂费1 000元。材料还没到,钱已经银行存款支付了。

“正确答案”

借:在途物料36 000+1 000=37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6 120

贷款:银行存款43 120

(4)11当天收到8号购买的A料,验收时只发现2 950kg。经检查,50公斤的短缺被确定为运输途中的合理损失,材料A被接受并入库。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37000元

贷款:37,000件在途材料

(5)08年6月5438+08日,用80000元银行汇票购买5000公斤材料a,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付款为49 500元,增值税为8415元。另外,交通费2000元。材料验收入库,余款退回存入银行。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49 500+2 000=51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8 415

银行存款20 085

贷款:其他货币8万元。

(6)21,基础生产车间自制材料A 50k g验收入库,总成本600元。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600

贷:生产成本600

(7)30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的记录,4月份基本生产车间领用生产产品甲料6 000公斤,车间管理部领用甲料1 000公斤,企管部领用甲料1 000公斤..

“正确答案”发行一份材料的单位成本=(20 000-2 000+2 200+37 000+565 438+0 500+600)/(2 000-200+2 950+5 000+50)= 65 438+009 30。

借:生产成本(6 000×10.93)65 580

制造成本(1 000×10.93)10 930

管理费用(1 000×10.93)10 930

贷款:原材料87 440

(2)采用按计划成本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当物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物料的入库、出库、结存,无论是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都按照计划成本计价。使用的会计科目为“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

1.支付货款

借: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应付票据)

2.验收入库和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1)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等的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的计划成本

(2)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计算: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异金额(+超支差异;-保存差异)

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贷款: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或者

借:材料成本差异和成本超支差异。

贷款:材料采购

3.发出存货,分摊应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1)已发材料

借:生产成本等计划成本。

贷款:原材料的计划成本

(2)分摊应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计算:发放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分母不包括估计的材料数量)

应由发出存货成本承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度末或年度末分摊。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和成本超支差异

借:物料成本差异

贷款:节约生产成本等差异。

例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2010年4月初,相关账户余额如下:“材料采购”余额218万元;“原材料”科目余额:98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余额200,000元(贷方余额);材料计划单价为每公斤5万元。材料验收入库后,材料成本差异立即结转。本月发生的相关业务如下:

(1)5日采购材料100公斤,价格500万元,进项税85万元;运杂费5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已支付。

“正确答案”

借:材料采购(500+5)5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85

贷款:银行存款590

借:原材料500

贷款:材料采购500

实际成本505-计划成本500=5(万元)超支差异

借:物料成本差异5

贷款:材料采购5

(2)6月5438+00购入一批材料,账单已到,价格300万元,增值税510000元。签发并承兑了一张面值为3,565,438+00,000元的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到达。

“正确答案”

借:材料采购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51

贷:应付票据351

(3)6月5438+05日采购60公斤材料,验收入库,当日未收到结算凭证。

“正确答案”不编制会计分录。

(4)20日,月初在途物资全部达到44kg,已验收入库。上个月付款了。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44×5)220

贷款:材料采购220

实际成本218-计划成本220=-2(万元)节省差额。

借:物料采购2

贷款:物料成本差异2

(5)30日根据领料单汇总,* * *领料320kg,其中产品生产220kg,车间100kg。

“正确答案”

借:生产成本为220×5=1 100。

制造费用100×5=500。

贷款:原材料1 600

(6)30日,6月5438+本月5月采购的60kg材料结算凭证未到,暂估材料按计划成本入账。

“正确答案”

借:原材料300

贷:应付账款300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20+5-2)/(980+500+220)×100% =-1%。

(注:分母不包括估计的材料数量)

“正确答案”

借:材料成本差异16

贷:生产成本11

制造成本5

例(2010试题)某企业对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材料计划成本654.38+0.3万元,材料成本差异20万元。当月购入一批材料,实际成本165438+万元,计划成本1.2万元,计划收料成本1万元。企业当月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为()万元。

88和96

c 100d 11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20-10)/(130+120)=-12%

当月实际领用材料成本= 100×(1-12%)= 88(万元)。

展开平衡材料实际成本=(130+120-100)×(1-12%)= 132(万元)。

例(2009年试题)某企业对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2008年6月5438+2月1,剩余材料计划成本4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余额6万元;本月入库材料计划成本20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借方金额654.38+0.2万元;本月发放的材料计划成本为654.38+60万元。该企业2008年6月5438日+2月365438日+0日的余额材料的实际成本为()万元。

公元798年

C.802 D.1 60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6+12)/(400+2000)= 0.25%;

2008年6月365438+2月31的实际材料成本=(400+2 000-1 600)×(1+0.25%)= 802(万元)。

例(2008年考试)企业采用计划成本对材料进行日常核算,应按月分摊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成本差异,不应在季末或年末计算分摊。( )

“回答正确”√。

例(2007年考试)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余额材料计划成本80万元,成本差异20万元。当月购入一批材料,实际成本165438+万元,计划成本1.2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54.38+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承担的材料成本差额为()万元。

A.超支5 b .节余5

C.超支15。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20+(110-120)]/(80+120)×100% = 5%(超限)。

当月应由领用人承担的材料成本差额=100×5%=5(万元)(成本超支)

发展

索赔:当月实际领用材料成本=100+5=105(万元)。

索赔:月末库存材料实际成本=(80+120-100)×(1+5%)= 1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