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集、名人字画与“富眼睛”——求真辨假的前提

笔记集、名人字画与“富眼睛”——求真辨假的前提

韩神仙与京剧学生在一起(第二排右马,第三排韩神仙,第四排谭)。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书画的价值判断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真伪的鉴别,二是增值潜力。作品的真实性是投资的前提。可惜,花大价钱买到假货,血本无归,简直是灾难。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艺术品市场中去伪存真?如何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是每个字画购买者始终面临的话题。在这方面,书画鉴定老手韩慎贤先生有一个切身体会,叫做“富眼”。

韩慎贤,本名德寿,是霞山的主人。他在天津住了很长时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经常往返于北京和天津之间。他孜孜不倦地追求京剧艺术,是陈彦衡亲自传下来的。他在京剧表演方面的成就与余叔岩不相上下,据说还超过了他的朋友。他的代表作《三子》,即《改道场》、《辕门斩子》、《桑园寄子》,风靡一时,在天津享有盛誉。但就其生平而言,正如韩的挚友徐济川先生所言:“当时谨慎地称谭为好歌派,是为了掩饰他在书画鉴定方面的才能。”

韩慎贤自幼喜爱万文书画。他当过家庭教师,博览群书。诗歌、书法、绘画和音韵都有它们的起源。书法在晋唐,有一种清丽润泽的气息;山水法四王吴韵,有一种淳朴的韵味;诗歌远非唐宪遗风,而接近朱拓(朱彝尊)风格,意境清新。十几岁时,他涉足古董店。长期以来,他对文物有着独特的眼光。他常常从旧物中发现珍宝,从“赝品”中发现真品。品味笑话给人听:“我有很多东西,所以我的眼睛是丰富的;你看的少,所以眼睛差。"

韩先生自号“夏山主”,因其“鉴宝之眼”及元代王蒙、清初王士谷的山水画。有一次,韩在北平琉璃厂看到元代大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夏山隐图》(编号黄河善巧)。这幅画是一本丝绸书。根据流行的习惯,人们更重视纸质书而不是丝绸书。人们对这幅画有不同的看法,但王先生决定买下它,作为王蒙绘画的杰作。很快,我在天津一个朋友的办公室里看到了一幅王石古的《夏山隐图》的挂画,我拿它和文衡山的山水画交换了一下。所以这两幅画的题目是《避暑山庄》,名字是《避暑山庄主》。后来这两幅画被专家估价,转移到故宫博物院。

韩慎贤见过并收藏了许多字画珍品。据徐济川先生说,徐的弟弟最初从画商那里花400元买下了的《天全与白兔共舞》,这幅画是用古代的方法画的。春水绕柏,题“天全与白土共舞”,题“真山”,都是隶书,是傅山的印章。有人怀疑是伪信,但韩神仙是原著中的杰作。可惜这幅画在文革中被暴徒扫荡一空,早已不翼而飞。老徐还谈到韩慎贤为别人鉴定字画的事:徐济川去琉璃厂找宋雪的六体千字文真迹,他没有买。他偶然在一家古玩店看到一张陈老莲仿元人双钩竹石的立像。这幅画的外观是内地的破画框,连轴头都没有。画上只有两个小字“弘寿”,下面有个小印章,藏在竹根旁边。许第二天就买了这幅画。有人不相信真的是陈老莲的作品。徐济川带到天津,请韩慎贤鉴定。韩马上就鉴定出来是真品。

除上述书画作品外,韩慎贤还鉴定了苏东坡的《宋代古木怪石》(无钱)、宋拓的《黄山谷本君轩诗碑》(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明徐青藤的《墨葡萄》(现存故宫博物院)、宋拓的《佛经》(现存天津博物院)等。65438年至0927年,韩深首次赴日本大阪举办个人收藏展,由谢先生担任翻译,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夏山高隐人物王蒙(元)被韩慎贤指认。

上世纪50年代初,时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的阿英特请韩慎贤负责文物鉴定工作,一直工作到1962去世(当时韩已任天津美术馆副馆长)。10多年来,他为国家收集了大量文物,其中宋代张择端的《金铭池胜图》最为珍贵。在此之前,张择端唯一传世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曾去著名文物收藏家张树成先生家中收藏文物。张老师一开始拿出三张宋人杂辑,真假都有。韩先生慧眼识珠,一眼便认出了的《西湖竞拍》、《月下杯》、杨步天的《梅花》等宋代绘画中的珍品。1961在北京包谷斋选画。当时包谷斋的傅、金伯生、张等向韩先生提供了大量真伪混杂的书画,一方面是为了生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试探韩先生的眼力。韩慎贤从上千幅画中筛选,挑出许多原作。其中还发现了万邦正、万邦之等明代书院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在绘画史上是没有记载的,填补了美术史上的一项空白,一些老先生对韩慎贤鉴别著名书画家的眼光至今仍赞不绝口。

“眼睛有钱”是求真辨假的前提,这是无数鉴定人在鉴定生涯中的共同感受。韩慎贤先生的辨别真伪的能力是必须的。他的“金眼睛”难道不是因为他的“富眼睛”吗?

汉神仙对青风藤进行了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