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试中抄袭材料的问题
素材是可以复制的,但要看你怎么复制。有的人抄会得高分,有的人抄会得低分。不能简单的照搬原文。
申请大作文一般要求“结合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即联系实际。而《实战》告诉我们,学会“抄”材料是写好大作文的基础。有的人能用同样的材料“复制”出“诗书自成一体”的意境,有的人白话文流利,除了考生本身的素质因素,还有很多人。
一、同义转换巧用引号突出亮点
有些考生往往在答案中直接抄袭材料。事实上,如果他们适当地改变语言,只要意思相同,就可以避免抄袭材料的嫌疑。如果他们恰当地使用“引号”,就会在几十秒的短时间内抓住考官的眼球,增强亮点。
比如说;素材表现为“文化自尊陷入困境”,临摹时可转换为“传统文化深陷泥潭”;再比如“意识薄弱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可以转化为“意识薄弱成了文化发展的绊脚石”...诸如此类。
第二,句子的收缩和扩张改变想法,产生新的想法
在表达很多材料的过程中,语言复杂,书面语不够,或者语言过于简洁,缺乏气势。这种情况下,考生要结合临摹过程中“同义转换”的方法,缩句、扩句来表达。
比如当材料表述为“传统文化的精髓离我们越来越远”时,可以用递进的方法强调语气,展开句子。“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人是否来自中国,这是一种文化,是民族的精髓。”结合上述方法,可以扩展为:“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发展有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但在文化建设的背后,一种崇洋媚外的情结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全社会做一份‘体检报告’,拯救民族文化的精髓。”
以上两种方法是考试中比较常用的,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只要考生有针对性的练习,一定会有不错的成绩,大作文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考生要有不断进取、迎难而上的信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掌握好方法,总结实用技巧,这是取得“高分”的前提!
如有疑问,请向中国公立教育企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