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高频考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数G=6.67×N?平方米/千克2
2.适用条件:可以作为质点的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该是两个球体中心之间的距离。(当一个物体的大小远小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R时,可以认为是一个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做圆周运动时)
(2)引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gg = g
4.第一宇宙速度——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线速度(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是所有绕地球运行的卫星中最大的。
通过mg=mv2/R或通过= = 7.9公里/秒
5.开普勒三定律
6.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公转速度。
8.两个大于周围速度的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意思)。
高中物理必修二高频考点
粒子的运动-曲线运动-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速度V-=
Vo 2。垂直速度Vy=gt
3.水平位移S-=
Vot 4。垂直位移(SY) = gt 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表示为(2h/g)1/2)
6.关闭速度vt =(v-2+vy 2)1/2 =[VO 2+(gt)2]1/2。
关闭速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β:TGβ= vy/v-= gt/VO。
7.合成位移s = (s-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α:TGα= sy/s-= 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速变化的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以看作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投掷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时间t是平抛解题的关键。(5)沿曲线运动的物体必然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和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作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 = s/t = 2π r/t。
2.角速度ω = φ/t = 2π/t = 2π f
3.向心加速度a = v 2/r = ω 2r = (2π/t) 2r。
4.向心力F = MV 2/r = mω 2-r = m (2π/t) 2-r。
5.周期和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和转速的关系ω = 2 π n。
(此处频率和速度含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和单位:
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 Hz。
周期(t):秒(s)速度(n): r/s半径(r): m (m)线速度(v): m/s。
角速度(ω): 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意:(1)向心力可以由特定的力、合力或分力提供,方向始终垂直于速度方向。(2)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力等于合力,向心力只是改变了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所以物体的动能不变,但动量是不断变化的。
3)重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 = K (= 4π 2/GM)
r:轨道半径t:周期k:常数(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 = gm1m2/r 2
g=6.67×10^-11n?m 2/kg 2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 2 = mg
G = GM/r 2 r:天体半径(米)
4.卫星的轨道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v =(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V1=(g和R) 1/2 = 7.9 km/s。
V2 = 11.2公里/秒V3 = 16.7公里/秒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 2 = m-4 π 2 (r+h)/t 2
H≈3.6 km h: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引力提供,F中心=F百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在赤道上空运行,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减小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速度增大,周期减小。(5)地球卫星的轨道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都是7.9公里/秒..
高一物理必修二高频考点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就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沿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众所周知,当物体受到外力F时,在方向F上产生加速度A)
(1)如果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物体作直线运动;
(2)如果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作曲线运动。
3.当物体以曲线运动时,合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侧。
4.平抛运动: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投掷物体的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子运动:
(1)会因水平方向无力而匀速直线运动;
(2)在垂直方向上,物体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物体处于自由落体状态。
5.以投掷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与初速度相同),垂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速度:②垂直速度:③t秒结束时的关闭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以用该点的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来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同一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物理量
(1)线速度V:粒子通过的弧长与通过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为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是圆周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所以线速度的方向随时都在变化。
(2)角速度:ω=φ/t(φ指旋转的角度,φ为一转),单位为弧度/秒或1/秒;对于某一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 = 1/t。
(4)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是指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的速度,方向与向心力方向相同。
12.注意:
(1)因为方向一直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的变加速度运动。
(2)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这是一个变力。
(3)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合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会逐渐远离圆心。
拓展阅读: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1.避免“个体错误”,克服“性别错误”
大部分学生犯错的时候,都会有“个别错误”和“个别错误”。“个别错误”必须克服,因为别人会,你不会,你会被甩得更远。“* * *”的错误在于,提问者知道大多数人都会有缺点,所以他设了一个陷阱让你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写之前和审题的时候识破这个陷阱。谁能提前做到这一点,谁就比别人强。以便更有把握获胜。
2.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说物理大部分时间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善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从最近的高考题中,也可以看出命题人对生活、社会、技术的关注和知识考察的灵活性。
3.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
在物理学中体现极端思维的常用方法有极限法和无穷小法。无穷小方法是将研究过程或研究对象分解成许多微小的“无穷小元素”,只有分析这些“无穷小元素”,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维处理,才能解决问题。极端思维方法在一些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困难,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4.学会分析物理过程。
一般来说,复杂的物理过程是由几个简单的“子过程”组成的。所以,分析物理过程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分成几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5.注意物理中的错题。
如果物理基础差,也没必要刷很多题。对于每天出现的错题,优秀学者总结的错题,老师上课重点讲解的错题,要及时深入研究,及时分类总结!如果你犯同样的错误,你可以在物理上取得快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