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高考语文试卷来自上海。

1.80分

(1)阅读下面,完成1-5题。(15分)

①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设计方案,在传统斗拱造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了现代翻译。斗拱中榫卯的运用,保留了中国最被世人理解的建筑元素,层层凸显的主体造型,展现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量与气度。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区域馆位于地面,并引入江南园林的概念,以现代园林空间软化主体建筑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整个设计包含“天”和“地”,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和对理想生活环境的憧憬。再过几年,世博会中国馆一定会成为上海的新地标,屹立在浦江之畔,为上海、为中国带来新的荣耀和骄傲。

②城市地标是一个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魅力,是这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特征。唐代长安的曲江、北宋汴州的金铭池、南宋杭州的西湖、明清南京的秦淮河、北京的故宫、苏州的虎丘、扬州的瘦西湖、近代上海的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它们积淀成了独特的城市形象。随着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涌现。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体现创新与发展,成为当今城市建设的普遍问题。

(3)所谓历史文脉,是指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慢慢积累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影响了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市民的生活体验和文化想象。因为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城市节日必然被打上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的烙印;同时,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分为许多文化区,每个城市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王国维曾说“城市是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即城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夸夸其谈的城市新地标要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吻合,也就是城市的政治文化标志。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更高更豪华,要么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围的历史文脉形成鲜明对比。因为建筑,尤其是标志性建筑,关系到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做出,就很难改变。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公认的败笔,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也为后人留下了笑柄。

④城市新地标必须与城市历史文脉相协调。近年来有许多成功的尝试,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该建筑位于著名的苏州园林中王府和拙政园旁边。楼层低矮,灰白色调,青砖地面,绿色窗格,曲径通幽,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它继承了苏州园林和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的灰色基调与传统的白色墙砖相协调。而且,新的城市地标应该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举出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的建筑。前者是欧式古典建筑,端庄、凝重、厚重,代表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后者多为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充满现代感,代表着90年代浦东开发后的新上海形象。这两组地标符合上海海派文化的历史脉络,相映成趣。以黄浦江为界,它们形成了“双城记”的相互呼应,成为当今上海最显著的标志。

⑤强调城市新地标要与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不意味着盲目复古,不创新。只是说创新首先要有文化背景和基调,这是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体现了这一理念。比如国家馆的“故宫红”颜色,就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国元素。但无论是国家馆还是地域馆,都不是一味复古,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从而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国家与地域的和谐。世博会中国馆的建设将为中国上海2010世博会留下一座纪念性建筑,也是上海今天和未来的一个新的城市地标。

长度第二段,列举了中国很多城市景观。(2分)

2.第(3)段中“近年来有许多公认的失败”的意思是_(2分)。

3.对“历史语境”的理解与文意不符(3分)

A.城市地标和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

B.历史文脉总是随着城市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

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所说的城市的“政治文化符号”。

D.新的城市地标应具有与历史背景相协调的文化背景和基调。

4.阅读第(4)段,简述新地标和原地标的关系。(3分)

5.联系全文,总结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文化背景。(80字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