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汉语阅读与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步骤
首先,分析意境类型
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问题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意象)组合所创造的想象境界。包括景物、情感、环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回答步骤
①描述诗中的画面。考生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写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语言要优美。
②总结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的特点。一般可以用两个双音节词。比如孤独与苍凉,宁静与美丽,瑰丽与萧瑟等。,注意准确反映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要空洞,要具体。比如只回答“表达作者的感伤情怀”是不够的,还要回答“感伤”为什么。
例如:
两首绝句(上)杜甫
江山沐浴在春光里,多么美丽,花香送花香。
燕子忙着在湿泥里筑巢,成双成对地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注】此诗是诗人“一岁四行役”后暂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风景?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一下。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春的美好景象:春光明媚,田野绿油油,河水反射着阳光,春风带来了花草的芬芳,泥巴融化了,泥土湿润了,燕子忙着用泥巴筑巢,阳光明媚,沙滩温暖,鸳鸯还在沙洲上睡觉。(第一步)这是一片明媚的春光。(第二步)表现了诗人结束了东奔西跑,过着安定生活后的快乐悠闲的心境。(第三步)
第二,分析能力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题变: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技法)。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效果如何?
解法解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要准确回答问题,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回答步骤
(1)准确指出所使用的技术。(2)解释这种技巧是如何结合诗歌使用的。(3)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了诗人的感情。
早就去找陈了。
露珠侵入了骆驼的棕色,晓寒很亮,星星又干又亮。
孤独的桥和梦,稻田深处的草虫在歌唱。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主要用对比法。(第一步)天不亮,星星纵横,特别亮,烘托着夜的黑暗;草虫的声音反映了环境的寂静。(第二步)两者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早年的游历和内心的漂泊所带来的孤独。(第三步)
第三,分析性语言类型
问: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问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论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解法解析:此题型不要求揣摩个别词语的巧妙运用,而是品味全诗的语言风格。可以用来回答问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不做作,清晰流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风度翩翩,简洁生动...
回答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语言特点。(2)用诗中的相关句子分析这一特点。(3)指出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春天心碎
赶走黄鹂,赶走树上所有的音乐。
当她梦见她去了辽西营地和他会合时,他们叫醒了她。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第一步),“黄”是童声,表现了女性的天真无邪。“他们在她做梦时叫醒了她,说她去了辽西营地与他在那里会合”用简单的语言表明,黄鹂被打是因为它扰乱了她想念丈夫的梦(第2步)。这自然就表现出了女方对丈夫的向往(第三步)。
第四,精致的字体
问:这幅对联中最生动的一个字是什么?为什么?
问题变体:一句话一直被人称道。你觉得它好在哪?
解法解析:古人在诗词中讲究炼字,就是要求品味这些炼字的妙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要放在一个句子里,用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单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展开联想,把这个词放在原句中描述场景。(3)指出这个词衬托了什么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南浦别白居易
在南浦的萧瑟苦差中,秋风萧瑟。
立刻回头,心碎了,好离开,不要回头。
据前辈说,“侃”字看似平常,实则十分传神,确实能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我同意。
听着,在诗里,它的意思是回顾过去。(第一步)我把人丢下,经常回头看。每次回头看,都是肝肠寸断。这个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含泪的双眼,想看却不敢看。(第二步)光是“看”字就尽我所能表现出离别的伤感。(第三步)
五、词引出整个诗风。
问:一个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法解析:古诗很讲究立意,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检验考生对整首诗的把握。
回答步骤:(1)这个词在突出主旨方面的作用。(2)考虑词在诗的结构中的作用。
一个春天的夜晚,李白在洛杉矶听到了笛声。
余迪的黑暗飞行声,散落进了满洛杉矶的春风。
谁在这夜曲里听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想家不起来了?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同意“关键”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含义是“离别带乡愁”,诗歌的主题是乡愁。(第一步)这种乡愁是听到“折柳”的笛声而产生的。(第二步)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三步)
总结:(1)表达过程要完整。一种感觉,一种情绪,它的表达必然有一个过程。当我们表达这种感受和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把过程说清楚。(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让你答什么就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而且一定要看清楚表情才能有的放矢,重点突出。(3)流畅的表达。一是指句子的流畅性;二是指有序;三是体现语言准确,表达得当。只要真正理解,表达流畅应该是可以的。
高考经典试题训练
1.(全国卷一)阅读以下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游即兴李华
益阳城下,草长莺飞,水自东向西流。
香树无花,鸟语一路春山。
(1)这首诗的三句或四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谈到诗歌创作,古人曾说:“诗不但是感伤的,而且是美的。”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来欣赏这首诗。
答案是(1)对偶。“草”对“春山”,“花”对“鸟”对“落”对“空哭”
(2)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春游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景,每幅画各有特色。(第一步)但是,诗歌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充满了感情和场景。(第二步)诗中“花落”和“鸟在空中歌唱”的场景,都表现了山中的宁静,从中透出一丝忧伤和苍凉。(第三步)
2.(浙江卷)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杜牧,中国祁安县的一个称号
二极夕阳溪桥上,半缕轻烟在柳影中。
多少青莲相依相恨,回望西风一会儿。
黄昏荷塘上的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肩止一西风。
黄昏中的荷花依然炽热,它的下脸藏在蓝色的伞里。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时刻的景色(2分)
(2)这两首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他”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莲”的不同情感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是(1)傍晚西风(2)拟人化表达。(第一步)前曲中的《青莲》有一首《恨》和一首《回西风》,其中包含了诗人的恨,表现出悲愤不平的感觉,语气忧郁。后一首的“莲花”被西风吹得躲进了荷叶里,看似“忧热”,实则羞涩。(第二步)透露出作者的喜爱和喜悦,语气活泼有趣。(第三步)
3.(辽宁卷)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家口三首(三)船下筑溪
宋?王安石宋?方沈伟
黄昏时分,在樊落河口,商店没有关灯关门。客轮收官浦月黄昏,户外店无灯欲关门。
侧身离开岸边的沙峰已经半死不活了,这个系泊处应该是去年标记的。已经上岸的沙峰已经半死不活了,停泊的小船还带着去年的标记。
(1)两首诗的第一句都用了“月上黄昏”这个词,意思基本一致。请问这两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单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4分)
(2)两句诗的结尾,一个是“应该有”,一个是“还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单欣赏一下。(4分)
答案(1)“月光黄昏”一词为两首诗营造了气氛,为表达心情定下了基本基调。客船、“没有灯”的野(小)店、半死不活的枫树,都笼罩在朦胧的月光下。(第一步)营造出一种忧郁、萧瑟、寂静的氛围。(第二步)表达了诗人孤独、失意的心情。(第三步)“气氛”和“心情”2分。
(2)可以有两种答案:①“应该”比较好。“你应该”一词内涵丰富,传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努力寻找旧影时的复杂心情,有希望又有自信,有挫折又有失望,更有不愿寻而不见,可谓一笔生动;“你还有”这个词就没有这种兴趣了。
2“还有”更好。“你还有”这个词自然就出来了,只是出乎意料。去年绑船的痕迹一直保留到现在,说明这里留宿的游客不多,进一步传达了诗人孤独失意的心情;然而“应有”二字并不能表达这个意思。
4.(天津卷)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这个问题(6分)。
湖州宋(六)南宋——汪元量
望着北方一望无际的云,大江东去水。
夕阳西下寒鸦外,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写于元朝灭南宋,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之时。
(1)论“王”在诗歌中的作用。
(2)简要分析“大江东去水长流”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表达的不同感受。
答案(1)“王”字背后的内容有烟云、大江、晚霞、西部寒鸦等。(第一步),对全诗的描写起主导作用。(第二步)
(2)《大江东去水已久》表达了作者在国家不可挽回时的悲痛,着眼于现实。苏轼的诗表达了他对历史循环和英雄缺席的感受,重在怀旧。
现代汉语阅读解题方法的分类
表达:叙述、描写、抒情、解释、讨论。
表现手段:象征、对照、对比、悬念设置、前后呼应、欲扬前抑、借物表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对比、负对比)。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反问、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讽。
四、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
叙事顺序:顺序,倒叙和插入。
动词 (verb的缩写)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六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七、场景角度的描述: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结合,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
X.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也叫直接)和负面(也叫间接)
XI。叙事方式:一般叙事和细节描写。
十二。解释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解释:例子,数字,类比,比较,定义,分类,解释,模仿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分为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写作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证分为事实论证和理性论证。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理由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论证、反驳(可反驳的论证、论点、论据)
二十一、议论文的结构:总分、总分、总分;往往有平行和递进的部分。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讽刺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评论、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感叹词。
二十四、其他:
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渲染气氛(叙事,小说),埋下伏笔(叙事,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为下文的辅助铺垫;下面一般领;
2.在正文中:承上启下;下面一般领;总结以上;
3.文末:指出中心(叙事、小说);深化主题(叙事、小说);注意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开头要吸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吸引注意力;说明情况,说明背景),结尾要强(画龙点睛,引人思考;总结全文,照顾开头;叙事结束,自然结束;表达情绪,引起* * *)
(二)修辞的作用:
(1)自身功能;(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形象生动;
回答格式:写得很生动+对象+特点。
2,排比: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回答格式:强调+对象+特点。
3;提问: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回答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关注和思考
4.反问句: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突出…
6.反复强调...加强语气。
7.夸张:它突出了…的本质特征...
8.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
(3)
对句子意思的回答:
在这样的题目中,一个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或短语是通过比喻、对比、借代、象征来表达的。回答问题时,揭示其所指对象,然后疏通句子。
(4)句子中的一个词可以被另一个词代替吗?为什么?
动词:不。因为这个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道...
形容词:不。因为这个词生动地描述了...
副词(如全部、大部分、非常仅等。):不会。因为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表程度、表限度、表时间、表范围等)的情况。),改了之后就变成了……与事实不符。
(5)句子中两三个词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我不能。因为(1)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2)这个词与上面一一对应(3)这些词是递进的,环环相扣的,不能互换。
(6)段落意思的总结
1.叙述式:明确回答(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字:答案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格式:描述(介绍)+描述对象+描述内容(特点)
3.议论文:明确回答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论证)+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