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国考要报名了。如何在两个月内快速准备?

首先,仔细研究考试大纲(一到两天)

大纲是关于考试科目、题型设置、知识点要求的指导性文件。任何考试都是以大纲为基础的,所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真实模拟考试(两天)

建议你做两套历年国考试题,进行一次自我诊断测试(比如2015,2016,2017,2018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尽量不要先做,留到最后冲刺阶段进行模拟,仔细打磨。通过测试,可以初步了解考试内容、种类和数量。

第三,分模块重点加强复习(两周半)

通过真题中的问题,在两周半的复习时间里,加强对薄弱模块的复习,同时兼顾优势模块。不要忽略占优势的模块,否则我们真的会失去西瓜。

1,线路测试

第一周可以利用实际题库进行行测模块化训练,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模块练习侧重于言语理解和表达、判断和推理以及数据分析。我觉得这三个模块是最容易通过刷大量题掌握一定解题技巧的,也是最容易拿分的模块。其次,有人说数量关系难,有人说简单。其实数量关系不是太难,主要是容易花太多时间。数量关系可以通过网上学习一些解题技巧,做一些练习来掌握。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必要在数量关系上浪费太多时间。同样的常识部分,主要侧重于日常知识的积累,不建议投入太多精力。毕竟这个模块的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也没有其他模块的“性价比”高。所以这个模块积累一些碎片时间就够了。

注意在模块练习的时候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不要想着做一道题看答案,这样有助于在全卷答题阶段分配好每个模块的时间。每次做完一个模块习题,要及时总结,找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熟练答题。

2.应用

第二周是申请的审核。申论的审核一直是考生最头疼的事情,因为申论不能像考试一样对自己的答案和提高有直观的了解,有时甚至无法知道自己的分数。因此,有些考生在备考时甚至会“忘记”或有意跳过申请,只专心复习考试。网上也有这样的说法:“得考者得公考”,“得申请者得天下”。这些说法都是片面的,容易造成一个人走在坡脚,怎么能跑过正常走路的人呢?所以一定要考和申并重,不抛弃不放弃,才能在激烈的公考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在审核申请的时候要多关注时事热点话题。我们可以去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看看评论人写的文章的框架结构和写作思路,这样很容易规范我们的写作模式,对我们今后在政府工作大有裨益。

这个阶段要注意避免两种极端情况:一是把时间都花在劣质模块上;二是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优势模块上。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改善自己优点的同时,安排适当的时间改善自己的缺点,做到一条腿不要太长,另一条腿不要太短。

第四,再次进行真实模拟测试(一周)

经过前两周半的模块强化复习,相信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第四周是检验成绩的一周,真题一定是检验成绩的利器!本周要保持每天做一套题的频率,加强考试环境。每一套做完之后,都要认真总结,揣摩题目的思路,搞清楚题目在哪里,明白自己的意图,找出自己的不足。真题模拟可以先做13,14国考,17,18国考的真题,最后做17,18国家公务员的真题。

五、复习、材料积累(一周)

离考试越来越近了。上周刷了一周的真题,这周就不想做那么多题了。即使我做了,我也不会做我想考的题。这一周应该是对我之前做过的题的总结和反思。

你要学会如何选择,因为总有一些问题你不会知道,别人也不会知道。这一点你不需要纠结,只要去做你有把握的事情,你就能取得好成绩。一般来说,做题的顺序是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据分析-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仅供参考),因人而异,但尽量把数量关系放在最后。同时也要对之前做过的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复习,因为要答的题种类很多,但是解题的方法都差不多,所以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关系,做任何题都会得心应手!

申请的最后一周主要是关于材料的积累。要多关注时事政治,学会发现新闻中的亮点,学会运用新的党规。其次,要多写记录,多看看别人的看法和评论,多写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才能更好的补充自己的不足!

当然,这个计划对某些人来说不一定是完美的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使复习计划更适合自己的实际,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