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校名的题字是什么字体?

行书:舒潼先生的字体。

舒童(1905.11.25 ~ 1998 . 5 . 27),男,又名陆毅。江西省东乡县。书法大师。原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6月,我和进步同学在家乡成立了“金兰同学会”,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8月,考入江西省第三师范(抚州)。他和李景泉一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积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5年《中华民国真面目》的出版,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所谓“民主”、“* * *和”、“自由”、“平等”的虚伪,展现了为国为民追求真理、主持正义的革命精神。

书法成就

舒潼是中国书法事业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和首任主席,后担任第二、三届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人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毛泽东主席称赞他是“红军的书法家,党内的一支笔”,当代书法大师。

“七分半钟”

舒潼是中国书法事业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他从小热爱书法,5岁学习书法,14岁获得“神童”、“东乡天才”的美誉。我曾系统地遍访古碑,向颜真卿、刘公权、何等名家取经,但我学而不师,尊法求新变,注重取其精华,大胆尝试,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创立了著名的“书体”,在国内外德高望重。他的书法宽广、凝重、浑圆、多才多艺,用笔苍老厚重,藏头护尾,笔画流畅顺滑,是现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所谓“书体”,就是从“二王”出发,以颜、为基础,取各家之长,使之浑圆浑,用藏锋之力,巧与拙相结合,借古为今,独辟蹊径,建立“七又半”字体。这“七分半”可以说是蜀体字的精髓,楷、行、草、篆、隶五体各一分,体式上颜、刘各一分,合一半,合称“七分半”。

“七个半”的字体充分体现了舒体字的深厚底蕴和特色。应该说,书体字的形成,既是书法的艰辛探索,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锤炼。舒潼的墨家生涯,从他14岁在农村小有名气,到他93岁去世,历时近80年。在漫长的岁月里,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十年浩劫”的动乱,无论是在繁忙的工作中,还是在苦苦挣扎的“牛棚”里,他都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未停止过艺术研究和实践。舒适有力,外柔内刚,宽广端庄,雍容大方,以其独特的风格,反映革命形势和总气度,深受人们的珍视。如今,放松身体已被输入电脑,并广泛应用于报纸、出版物、电影和电视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舒潼加入红军后,一直在团、师从事宣传工作。紧张的战争结束后,他致力于书法和书法。红1军向陕北进军时,一路写着大大的标语,弄得他们浑身都是石灰,衣服上烧了好多洞。行军路上,没有纸笔,舒潼捡起树枝,在地上拉;骑马的时候,还会把手指拉在裤腿上。有一次被毛泽东看到,笑着说:“舒潼,你已经成为马背上的书法家了。”从此,“马背上的书法家”的名声就传开了。

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边区政府管辖的旬邑县时,为了团结抗战,中国* * *提出邀请当地一位前清汉林担任边区参议员。老夫子说,“我不能和没受过教育的人交谈”,并拒绝出席。毛泽东知道后,请舒同以中央的名义给他写一封信,宣传我党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这位前清朝元老看了信后,更是自称深信不疑:“文字优美,文质彬彬。没想到* * *制作方也有人才!”马上就出去参政了。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1936在延安成立,负责筹建的同志要求毛泽东写校牌。此时,毛泽东正忙着写《实践论》,一时抽不出时间,就总推荐:“去请1兵团的舒潼写吧,他字写得很好!非常感谢。”就这样,时任红1军团4师政治部主任的舒潼奉命书写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校牌,还在大门左右两侧书写了“团结、紧张、严肃、生动”的校训。从此,舒潼的名声在全党全军家喻户晓。

何香凝曾说:“国家有两支笔,国民党有于右任,制作方有舒同。我更喜欢舒潼。”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和起源的,产生了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以弥补楷书书写速度慢和草书的模糊性。“走”就是“走”的意思,所以没有草书那么潦草,也没有楷书那么直。本质上是草书还是草书。花纹多于草纹的,称为“跑纹”,草纹多于花纹的,称为“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