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关于地理试题

地理图形包括气候类型图、地形图、行政图、矿产分布图、降水分布图、温湿度差异图、民族分布图等。以下是我推荐的高考地理图形相关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地理中关于地理图形的试题及参考答案

圣劳伦斯河(以下简称A河)是一条著名的河流?冰冻的河流?。下图B显示了蒙特利尔全年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应地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的冰期大致是()。

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

10,根据图文信息,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D段,魁北克以下的河口段

11.减轻该河流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c10.b11.c。

分析

测试分析:

9.根据蒙特利尔的气候资料,可以看出65438+2月至次年3月的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可以得出蒙特利尔的冰河期达到4个月,答案为c。

10.普雷斯科特到康沃尔的河水落差大,流速快,冬天不容易结冰,所以答案是b。

11.分阶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多堆积,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减少冰暴的发生,减少对沿海地区的危害,所以答案是c。

考点:本课题组主要考察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凌汛知识。

名师点青课题组以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为样本,考察河流的气候知识和水文特征,测试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第一个问题,当河流月平均温度低于0℃时,冰河期开始出现。结合给出的气温变化曲线,不难读出蒙特利尔一年中有四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第二个小问题要注意学过的知识。影响河流结冰的因素除了温度,还有水流速度、河流盐度等。当水流速度过快时,即使在0℃以下,河水也很难结冰。盐度越高,冻结温度越低。看地图,从普雷斯科特到康沃尔段有水电站,说明河水落差大,流速快,不易结冰。第三个题目是知道河流冰凌灾害的形成过程是浮冰不断堆积,堵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洪水,所以对策应该是想办法降低水位或者加高堤坝避免洪水。

(2015?海冰的含盐量接近淡水,经过适当处理可以作为淡水资源。图3显示了渤海及其邻近海域的年平均温度。-4℃时的天数分布。相应地完成下列问题。

7.在A、B、C、D四个海域中,海冰的厚度最大()。

A,A B,B C,C D,D

8、下列城市附近的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

9、推测渤海没有大规模开采冰的原因是()

a、资源不足B、环境破坏C、成本高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7,B 8,A 9,A

分析

测试分析:

7.温度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个地方的温度都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是在A和B处。a地处渤海,海水又深又大。B地处大陆附近,所以B海水浅,海水量小,容易结冰,冰河期较长。b正确。

8.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就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地海冰厚度最大。因此,a是正确的。

9.受全球变暖影响,渤海沿岸冬季冰期短,冰层薄,海冰资源量有限。因此,A是正确的。

测试地点:海洋环境。

名师对本次考试的新颖情境进行了点睛之笔,重点讲述了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地理原理以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组问题用一张等值线图,考察了海冰形成的影响因素,如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7) (2015?上海体积地理等值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一区域的等高线(单位:m)。

15,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的地形单位是()。

a、山脊B、陡崖C、断层山脉D、峡谷

16,图中与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有可能()。

①崩积物②突出的小基岩③河中沙洲④低山丘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5,D 16,A

分析

测试分析:

15.两条400米的等高线被陡峭悬崖的传说标注出来,于是两条等高线之间就出现了一条两边都是陡坡的峡谷。正确。

16、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图中灰色部分是310米等高线断断续续脱离悬崖传说的原因。这个灰色的部分应该是陡峭悬崖崩塌后的沉积物或者突出的基岩形成的。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名师点睛之笔基于等高线图。检查等高线图,判断基本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单元并不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规律。同一等压线上的所有点都有相同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一个恒定值(垂直间隔);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但有些是无法在另一张地图上完整呈现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叠;等高线的密度反映了陡坡。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越大,等高线越细,说明坡度较缓。反之,坡度越陡。

(2015?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温度随高度上升的现象。一所学校的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一个阳光明媚的夜晚,测量了中国南方山区山谷的逆温。下图是本组多次获得的北京地区反演时空平均结果。完成下列问题。

9、下列关于逆温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近地面逆温强度较大,向上减弱;b、逆温强度在午夜达到最大值,之后减弱。

c、日落前出现逆温现象,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在前半夜缓慢增加,后半夜迅速减缓。

10,逆温层上限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限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高度有差异。

c、上下空气的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D、下垫面的反射率存在时间差。

9、答

10、C

分析

测试分析:

9.看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和强逆温上界,判断近地面逆温强度较大,向上递减,一对。一天中的最低温度是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在日出前达到最大,之后减弱。b是错的。逆温现象出现在日落之后,一般在日出之后消失,C是错误的。读图,根据曲线,前半夜强逆温上升快,后半夜变缓,D是错的。

10,逆温层上界峰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上下空气之间的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高度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a,B,D都是错的。

考点位置: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

根据材料,一定条件下温度随高度上升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图中下方曲线表示逆温较强,上方曲线相对较弱。对流层气体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逆温主要是由于近地面快速降温,导致出现一个冷下来暖起来的稳定大气结构。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温度升高,逆温逐渐消失。所以最强的逆温发生在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时,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传递有时间差,所以地面附近的强逆温层先达到峰值。

(2015?安徽卷)下图是一年中高层大气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日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下列问题。

32.图中,M日最接近()

a、春分B、夏季至日C、秋分D、冬季至日

33.影响A和B之间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日长c、海陆位置d、天气条件

32.B

33.A

分析

测试分析:

32.从图中可以看出,是北半球。题干中提到,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众所周知,没有太阳辐射的地区是北极圈及其北部地区。根据无太阳辐射区域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射程变化规律可知,原点和图形最右侧的日期应为冬季至日,以此类推。A处对应的日期是春分,M处对应的日期是夏季至日,B处对应的日期是秋分,所以B是正确的。

3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①纬度位置:在低纬度,中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距离短,受大气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反之,则弱。②天气条件:晴天时,由于云少而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在阴雨天气,由于云层厚而丰富,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减弱作用,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③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弱,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反之,则弱。4.日照长度:日照时间长导致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导致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度地区白天长,弥补了低太阳高度角损失的能量。所以先排除C;根据以上问题的分析,当ab被太阳直射赤道时,不存在全球昼夜日照时长的问题,天气情况也不能用d来判断,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ab的纬度不同导致太阳高度不同,A的纬度比B低,所以当太阳直射赤道时, 它靠近直纬,太阳高度大,受大气削弱少,所以太阳辐射强,所以A是正确的。

考点:考察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旨在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名师点睛之笔是根据一年中高层大气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日变化。考察学生看图、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考察学生对太阳辐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问题1,关键是找到突破口,根据?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说明在此期间,北极圈及其北部地区出现了极夜现象,其中包括了冬季的至日,因此可以推断出图中最近的一天是夏季的至日;第二个问题,可以用排除法,结合选项来分析。A点的太阳辐射大于B点,图中只有两个纬度差。其他的海陆位置和天气情况都无法确定,所以你可以很快推断出A的答案是正确的。

(2015?图4是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谷到B谷、C谷的地层都是由旧到新。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中X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最有可能是()。

A.背斜谷b .背斜山c .向斜谷d .向斜山

10.如果A河和C河的支流相连,流量明显增大的地方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答案9。A 10。B

分析

测试分析:

9.从新旧地层关系分析,X属于中部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属于河谷,所以X属于背斜谷。所以选a。

10.从等高线分析,在两河支流交汇处,C河地势较高,河水应该是从C河流向A河,②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明显增加;但① ④位于上游,水量不变;③位于C河下游,水量会减少。所以选b。

考点:地质构造、等高线。

这位名师强调根据新旧地层的关系来判断背斜和向斜。背斜在中层是老的,在两翼是新的。向斜在中层是新的,在两翼也是新的。根据等高线,地形名称解释如下:①峰:又称峰、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值中间高四周低,中间就是山。②山脊: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向低弯曲。(3)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到高弯曲。④盆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值中间较低,四周较高,则中间为盆地。⑤鞍部: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山之间相对较低的位置。⑥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⑥陡坡和缓坡:在同一个等高线地形图中,密集的等高线为陡坡;稀疏轮廓是一个缓坡。在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应根据比例尺确定。

(2015?广东卷)1。数字高程模型是地形的虚拟表示,可以描述地面高程信息。图1是一个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A、B、C、D中观景台的最宽视野大概是()。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

测试分析:根据图例信息,颜色越亮,海拔越高,也就是C中海拔最高的地方,也就是图示区域的最高点。观景台设在这里视野最广,而A、B、D三个地方位于山谷或山坡,被两边的山峰挡住,视野较差。

测试地点:地形图。

名师画龙点睛不难,属于直观的问题。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判断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地形起伏。看直的问题可以通过做一个地形剖面图来判断。在地形剖面上,从观测点的投影点到目标点的投影点画一条直线。如果直线没有被任何地面物体截断,说明直视是好的,否则不能直视。如下图所示,是由点s决定的?c点?画一条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面物体截断,说明直观良好。而图中的b呢?位于阴影区,表示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B村不直视S点..

从山顶到四面,等高线是先密后疏,为什么?凹坡?;等高线先疏后密,是?凸坡?,?凸坡?很容易挡住人的视线。

(2015?天津卷)一种矿物形成于上部缓慢的软流圈,然后随着岩浆活动到达地表。这种矿物在图2所示的古火山的岩浆岩和河滩沉积物中被发现。阅读图片材料,回答问题3-4。

3.使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圈到达海滩沉积物的地质过程依次应该是()。

A.岩浆喷发岩层的断裂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

B.岩浆喷发地层的断裂搬运、沉积风化和侵蚀

C.岩石断层岩浆的喷发、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

D.岩石断层岩浆的喷发、搬运、沉积风化和侵蚀

4.将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斜坡与实际火山斜坡进行比较()

A.它变得陡峭了。b .变得慢了。c .它没有改变。这是不可能判断的

答案3。C 4炸药。A

分析

测试分析:

3.先是地层断裂,然后上地幔软流圈中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然后在外力作用下依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沉积。所以选c。

4.图中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单位为公里。两者的比例尺相差很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的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所以选a。

考点位置本课题主要考察岩浆活动和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对地形剖面的解释。

大师的点睛之笔岩浆来自上地幔软流圈,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在外力的作用下,暴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先被风化破碎,再被外力侵蚀,使破碎的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他地区,最后沉积形成松散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被固结成岩石,形成沉积岩。

图片来源: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