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康德的“为万物立法”。西方哲学试题

1.粗略地说,古希腊形而上学认为个体背后的思想是真实的,更高级的。

比如你说猫,有黑猫,白猫,黄猫,但都是猫,也就是说背后有一个猫的概念。你可以是黑色的,也可以是白色的,但你必须是一只猫(在猫的概念之内),才能称自己为黑猫或白猫。

这只猫的概念是永恒的。白猫死了,黑猫死了都无所谓,但是猫的概念会一直存在。

所以桌子有桌子的想法,衣服有衣服的想法,所有的东西背后都有想法。所以这个世界分为两种: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有一个艺术世界就不讨论了)。现实世界充满生灭,物质状态不断变化,但观念世界是永恒的,所以更真实。

2.至于康德,他并没有建立形而上学,而是提出了对过去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未来形而上学的可能性。

粗糙论,康德认为是“人为地为自然立法”,即人们认为自然是客观的,一草一木都是真的,所以花草的想法是真的,但康德认为不一定是因为人的各种感官和理性导致人们做出这种判断。

如果大家都是瞎子,我们还能得到花是红的判断吗?如果我们都聋了,还能知道什么是“声”吗?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有五感之外的第六感,那么我们看到的世界肯定不是现在这么简单。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个世界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我们的生理结构和理性结构,但是我们看到的图像世界背后的东西是不可知的。

所以是“人为自然立法”。大自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是这样看世界的,但是为什么人们是这样看世界而不是以其他方式看世界呢?这是先验的。

所以之前的玄学认为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永恒的,只不过是靠人的理性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