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主观题(闭卷)怎么回答

首先要准确把握主观题的评分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从表面上看,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似乎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往往会让学生陷入答题的误区,很有想象力,但是很散漫。这里一定要注意,主观题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一定的评分尺度,并不是写上去就能得高分的。一般来说,在回答主观题的时候,一定要围绕某个中心,结合我们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用比较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也就是要逐步走向中心化和规范化。

分析近年来学生回答主观题的情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找不到问题的中心,答题时显得散乱散漫。(2)不能结合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无话可说。(3)语言不够简洁,不能使用比较规范的学科语言。

其实每个主观题都有它的答案中心。无论形式多么富有想象力和灵活性,我们都必须记住这个中心。比如某编辑部为了满足青少年的要求,假设水浒传中的108英雄扩充为109,请青少年积极投稿。请以北宋末年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一下这位新英雄的一段人生经历。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但问题的中心必须是“基于北宋末年的历史”。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要联系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结合北宋末年的乱弱局面,以及金兵之攻、靖康之变等史实,描述这位新英雄的人生经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文字有内容,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二、认真面对题目,掌握解题三部曲,即试-记-写:

主观题在考试中往往占比较多,要充分重视。拿到题目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尽可能取得理想的分数。我觉得回答主观题可以按照以下“三部曲”来完成,即:复习-回忆-写作:

第一步,复习:也就是复习题目。反复阅读问题,通过问题的关键词找出答案的中心和格式要求。比如要求的朝代,人物身份,事件,流派等等。通过这些确定答案中心。

比如你是一个生活在清朝首都的少年。有一天,我在河边散步,遇见了老康熙。他想让你对他的人生做一个简单的评价。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听奉承话,尤其是康熙。在他的期待中,你稍微思考一下,然后慷慨陈词。听了你的评价,他又喜又羞,深感人生牛逼。请写下你和老康熙的对话。虽然这个题目的正文比较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审题找出关键词,从而确定答案中心。这些关键词包括:清朝(时间);你和康熙(人物);对康熙的一生做一个简单的评价(事件);描述对话(体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康熙听后“既喜又羞”,说明在评价的过程中,他应该是功过兼备的,应该抱着更客观的态度,不能片面。当这些机构的回答的重点被考察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第二步是回忆:即回忆所学的相关知识。目的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内容,越找越好,写的时候尽量联系。

比如岳飞为什么能流芳百世,秦桧为什么能流芳百世?谈谈你的看法。这个问题的关键词很明显,就是要围绕岳飞和秦桧做一个评价,所以一定要找出与这两个人相关的史实。回忆所学的相关知识,可以让岳飞长生不老。最重要的成就是他抗金,阻止了游牧民族入侵南方,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因此,岳飞作为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流芳百世。秦桧陷害忠良,在岳飞抗金胜利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岳飞,因此遭到了民众的唾骂,留下了不朽的遗产。

另一个例子: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的开元年间,你是一个住在唐都长安的少年。有一天,一群唐朝的日本使节来参观,朝廷让你当导游。请给日本客人介绍一下唐都长安的风景。显然,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唐都长安”。回想一下课本上学到的唐都长安的相关内容,可以从长安的结构和布局特点入手,然后描述长安的繁华景象,描述居民的衣食住行,结合长安的开放性,描述外地游客穿插其中的场景。通过这种多角度的描写,展示了唐都长安的全貌。

当然,要做好“记忆”,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否则脑子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记住的。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要有一个胸有成竹的计划,这样才能在答题的时候从容应对。

第三步,写作:即开始写作。要求大家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尽量做到生动细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回答时,语言要规范,多使用学科语言,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让回答的组织更加规范。

比如,历史上说“得道者,失才则亡”。请用初唐用人百余年的史实说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初唐用了一百多年的史实”;与此相关的知识主要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君主的治理。写作时要用一些专有名词,给人一种规范感。如:唐太宗的“虚心纳谏”、“任人唯贤”、“贞观之治”;武则天的《武周政治》、《承前启后》;唐玄宗的《开元史圣》等等。

综上所述,历史主观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的基础知识、分析、归纳和思维能力,题型有变化,有创新。但不管怎么变,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依靠课本知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落实课本知识非常重要,学生一定要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这是回答历史主观题的前提。历史主观题解题能力的提高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它是一个逐步找差距的过程。只要你掌握了规律和解题技巧,通过日常训练不断地去体验和总结,历史主观题就会成为一个有助于学生考试得高分的题目!

从某种意义上说,问答是历史考试主观题的核心。这种题型考查能力相对全面,提问方式灵活多样,在评价考生答案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高考不会改变这道题的核心地位,但其功能会进一步强化。因此,有必要对提问的类型、基本要求和方式进行梳理。在明确相应特征的基础上,注意事项,掌握答题方法,以便在实战中从容应对,巧妙应对。

一.叙述性问题

特点:记叙文题的特点是“叙述”。要求考生系统地概括和描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或其消亡(结果)以及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

提示:记叙文题目中经常出现“简述”、“概述”、“总结”、“试述”、“列举”、“如何”、“什么”、“什么”等词语。

答题注意事项:一般可以用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来表示。一、围绕题目要求的基础知识点回答,不展开,讲解清楚就行。第二,如果题目中有“简要”、“概述”、“总结”等词语,时间跨度一般比较长,需要先划分阶段,再根据阶段来答题。第三,概括性一定要强,时间和组织要明确。

示例1。简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简单的从三个方面来描述,不做展开。首先,从生产力的发展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工场手工业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信息时代等几个阶段。第二,从生产关系的变革来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商业资本、工业资本、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几个阶段。第三,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要看新路线的影响,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并据此进行仔细的分析。换句话说,这几个阶段要有机联系,总结推广。

这种问题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要笼统,明确划分阶段,然后逐一回答。

例2。2006年全国文学综合试卷一(1)第39题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了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考生只要结合课本知识就能得出他们的特点:第一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省份和中国大陆(或长江中下游沿海城市)。

这类题的能力要求较低,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答题技巧,可能得不到高分,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二、论证问题

特点:示范题的特点是“上”。要求考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深入分析历史事实,论证观点或结论,说明理由,得出结论,论证某一观点或结论的正确性。

提示:“解释”、“论证”、“证明”、“讨论”、“为什么”等词经常出现在论证的题目中。

答题注意事项: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直接在题目中给出观点或结论,第二种是给出一些材料让考生阅读分析得出观点或结论,然后用历史事实加以说明和论证。答议论文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判断一个观点或论点对错的标准,即实践的标准和理论的标准。同时,论证要呈现史实,得出结论,即“在历史的基础上,历史与理论的结合”;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解释、结论或总结。

第一种形式,观点或结论直接在题目中给出。

示例1。近代早期中国先进人士向西方学习,陈独秀认为经历了学术(技术)、政治意识和伦理意识三个时期。请说明三个时期的事件和结果。

这个题目的观点很明确,可以直接用史实来说明。一、学术(技术):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开展洋务运动。但它只研究技术,不研究系统,最终破产。二、政治意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掀起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并发动了辛亥革命。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结果失败了。三是伦理意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要求的日益提高,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的统治地位。

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中国土地制度》的补充和发展。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有一个判断观点的过程。先判断正确与否,再用史实分析论证。

第二种形式,给出一些材料,让考生阅读分析,得出观点或结论。

答:(1)国联和联合国成立时宣传的宗旨是一样的吗?b这两个组织在早期达到这个目标了吗?c为什么?(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改变联合国作用的必然性。(3)根据材料分析,你是否同意日本将成为“联合国安全常任理事国”?原因是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看,( 1)中的A和B是典型的简答题,其目的相同的答案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我们是否达到目标的答案是:“我们没有达到目标。”(1)中C的“为什么”要用史实简述。答案是:“国联自成立以来就被英法操纵,成为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联合国早期一直被美国操纵。”问题(2)和(3)是典型的议论文和分析题。问题(2)强调题目需要史实来说明联合国作用变化的必然性。答案是:“综合实力强大的美国,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的崛起,在联合国赢得了多数席位,和平民主的力量大大增强。”问题(3):随着难度的增加,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用历史事实说明和分析自己的观点,即“不同意”或“同意”,然后说明理由。如:“我不同意。日本至今无法对待历史,甚至试图美化侵略战争,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或者:“我同意。经济决定政治。日本作为经济大国,成为常任理事国后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种题对能力要求很高,掌握答题技巧,分数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三、分析题

特点:分析题的特点是“分析”。重要的是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特征或其中的某些方面,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提示:“辨析”、“分析”、“分析”、“讨论”等词经常出现在分析的题目中。

答题注意事项:步骤方面,先明确“是什么”;然后回答“为什么”。就目的而言,首先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内涵和外延的掌握程度;二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即从辩证统一的观点出发,把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分析,剖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总结其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并从中吸取教训。

例1.2006江苏历史试卷第28题: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地制、孙中山的“均地权”思想、中国* * *生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1931都提出了土地改革的主张。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和影响。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技巧就是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上述三种土地主张的内容和结果,然后解决“为什么”和“启示”的问题答案是:“中国的农地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突出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主张平均分配土地,这是天方夜谭,根本无法实现。“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土地革命路线1931是无产阶级土地革命纲领;它使广大贫雇农获得了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和启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只有中国* * *生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四、比较题

特点:比较题的特点是“比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要求考生运用类比和比较的方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属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其异同或区分其本质特征。

提示:比较题题目中经常出现“比较”、“对比”、“与...比较”等词语。

答题注意事项:比较有两种: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单项比较题直接引出被比较的要素,如背景、原因、目的、性质、结果、影响等。,方向性强,容易把握。综合比较题没有指出比较的内容或项目,要求考生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综合分析确定比较内容,因此难以把握,有一定难度。很多考生在考试的时候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对比什么,怎么对比。感觉他们无从下手。如果我们掌握了比较的原理和程序,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很容易切入。关于比较的原则和序,一是比较历史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历史条件和人为目的的异同;二是比较历史现象的内容(主要过程)、特点、特征(表现形式)、性质和本质的异同;三是比较事物产生的原因、历史作用、地位、影响、经验教训的异同。就完成比较的条件而言,一是基础知识要熟悉,必要的叙述不能少;第二,双方的对比要清晰深刻。

请比较一下资本主义的经济状况和政治特点。

这个题目没有确定的内容,需要考生从经济、政治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后才能确定。经济发展可分为三种,即跨越式发展的美国、德国和日本;英国和法国的渐进发展;俄罗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因素)逐一分析比较。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特点有何异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指出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

这是一个比较单一的问题。只要你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即注重基本史实的记忆,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就能圆满回答。

动词 (verb的缩写)评估问题

特点:评价题的特点是“评价”,即评价与估价。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给予中肯的评价。

提示:“试用评价”、“评价”、“你有什么看法”、“了解”等词汇经常出现在评价题的题目中。

答题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区别,即区分第二种形式的评价题和议论文题的近似和不同。论证题的观点和结论明明在题目里,评价题却没有观点和结论。它要求考生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提炼出观点和结论,这些观点和结论属于考生的观点(即创意),所以评价题是呈现开放性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二是用历史事实论证和肯定正确的观点(结论)。当然,评论是否正确的依据也很重要。第一,用辩证唯物主义看问题;第二,立场要正确。同时,也要以史实为依据,做到“史与史的结合”。

评价题是问答中最具研究性的问题之一,有一定难度;还有一些灵活的、有规律的东西,结合记叙文题型,更能考验学生历史知识的实力和基础。如果考生能够掌握自己的解题技巧,也可以把分数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传统的典型话题太多了,比如对拿破仑的评价;对辛亥革命或其成败的评价;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前面提到的“你是否同意日本成为‘联合国安全常任理事国’”这个问题具有研究的价值。近年来,评价题的答案正在从唯一性走向开放性。

例1,2005年165438+10月13: 40,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装置发生连续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60多人受伤。它导致哈尔滨停水四天,并造成松花江下游水污染严重。世界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也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对此,人们有一种盲目的乐观。作为自然的主宰,长期大规模的资源掠夺似乎不会受到惩罚。但这种掠夺方式的出现,造成了生态和生存环境的破坏,大自然已经为人类亮起了红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结合历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和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事实,探讨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

就答题而言,要做到历史与理论相结合,思路清晰,细节恰当,用词准确。具体到这个题目,很重要的一点要明确:第一,解决使用科技的态度问题,不同的态度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结果;其次要说说前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起到的巨大作用。最后,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既要看今天,也要看未来。这是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结合,具有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六、综合题

面对逐年深化的高考命题改革,综合题的设计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一个材料阅读题,往往涉及多种题型,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渐增大,形成一定的坡度,要求考生认真分析,梳理思路,组织内容,回答问题。在记叙文题目中,要“简述”和“说明理由”;分析题中的暗示包括记叙题中的“指出”,议论文题中的“解释”,分析题中的“分析”;在比较题中,既要“比较”,又要“分析”,等等。总之,综合题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复杂。因此,要加强对基本史实的记忆和理解,按照大纲要求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做到不变应万变;在方法上,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灵活应对各种题型的提问方法。综合题是以上五种题型的集合。我们了解每种题型的特点,掌握每种题型的关键和解题技巧。综合题再难,也能轻松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笑对高考,赢得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