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自学考试历年真题

中级财务会计期末复习资料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和金融专业的专业课或必修课。它以会计原理为基础,主要阐述了对企业一般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熟练处理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的主要经济业务;二是为后续课程打基础。

根据本课程的考核说明,下面分析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一章:概述。

主要学习会计准则中规范会计工作的一般原则。《财务会计通则》分为三部分:会计确认原则、会计计量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阈值。会计确认的原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一个是配比原则。会计计量原则主要包括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这里要掌握每一部分所包含的具体会计原则的内容。

第二章货币基金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因为它具有最强的流动性,是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交换媒介,容易发生事故和损失,所以在会计上应随时提供收入、支出和盈余的动态信息。因为货币资金的核算很简单,这里重点是管理。

1,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的管理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上,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现金管理实施办法》制定了五项现金管理措施:

1)指定了现金的使用范围。

2)建立手头现金限额和送交银行的期限。

3)不允许带现金。

4)不允许携带现金到外地购买。

5)其他规定

特别是第一、二条的内容,在日常经济业务中经常涉及,大家都要掌握。

在微观层面,企业建立和完善现金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收付授权审批手续制度、职责分离控制、定期盘点和检查等。

现金会计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备用金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内容包括预借、报销和核销。具体来说,会计处理是按照定额准备金制度和一次性报销制度来掌握的。这里要注意比较固定准备金制度和一次性报销制度在会计处理上的区别。二是现金库存和存货的核算。库存现金的清查应掌握清查时间、清查方法、清查内容和清查结果的处理。如遇现金多头或短缺,由于现金管理门槛严格,现金长短现象属于不合理业务,需要查明原因,确认责任人。因此,长现金应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短现金应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转账。

2.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的核算涉及以下内容:

1)银行转账结算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主要有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汇款、委托银行托收、异地承兑等。这里要知道以上结算方式哪些可以同城使用,哪些可以异地使用;了解每种结算方式的主要条款。

2)银行存款的核算。为保证账实相符,企业应与银行对账。对账的方法是将存款日记账的记录与银行对账单逐笔核对。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日记账和对账单金额不一致的情况,所以要了解企业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余额不一致的原因。

3.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币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应掌握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这里要注意的是,付款人用银行汇票结算时,应贷记“其他货币资金”;收款人收到银行汇票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账款

1,性质和范围。应收账款是由赊销产生的。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其他往来,如企业与下属单位之间的资金调拨、各种赔款和罚款、存款和保证金,以及企业与内部部门和职工个人之间的备用金和各种垫款等,都不属于应付账款。

2.定价。应收账款通常按照交易时实际发生的金额计价,有销售折扣的商品销售时应考虑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因素。由于买卖双方的交易价格是以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价格为基础的,所以对应收账款金额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是现金折扣。这里要知道在现金折扣的要求下,如何用总价法和净价法计算应收账款的金额。

3.会计处理。1)由于商业折扣是在销售商品时从商品价格表中规定的价格中扣除一定金额,并将扣除的金额作为发票价格,因此商业折扣对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没有实质性影响,即企业的应收账款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销售价格(发票价格)作为其入账价值,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也按照折扣金额确认。

2)现金折扣。确定发票价格后,销售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时间内尽快支付货款,从发票价格中给客户一定的金额。实质是销售企业为提前收回货币使用权而支付的价款,相当于财务费用,所以涉及“财务费用”科目。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确定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有两种方法,即总价法和净价法。本文要掌握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总价法下,卖方认为买方无力获得现金折扣,因此应收账款应在不考虑折扣的情况下按总额计价。如果买方在折扣期内获得现金折扣,则视为卖方的损失,借记“财务费用”;在净价法下,卖方认为买方有足够的能力获得现金折扣,因此应收账款应以扣除现金折扣后的净额计价。如果买方未能在折扣期内获得折扣,则视为卖方收入,冲减“财务费用”。(只有掌握总价法核算的门槛)

4.坏账的会计处理。首先要明确坏账的确认要求,然后要熟悉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对于坏账损失,中国允许两种方法处理。一、直接核销法:坏账实际发生时,坏账损失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企业采用直接核销法计算坏账损失时,潜在坏账无法反映,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表列示的应收账款金额虚增;二是备抵法: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坏账,都要按期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将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同时形成“坏账准备”。当坏账实际发生时,只需要核销“坏账准备”即可。即第一步记录坏账,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第二步,在坏账实际发生时,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这里要了解直接核销法和备抵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备抵法下利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连续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二。应收票据

在明确应收票据种类的基础上,熟悉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知识点有两个:一个是有利息的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包括票据的取得(注意应收票据只是商业汇票,应该和涉及支票、本票、银行汇票等票据的会计处理有所区别。),以及票据的到期日;二是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以上内容包含的到期价值、贴现利息、净贴现的计算要掌握,贴现后被拒的业务没有门槛。

三。预付帐款

是企业根据采购商品和接受劳务的合同,预先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预付货款的会计处理可以与购买存货合并进行。其重点在于账户的设置,有两种方法:预付账款业务频繁的企业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这是一种与一般资产账户结构相同的资产账户;预付款项很少的企业,发生的预付款项应在应付账款中核算。采用后一种方法,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根据“应付账款”所属的明细科目余额,计算确定纯应付账款(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之和)和预付账款(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分别填列负债和资产项目。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相关会计准则规定,预付款项应当在业务结算时按照实际结算的购货价款金额确认,即无论初始预付金额大小,收到款项时,应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贷记“预付款项”(金额=原材料实际成本+进项金额)。

第四章库存

一.库存的性质和内容

存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属于存货,关键要看其用途和用途。存货是指企业在对外销售或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各种商品,具体内容应根据企业的业务性质确定。存货范围的确认标准是企业是否对其拥有合法所有权。即法定所有权属于企业,无论其储存场所是否在企业内,都应确认为企业的存货。

第二,存货的估价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直接影响企业期末资产价值和损益的确认和计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收益存货的估值。第二个是发出存货的估价。教材介绍了基于历史成本对发出存货进行定价的七种方法。要知道如何分别用这七种方法计算本期发出存货金额和期末余额,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比如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企业的期末存货会增加,当期利润也会增加。

三、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

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方法有两种: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我们应该掌握这两种方法下收入和发出存货的会计特征和相应的会计处理。收入存货主要掌握外购存货的核算,按照单货一起到、单货先到、后到、单货先到三种情况进行账务处理。发出的存货主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故存货的实际成本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计划成本会计法与实际成本会计法的区别在于,前者始终按照计划成本对存货的收发存进行核算,将计划成本与入库实际成本的差异计入相应的“成本差异”科目,期末分摊成本差异,使平时按照计划成本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这里要注意分摊储蓄差异时红字摊销的应用。应重点关注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在原始数据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四、其他存货核算

1,包装。作为包核算的包只有四种。这里要掌握包装材料在领用时如何贷记,然后根据不同的受益人借记生产成本、其他业务费用等账户。你还应该掌握与租赁和借贷有关的押金的会计处理。如果没收保证金,本质上相当于卖包装,所以没收的那部分保证金应该列为“其他业务收入”。

2.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都属于企业的劳动资料,它们有很多相似的性质,也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在价值补偿方面,低值易耗品的损失价值以摊销的形式计入成本费用,摊销期限短,有的甚至一次性摊销,固定资产则相反。因此,低值易耗品被视为存货,作为流动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其内容可以根据其特点来把握。

3、委托加工资料。这里我们只需要了解委托加工存货的基本价值构成。

动词 (verb的缩写)存货盈余和存货损失的核算

了解盘盈、盘亏或毁损损失的费用。

第五章对外投资

一、短期投资

1,会计原则确定其购买成本。短期投资成本包括证券的购买价款和支付的交易税、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不包括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未分配的现金股利。购买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所支付的实际价款中包含的应计利息,一般计入短期投资成本,不多列示,以简化核算。

2、是掌握购买、持有期间的收入、出售的会计处理。注意,如果股票是在收到股利之前卖出的,则“应收股利”应同时转出。

二。长期债券投资

1,是把握债券投资成本的内容,注意手续费不计入债券成本而是计入“财务费用”,金额较大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2.分别按面值、溢价、折价购买债券时,掌握从购买到收回投资的所有业务的会计处理。按面值购买的核算很简单,溢价折价购买的核算比较复杂,因为涉及溢价和折价的分摊。首先要明确溢价和折价的性质:债券溢价是企业为了在未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而提前支付的价格,而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债券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即企业在未来收取更高的利息时,收到的部分利息是购买时多付的价值,实际投资收益只是利息——本期摊销溢价。债券折价是企业对未来期间利息收入减少的事前补偿,不是购买债券时的收入。因此,溢价或折价应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摊,作为各期的实际投资调整。在此基础上,掌握溢价或折价摊销的直线法。熟悉债券持有期间预扣利息、分享溢价或折价的会计处理。

第三,长期股权投资

如果说长期债权投资是企业作为债权人对外投资,发生长期股权投资后,企业成为被投资单位的股东。两项投资性质不同,核算方法也不同。长期股权投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企业应根据与被投资单位的不同关系选择。这里首先要了解投资方和被投资方的四种关系类型及其确认。在此基础上,熟悉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会计处理,包括适用范围、投资发生时和投资期间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特别注意两种方法在收益确认时间上的差异比较。其他知识点,权益差额摊销,成本法和权益法相互转换的话,暂时没有门槛。

第六章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上面已经解释了它和低值易耗品的区别。这里要把握一下我国现行行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使用时间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资产应归入固定资产;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两年以上的,也应视为固定资产。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和核算。

二、固定资产的计价

由于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需要,其计价标准通常有原值和净值,特殊情况下也采用重置价值。这里,要把握不同来源增加的固定资产原价的具体构成和重置价值的使用范围。

三。固定资产增加的会计处理

掌握外包和自建。

1.外包包括需要安装和不需要安装两种情况。这里要注意增值税和安装费(包含在固定资产原价中)的处理。

2、自建固定资产应注意在建造过程中生产原材料、工人劳务和产成品的消耗。其他来源增加的固定资产可以结合其他章节研究。

第四,固定资产折旧

这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掌握折旧的计算方法、折旧范围和折旧费用。

1,折旧计算方法分为直线法和加速法。因为前者比较简单,在基础会计中已经有详细的描述,所以中级财务会计应该侧重于加速法。

2.折旧费按固定资产的用途计入相关费用:工业企业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制造费用;企业行政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企业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入营业外支出;出租人在固定资产租赁期间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其他业务费用。

3.折旧范围:了解折旧的基本原理,即使用中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未使用和不必要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前提是企业有自己的固定资产。

动词 (verb的缩写)固定资产清算的会计处理

包括出售清理、报废和毁损清理,均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固定资产清算的会计内容包括净结转,反映清算过程中的收益(出售价格、残值变动收益、保险赔偿等。)、清算费用、销售不动产按规定应缴纳的营业税、结转清算净损益等。在这里,你应该熟悉上述清洁业务的所有会计处理。

六、了解固定资产盘盈和盘亏的核算。

第七章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

第一,没有实物形态,这是区别于其他资产的显著标志;二是能使企业在较长时间内获得经济效益;第三,收益不确定;第四,有偿取得,只有已经支出的无形资产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二,无形资产的内涵

掌握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誉等。这里应该指出的是:

1.如果一个企业开发自己的研究,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为了稳定和简化核算,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相关费用一般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2.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国有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可能没有花过钱,所以核算。如果企业有未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现在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如果土地使用权是有偿的,应当作为无形资产资本化。有两种情况,请看教材。

3.商誉,关系到整个企业,不能多带存在,也不能脱离企业可以识别的各种资产单独出售;商誉可以自己创造,也可以购买,只有购买的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三。无形资产摊销会计

要明白它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区别。其摊销采用直线法,即等额分期摊销法。无形资产各期摊销额计入管理费用。

四、无形资产转让的会计处理

包括使用权转让、所有权转让,两种不同情况的转让费用是不同的。应熟悉转账的会计处理。

动词 (verb的缩写)其他长期资产

一是了解其他长期资产的内容;二是掌握组织费的内容。

第八章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的内容更多,其中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是同一业务的两个不同方面,可以结合前面的门槛来研究。

一、应付工资及福利基金

掌握工资总额的内容。一是明确哪些属于工资结算清单中的工资总额核算,哪些不通过工资总额核算;二是掌握工资的开支: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三是熟悉工资的会计处理。应付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专项用于职工福利费。其提取的会计处理与工资的会计处理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福利费人员工资的14%提取的福利费应计入“管理费用”。

二。应交增值税和应交营业税

1,增值税涉及纳税人较多,是我国流转税中的主体税种之一。这里要了解一般纳税人一般购销业务中进项税和销项税的基本知识,掌握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视同销售业务和不予抵扣业务的会计处理。(对于视同销售业务,实际上不属于销售行为,因此企业不会获得销售收入,增加现金流量。所以销售在会计上不做处理,一般按成本价转账。但从税收角度来说,由于存货没有经过销售环节,担心以后很难找到合适的税收环节。因此,税法规定,存货由非销售转入时,仍应参照市场上同类存货的销售价格计算增值税。)了解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和会计核算特点。

2.营业税。了解营业税的主要征收对象。掌握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是对我国服务企业营业额征收的税。此外,对于非服务型企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时应缴纳营业税。根据配比原则,分别记入“主营业务税”、“固定资产清理”、“其他业务支出”。

3.了解其他税种的基本构成。

第三,短期贷款

知道利息的支付时间。把握其利息的核算:所有短期借款利息支出均视为企业财务费用;短期借款应付利息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短期借款”科目只核算本金。

四。预收账款

重点是账户设置,有两种方法:对于有频繁预付账款业务的企业,设置单一的“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该账户是与一般负债账户结构相同的负债账户;对于预收账款较少的企业,应将预收账款合并到应收账款中。后一种方式,在编制期末资产负债表时,应收账款(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和预收账款(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之和)必须根据“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确定,并分别列示资产和负债。

动词 (verb的缩写)或有债务

理解或有负债是一种潜在的债务。了解其内容。

第九章长期负债

长期债务会计的会计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长期债务费用。应把握我国现行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定:长期负债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在资产交付使用前发生的债务费用,计入所购资产的成本;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负债,计入筹建期开办费、正常经营期财务费用和清算损益。在此基础上,熟悉长期负债的会计处理。

一、长期贷款

重点是利息的核算,包括利息的计算。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本期实际应付利息的会计科目与本金一起在“长期借款”科目核算。利息是长期负债费用的主要内容,其费用在上面已经说明。

二。应付长期债券

精通从发行公司债券到到期还款的所有业务的会计处理。其中,对于溢价或折价债券,在偿还期内,重要的是掌握直线法分摊超额和折价的核算,一般可以用实际利率法来理解。基础知识点请参考第五章中长期债权投资相关知识点的对比学习。

第十章所有者权益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和特点。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掌握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和核算

1,投入资本。

1)有限责任公司收到的投资,用“实收资本”科目核算。我国《公司法》规定,投资者可以用货币、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出资。掌握其相关会计处理。这里注意,实收资本是用来计算投入资产的实际价值的,一般以评估价格作为确认标准。但对原始材料的投资应按评估价加相关税费记为实收资本。

2)股份有限公司收到的投资,用“股本”科目核算。请注意,股本用于计算已发行股票的面值。

2.资本公积。了解资本公积的基本构成: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和投资准备。结合投入资本掌握资本溢价的核算。

3.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了解盈余公积的构成和用途。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盈余公积提取和使用的会计核算。了解未分配利润的内容。

所有者权益核算的前提是熟悉上述相关规定。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与企业当年净利润的分配有关,应结合第十一章的内容进行研究。

第二章XI收入、费用和利润

收入是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而费用是负债的增加或资产的减少。可见,收入和费用的核算与前面提到的资产和负债的核算有着密切的联系,要结合前面几章的内容来研究。

一、收入的核算。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其中,销售折扣可以结合第三章应收账款的内容进行研究。销售折扣退货时,冲减已确认的销售收入。注意,如果跨时间退回,应转回销售成本。了解分期销售确认收入的时间,掌握与分期销售相关的会计核算和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结合之前的知识了解其他业务收支的内容。了解营业外收支核算的内容。

第二,费用的核算。结合之前的知识了解营业费用和期间费用核算的内容。

三。所得税会计

这是一个难点。首先要掌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由于会计准则计算的收入和支出与所得税法规定的收入和支出不一致,应纳所得税的计算应依据税法,由此产生了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的问题,进而产生了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这里要了解两种差异,掌握其主要内容,按照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或暂时性差异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其次,熟悉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即为企业本期应缴纳的所得税。本期应纳所得税是否全部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处理,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交税费法和税务影响会计法。侧重于应付税款方法差异的会计处理。

4.净利润分配会计。了解净利润的分配顺序、亏损弥补方式及其会计处理。净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应与盈余公积的会计处理相结合。

5.未分配利润的核算。了解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科目的结转情况,最终计算企业年末未分配利润。

第十三章会计报表

在了解会计报表种类和编制门槛的基础上,掌握三种主要表格的编制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

其结构原理已在基础会计课程中阐述。这里只需要掌握需要分析合并的项目的计算方法。

二、损益表

了解利润表编制的两种观点,掌握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

三。现金流量表

理解现金流量表的基础: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掌握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构成。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