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人才引进政策概述宜昌市人才引进2020计划

宜昌人才引进与教育政策

一是“量身定制”支持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对各行业、各领域引进培养的领军人才和人才项目,量身定制“一事一议”的人才支持政策。实施“双百人才”计划,五年内引进培养100名产业领军人才和100个产业领军项目。入选的行业领军人才最高可获得6543.8+00万元综合资助,项目最高可获得6543.8+00亿元股权投资。为拔尖人才提供滚动资助、无上限,在科研项目、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支持。

金融、创投领军人才直接服务城市发展的,按年度融资总额的1‰给予奖励,最高1万元。高技能领军人才最高奖励30万元,三年内每月发放2000元生活补贴。教育、医药、文化、文学、旅游等行业领军人才,对引进单位各奖励30-80万元。科研人才、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等新动能人才,每人最高奖励20万元。

对于这些领域的领军人才,宜昌还将根据人才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出台配套激励政策,三年内按照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等额奖励。对灵活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工作期间给予最高30万元的生活补贴,免费入住三峡国际人才城人才公寓。大力支持成立屈原文化国际研究院,“因人制宜”引进人才;与市文艺院签约的著名艺术家,给予每人最高30万元的资助。企事业单位对新引进的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三年内支付1.5-30万元生活补贴,紧缺急需人才可一次性支付到位。加上1万元首付补贴,医生最高可达40万元。硕士、本科毕业5年内就业、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3年内每月分别发放1000元和500元生活补贴。

第二,“搭建平台”,引进创新人才。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宜昌正按照“三区一地”的目标,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加紧布局多层次全覆盖的创新体系和高水平高能的创新平台,迫切需要聚集大量创新人才参与其中。未来五年,市委、市政府将着力打造校地融合平台、高层次创新研发平台、重点行业人才聚集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创新平台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由相关部门另行发布。

针对科研人才、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等创新人才难以引进的现状,创新性地成立了宜昌创新人才学院。除了重奖企业和R&D机构引进科研人才和新动能人才,还统一“身份”,实施创新人才专项事业编制。这样,人才不仅可以在企业拿高薪,还可以享受事业单位的保障和待遇,解决人才的身份顾虑和后顾之忧。

同时,搭建企业引进人才信息平台,在省内外建立50个“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依托在适宜高校和省级示范高中建立宜昌校友人才库,开展“万名校友智慧回归宜昌”、“百名博士回归宜昌”、“百校千企回归宜昌”等活动,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参与创新创业圆梦。

第三,“真金白银”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奖励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领军人才。每三年评选10名“宜昌杰出人才”,作为宜昌人才的最高荣誉。入选者奖励50万元,并在其合适工作期间享受最高礼遇。每两年评选20名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和20名青年创业领军人才,分别给予5万元奖励,并对其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综合补助。鼓励培养名师、名医、名师,五年内建设50个名师工作室、50个名医工作室、20个名师工作室,给予每个工作室奖励65438+万元,其中5万元用于奖励个人。首次评选“宜昌大师”,给予个人最高奖励654.38+万元。开展“宜昌金融之星”评选,奖励领军金融人才。

高度重视烟花最多城市的基层基础人才,开展“宜城活力百店千人”评选。围绕首店首发、夜间经济、视频直播、美食美妆、演艺娱乐、网络动漫等十个符合年轻人需求、体现城市活力的领域,每年评选表彰“年度行业最具影响力人才”10000人,奖励10000元。20个“年度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在宜昌免费推广,助力“宜昌,网络名人”和活力城市建设。

第四,“至诚至信”服务尊重人才。

我市构建了“一卡一码一节一品牌”尊重人才的举措,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让人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及时修订《宜昌市人才分类目录》指南书,按照A-F人才分类提出服务清单。服务包括奖励扶助、住房保障、创新创业、子女入学、家庭就业、医疗服务、交通出行消费等9大类15项服务,涵盖人才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发放人才卡,开发人才代码,人才可通过扫卡码在网络平台查询政策、享受服务,实现“一卡一体、一网运行、智能匹配、无需申请即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