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7高考随笔——车来车往
根据下面的材料,选择角度,自己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开车就活不下去。汽车有许多种类和形状。车来车往,见证时代发展,承载人间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化,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自拟:
有一天,大概是17春节刚过,我正在市区路上行驶,突然发现旁边快车道上的公交车突然停了下来。这感觉很奇怪——我还没到公共汽车站;我前面没有车流——我正在纳闷(但是前面的车慢了下来),我发现有几个人正从公交车前面过马路,我很惊讶,公交车前面居然有斑马线。
接下来的几天,我看到公交车在斑马线前让行人通过,偶尔有私家车停下来。这种对行人的礼让一下子让我感动,也让我觉得惭愧,因为我一直知道,作为一个车主,开车比行人强,我应该给行人礼让。但一直以来,我看到别的车都争着往前开,所以我也奋力往前开,让行人不得不停下来等车辆先过。
现在,突然之间,公交车和一些私家车开始停在斑马线上或减速让行人先通过。作为“强势”一方,我当然响应模范司机礼让行人的带头作用。也许后来者的司机们也和我想的一样。所以在徐州市区,好像突然之间,车辆都变得有礼貌了,甚至有些行人想等车都被司机挥手让过。
榜样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其实我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公交车突然对行人变得有礼貌了。),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公交司机都能这么做,真的给车主做了榜样。我觉得每个礼让的人心里都有一种自高自大的心理,知道自己是在遵循一种礼仪,关心他人。
当然,良好的社会风气不仅需要群众的共同遵守,也需要一些底线原则和约束,防止一种美德变味。
比如,我们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有人在公交车上因为不让座而打骂,这就超出了一些人对让座的原有认知,因为让座是一种主动表达善意的行为,是他人的主观意愿,但并不意味着让座就成为了一种必要行为,因为我们无法判断他人是否应该让座。比如年轻人为什么要给老人让座?如果这个小伙子是病人或者怀孕了怎么办?当然,或许我这里举的例子不恰当,读者也不必认为我赞同“汽车为什么要给行人让路”这一派。但在给行人让路时,双方也有一些小原则,可以在具体情况下对待。比如,汽车等行人在过马路时,行人要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走得快,不能“比绕着走”;在非斑马线上,虽然不是说车辆不让行人,但实际上是暗示行人尽量通过斑马线过马路,否则就成了“过马路”;也有在不能强制行人过马路的前提下,车辆应提前通行的情况;还有——如果路口在斑马线前不远处,并且是红色的,斑马线以外就不需要停车,此时有行人即将过马路。
当然,良好氛围的形成,是无数善良友好的人们的不懈努力,是* * *知识为之的形成。这大概是我从礼让行人身上学到的生活道理,我愿意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