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素质教育,不断研究创新的教学方法。历史教育的使命是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明和进步的成就。搞好历史教学,需要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大胆创新。下面,我总结了各种历史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方法

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个习惯?:预览?笔记?思考?复习?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习上更是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个好习惯:不预习不上课,不要笔墨,不看书不思考,不提问不复习不写作业。要养成预习、记笔记、思考、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和难点,才能在课堂上有目的、有效率地学习。预习中遇到的疑点可以标记出来,以便课堂上重点突破。预习时,也要排除阅读中的障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习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做笔记,阅读时圈出记号,便于系统掌握,能分清主次。好记性不如烂文笔。多点笔墨也能提高记忆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想一想,想一想,神鬼都会过去的。?历史学习需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真正去做?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做一遍作业。很多同学等作业,再去翻书,不仅效率低,而且知识碎片化。?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学生持之以恒,好好培养,习惯自然,历史学习就容易了。?二、看历史课本?九到位,历史学习一定要提高历史课本的阅读能力。阅读要全面仔细,提高阅读能力不仅要快速浏览,更要注重解读。我必须带着问题学习。?(1)读课前?解释一下?,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明确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拥有积极的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前提。?(2)阅读文字目录,形成框架结构?历史文本按章系排列,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反映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体现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读目录往往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大象?局限性,还能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3)阅读章节介绍,把握背景线索?高中章节绪论主要介绍国内外背景和主要线索。引言是高度概括和浓缩的语言。阅读导言也便于从宏观角度理解本章或内容,明确本章重大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经常阅读引言,也可以提高历史概括的能力。由粗取精,由表及里,由这里到那里。(4)阅读历史文本,巩固历史知识?每一节的课文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课题,要高度重视。每一节都有相应的副标题。读课文要围绕题目和副标题,了解历史原因、过程和影响,注意每一节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高中学习时,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在阅读文本时,要注意理论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课文的阅读要带着问题去学习。?(5)阅读小字和笔记,拓展历史思维?小字也有每课时1000字左右,最容易被学生忽略。小字是对文字的解释、补充、展开或分析。虽然小字往往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开阔视野。有些小字是比较高等的理论分析,对提高我们高中生的理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有些笔记,除了为写作扫清障碍,还介绍了一些学术观点,不妨一读,启发拓展思路。更重要的是,小字、笔记、文字生动,引人入胜,能激发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6)阅读文献提高研究能力?高中每一课教材1?阅读两篇材料不仅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历史,还能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材料的阅读不仅要通过注释消除文本障碍,还要结合文本了解材料的背景,还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效信息。?(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古人统治历史,但还是?左图右视?我们应该结合地图研究历史。文字本身有地图,还有单独的历史图集。看历史书的时候,可以对照地图。比如有的地图是战争态势图,反映战争的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画,了解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形成立体完整的空间概念。近几年的高考历史题增加了考察历史地图的比重。学生学历史最忽略看图,要特别注意。?(8)阅读历史图片和表格,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高中历史每一节都有图片和表格。这些图片包括历史人物绘画、遗址地图和历史场景。多看图可以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让新学的历史知识更加直观、立体、丰富。这些画中有许多是精美的艺术品,能给我们美感。?(9)阅读书后年表,梳理历史线索?课后重大事件年表要反复看,每章重大事件的年代一定要记住。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纷繁复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学生最怕记日期,要探索记忆方法,提高记忆力。?以上只是要求历史阅读要全面到位。历史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在历史学习中总结。三、历史学习三部曲:理解(准确)理解(深刻)感悟(新)理解?这是学习历史第一步。即了解史实,梳理历史线索,总结阶段性特征。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运动过程,是一定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要活动。所以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要素都要搞清楚,比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过程、结果。?明白吗?第一个要求是什么?准?历史是一门科学,科学要求精确和严谨。这就要求历史学习要建构清晰的时空观念。一个是?全部?,也就是各个方面,完全掌握。全面的把握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善于总结梳理,做到了吗?去粗取精?。?明白吗?记忆的基础是记忆。所以要提高记忆力,探索记忆方法。明白吗?这是历史研究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明确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解的要求是什么?深?。这就要求学习历史时精读、细读、重点阅读;善于综合阅读,如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甚至笔记。学习时要讨论、探究、思考、查阅资料、整理笔记、与学生合作、与师生交流。等一下。?形式?见解?这是历史学习的第三步。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示,善于通过历史的联系和比较获取历史知识,用正确的观点科学地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见解?要求是什么?新的?也就是说,一定要创新,不能跟风。我们应该感受历史,从中获得人生智慧,学以致用。?了解和理解观点?这三个步骤是联系在一起的整体,不可分割。对于高中生来说,懂吗?缺一不可,是历史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历史课?预览?应该也属于?明白吗?这一步。?明白吗?它是历史学习的关键步骤和关键,体现了高中历史学习的特点。课堂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白吗?这一步。并且形成了?见解?是历史学习的目的,要求更高。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加强理论学习。?见解?这一步也应该扩展到课外活动。比如研究性学习中的历史考察、历史访谈、历史辩论,不会局限于课堂。?历史学习三部曲要求历史学习要从粗读到精读,从宏观掌握到微观掌握,从封闭孤立学习到开放合作学习,从被动接受学习到主观探究学习。也要求历史学习要与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有机结合,体现融合的特点。?总结记忆方法减轻学习负担?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很痛苦。所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能更有效,更有趣。下面是一些基本的记忆方法。?(1).集中法?浓缩法是一个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词,把繁杂的内容压缩整理出来的过程。至于* * *成立的历史意义,记住两个成语就好了。创造世界?,?全新的?;还记得《中英南京条约》吗?赔款、商业、土地分割、关税?;南昌起义的三层含义是什么?一个?:?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还可以通过数字把文字的内容浓缩成几篇文章,比如?新文化运动?可以浓缩成?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个内容,四个代表?等等。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度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2).比较法?比较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把握特点,提高记忆力。比如?新老民主革命?相比较而言,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相同,但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群众基础、革命前途、革命结果不同。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个比较不仅要前后比较,古今比较,还要中外比较,比如?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成败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等等。历史学习一定要形成比较意识,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考的基础。?(3).图解法?教师在板书教学中经常使用图示法。在历史学习中运用图示法,可以化繁为简,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简洁生动,记忆变得容易。?(4)制表方法:?通过制表掌握相似且易混淆的历史知识。比如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可以遵循?背景,时间,内容,特点,作用?等几个方面掌握。制表不同于比较。比较法是比较异同,找出规律;制表法只是把相似的历史知识放在一起比较,以便掌握。?(5)历史速记:?只要动脑子,历史岁月的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或连续记忆,或间隔记忆,或谐音记忆,或数字重叠记忆,或中外对比记忆等等。如1771年可以谐音?一起起义?。比如?1919?、?1818?属于数的重叠等。?总之,记忆历史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提纲信号记忆、讨论辩论记忆、反复阅读记忆等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认真总结。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提高记忆力不仅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和丰富想象力,还可以增强自信心。中小学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背过的知识是最强的,甚至是他们永远也忘不了的。因此,学生要加强记忆,愉快地记忆,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中的几种创新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历史有特定的时间、空间和人物场景。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引入带有一定情感色彩和具体形象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亲身体验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当然,课前要精心挑选情景素材,如电影、图片、古诗、漫画、故事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比如我在教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与中国* * *产党的建立》的时候,选择了爱国电影My 1919,截取了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与日本代表为山东主权争论的一幕。“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顾维钧的话音未落,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忍不住说:“中国不能丢了山东!中国不能失去山东!”这时我补充了相关信息:“日本人在巴黎和会上无视中国主权,操纵最高委员会,夺取山东的一切特权。他们的外交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日本对山东的占领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中国要灭亡了!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国该怎么办?!"“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北洋政府!”学生们会情不自禁地像那些年的青年学生一样高呼爱国口号。他们通过这些方法,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情感* * *,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了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多元思维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首先是巧设问题,激活思路。“思维来源于怀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怀疑产生的。学生只有对所学的问题产生怀疑,才能点燃思考的火花。在讲授Xi安事件时,你可以要求学生思考:“蒋介石疯狂地追杀* * *生产党。为什么* * *产党不趁机消灭蒋介石?”学生可能对这类问题非常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及时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和平解决Xi事变的重大意义,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二是纵横历史,多元思考。为了使学生打开思维,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把握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在教学中要注意纵横联系。比如以一个国家的历史为线索,在谈抗日战争时,要把“平型关胜利”、“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放在一起思考。再比如以问题为线索,比较不同国家同一时间的同类问题或类似问题的横向联系。在世界历史上谈日本全球化改革,可以同时联系中国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改革措施来思考;想一想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和意义。在纵向和横向的接触中,会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广度。三是创设情境,拓展思维。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时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材料是不够的。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本相关的、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本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新的思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有意识地引入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对新观点的辨析和论证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引导活动,敢于探索。中学历史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活动与探究”的题目。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本教材,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历史作文和实践探究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以历史为题材的作文中,可以有效地展开思维的翅膀,翱翔在无边的历史空间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历史事实,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经常提出一些新观点、新见解,使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语文教学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史有史,文有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绝唱,离骚无韵”,是文史结合的典范。文史结合是历史教学本身的规律决定的。历史现象的再现,历史规律的探讨,历史概念的澄清,都离不开“文学”。同时,文学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道德、思想、审美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把语文和历史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引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名,画段落,分层次,概括大意,写提纲、要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根据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事、或议论、或描写、或抒情,再现历史往事,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历史原因和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和历史遗迹,运用议论文写作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逻辑有力。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中借鉴语文教学法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串联知识教学法

所谓知识系列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条线索就像是网络的轮廓。大纲一抬,基础知识就一扫而光了。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这些元素可以演变成历史的基本线索,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和这些基本线索串联起来,就像串珠子一样。比如以时间的流逝为线索,列出重大事件的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某个地方、地区或国家进行历史教学;以人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正面或负面)往往贯穿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几乎与孙中山和毛泽东的名字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把原因、过程、结果解释清楚,就可以知道每一个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抓住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改革和革命)、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分析历史问题,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起的,历史事件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必须与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比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分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