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能力
审题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苏霍姆林基说:“阅读可以教会他们思考,思考会成为激发智力的刺激物。”可见,阅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阅读问题,才能明确问题的含义,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因为年级不同,孩子的阅读能力水平也不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大声朗读,不动声色,默读,把句子读好,不漏词,不加词。但是,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方法,对低年级识字能力差、理解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引导。仔细正确地阅读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喜欢用眼睛直接扫题目,急于动笔,根本不知道题目在问什么。因为他们以为这是他们平时做的题目,但实际上题目并不是他们“体验”中的样子,题目的意义变了。
比如有一个问题:有21盆花,有的给了幼儿园,还剩7盆。给幼儿园多少锅?
对于这个题目,大部分同学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就开始做了。因为孩子刚经历过7的乘法口诀,大部分孩子直接写出了21除以7等于3。为了防止这样的错误,有必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审题习惯。看题的时候,让他们理解题给的条件,把题问的问题看清楚,逐字理解,才开始答题。另外,大三学生尤其是大一学生的默读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大声朗读,用手指读,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意思,不漏字,不添字。同时要求学生阅读后安静地阅读问题,详细理解问题的含义,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2.用手做题,用眼睛观察。
孩子审题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让孩子看题,更是让孩子多做题。低年级的大部分题都很相似,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多写问题,多了解问题,就能根据一些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每个花坛种6朵花,3个花坛种多少花?每个花坛里种了6朵花。18花种了多少花坛?
三个花坛种了18朵花。平均每个花坛种了多少花?这些问题的大致思路是一样的。学生做多了,自然会回答,找到它的规律。所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题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审题能力的培养。
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的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活动。低年级的题大多以图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要有针对性。比如学习认知乘法时,出示情境图,问:你从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通过观察,孩子知道鸡是3个在一起,兔子是2个在一起。这样会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主要信息上,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量的特征和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洁明了,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明确,尽可能吸引学生对有价值信息的注意。慢慢地,学生可以学会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图片,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自己动手
试题的审题是对试题中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含义,有时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审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思维策略。
放吧,放吧。在低年级,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在情境图中统计。比如《平均分》中,找到10张碟片,每两张一张,分成几份;10碟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若干。如果学生在评分的过程中没有更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评分现象,导致解题失误。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先用圆盘分一个点,然后自己填。提醒学生在操作时比较每种操作方法的异同。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的分数,并仔细检查问题。
折叠剪刀。在解决与空间和图形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并在折叠和剪切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比如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叠一次可以得到什么图形?什么图形可以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等等。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挣扎,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问题的含义,正确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培养空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