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现实问题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社区和学生的需求,要求国家课程标准和社区课程资源的结合与整合。因此,我们应该明确,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为基础,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协调平衡,其内容在难度、选择、组织等方面相互协调平衡,融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1.课程内容、方法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国家课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基本要求。作为弥补国家课程不足的校本课程,应着眼于地域性和个性的基本要求,将课程与学生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经历联系起来。例如,宝应县水岭中学语文老师在分析第七册《荷花》单元的环境时,一改常规的课程组织模式,让学生走进社区,深入荷花苑体验,泡在图书馆感受,诵读《荷花》上的名句,结合自身经历与课文作者交流,在碰撞中深刻体会荷花的美、善、情、神。这种校本课程整合了学生的兴趣、需求、经验和能力,使课程内容融入学生的身心结构,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同时,国家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不断补充、丰富和完善。2.学科间的融合。课程整合强调课程的横向联系,其目的是将具体的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获得综合经验。因此,校本课程的编写应致力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提倡按需将跨学科内容组织成教学主题。比如蒲松龄在宝应当了一年副官,写了《聊斋志异》。为此,我们结合语文开设了“蒲氏文化”校本课程。研究溥文化,必须了解溥的生活朝代、社会地位、创作素材和情感状态,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民俗学、地理学和社会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开发这些相关的学科内容,还可以开发与这些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和社区资源。同时,还可以开发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课程资源,加强学生对“蒲氏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