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录考试问题

1.什么是地震?

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面的震动。

2.地球可以分为几层?哪层楼经常地震?

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据统计,约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其余发生在上地幔。

3.地球上一年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大约500万次。大概5万次人能感觉到;可造成伤害约1000次;平均每年有十几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

4.根据地震的起因,地震有哪些类型?

按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沉降地震。人为因素直接引起的振动就是人为地震,比如地下核爆引起的振动。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震,多指自然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特殊表现。

5.根据地震发生的原因,目前世界上发生了哪些类型的地震?

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6.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7.震源、震中、震中距是多少?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8.焦深是多少?什么是浅源地震、深源地震和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称为深震;震源深度为70-300公里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9.什么是近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近震;震中距100 km-1000 km,称为近震;地震是那些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地震。

10.量级是多少?影响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震级是地震本身的震级,与震源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能量越大,量级越大;震级差一级,能量差30倍左右。

11.地震可以按震级分为哪几种?

按照震级,7级及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5级及以上地震称为强震或中震;5级以下、3级以上的称为小地震;弱地震和微震是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地震。小于1的震级称为超短地震。

12.世界上有记录的最大地震的震级是多少?

8.9级,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是多少?影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简称烈度。一般来说,震级越大,强度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时烈度高,反之烈度低。影响强度的因素除了震级和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有关。

14.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

震级反映了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用“量”来表示;烈度表示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度”来表示。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其强度因地而异。

15.什么是等烈度线?等强度线图的作用是什么?

等烈度线是地面上所有相同烈度点的连线。等烈度等值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大致轮廓,为我们快速评估地震灾害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什么是地震序列?什么是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些类型?

在一定时期内,同一震源区发生了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其孕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具有相同的孕震结构,称为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发生在同一震区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发生在同一震区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主震型——主震震级高且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可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种类型;

(2)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

(3)孤立型(单一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几乎没有余震。

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助行动的地震事件。

18.什么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最典型的「直下型地震」有哪些?

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地震被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是日本学者提出的一个术语。这种地震经常给城市造成巨大损失。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中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19.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哪一年?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侯丰地动仪)是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陇西地震记录于公元132年。

20.中国最早的地震台网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

1930年,在李善邦和秦新玲的主持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九峰地震台。1966北京遥测台网建成8个子站。1975海城地震后,第一次扩建,21变电站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1980进行第二次扩容,实施加密工程。1990大同地震后,进行了第三次扩容,实施了“华北网联网”工程。

21.地震横波和纵波有什么区别?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进入地下,横波是左右摇摆的,而纵波是上下跳跃的,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的振幅比纵波大,具有破坏性,横波的水平摇摆力是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多少个主要地震带?

地震发生频繁且强烈的地区称为地震带。世界上有两个主要的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并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和日本群岛南至中国台湾省Province,再转向东南经菲律宾群岛直至新西兰。释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76%;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中国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跨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释放了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23.为什么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据统计,中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部分地区是这两个地震带的一部分,广大地区受其影响。

24.中国哪些省(自治区)地震较多?

中国地震多发的省(区)依次是台湾省、西藏、新疆、云南、四川。

25.什么是「南北地震带」?

从中国宁夏开始,经过甘肃东部、四川西部和云南,有一条地震密集带以大致南北方向贯穿中国大陆,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该带可向北延伸至蒙古,向南延伸至缅甸。

二、地震预报知识

1.什么是地震前兆?有哪些常见的前兆现象?

地震前自然界中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称为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体和宏观前体。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动物的异常反应、地壳形变、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2.地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应该消除哪些干扰?

地下水位波动、变色、变味、开花、冒泡、温泉水温突变都可能是地震前兆。但地下水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水(雨、雪)、干旱、河流涨落、积雪融化、人工抽水灌溉、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干扰。

天气突变有必要地震吗?

不会的,确实有一些大地震前气象异常的记录,但是气象和地震的关系很复杂,即使有一定的相关性,也是间接的,只能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起作用。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天气变化经常发生,但破坏性地震很少发生。有些人一看到天气变化就认为会有地震。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4.动物不正常的生活习性是否意味着一定会有大地震来临?

不一定。因为造成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气变化、生活条件变化、生物干扰、饲养条件变化、环境污染等都有可能造成动物生活习性异常。此外,动物生理状态的变化和人的观察错觉都可能被视为异常。在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之前,我们应该识别真假动物异常。

5.什么是地震预测?地震预测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预测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影响强度和破坏损失的预测。地震预测三要素仅指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6.地震的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测是什么?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是什么?

预测某地几年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可能发生的地震,称为长期地震预测。预测某个地方在几个月到几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称为地震中期预测。地震的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统称为中长期预测。对某地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几天到几十天,甚至几个月的预测,称为短期预测。对某地几天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测,称为临震预测。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是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一年度中国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地方作出的一年尺度或稍长一点的趋势预报。

7.世界上对地震预测研究较多的四个国家是什么?

中国、日本、美国、前苏联。

8.中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如何?

以目前的科学水平,预测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不可能的。但在充分合理应用已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一类地震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是可能的。

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仍处于低水平探索阶段,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而中国在震例数据积累和现场预报经验方面有优势。中国频繁的中强地震为中国地震学家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进行试验和预测。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成功预测了破坏性地震,如辽宁省海城7.3级地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共发生4次5级以上地震,分别是云南孟连7.3级地震、新疆伽师6.3级和6.4级强震群、云南丽江宁蒗县6.2级地震、1938+065438+10月6.3级和6.4级地震、18。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总的来说,中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三、地震灾害知识

1.地震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震灾害是所有灾害之首,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发生频率高,并产生严重的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影响地震灾害震级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震发生时间、地震发生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区域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

3.地震的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了建筑物的破坏、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沉降、喷砂、突水和其他地表破坏和海啸。

4.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造成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包括火灾、洪水、煤气和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和辐射的传播、瘟疫等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灾害。

5.次生灾害的来源是什么?

次生灾害源是指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储存设施,以及因地震可能引发洪水、火灾、爆炸等灾害的堤坝。

6.地震造成的最常见的灾难是什么?

各种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7.地震引发的常见次生灾害,哪种最严重?

着火了。

8.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地?

1739银川8级地震引发的大火持续了5天5夜。

9.为什么城市地震次生灾害如此突出?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有各种管网,次生灾害来源集中,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10.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和洪水发生在何时何地?

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引发的洪水。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地震后四十五天,湖水体决口,引发下游洪水。洪水泛滥了一千多英里,淹没了两万多人,毁坏了五万亩良田。

11.影响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烈度(震级和烈度);

(2)震中距;

(3)地震区的人口密度;

(4)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密度;

(5)地震的季节和时间;

(6)是否有地震预报;

(7)是否有地震应急预案;

(8)救援速度。

12.在世界地震史上,哪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最多?

1556 65438+10月23日,中国陕西省滑县发生8级地震,死亡人数约83万人。

13.为什么中国是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我国地震以板内地震为主,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点。中国人口众多,建筑抗震性能差,所以灾害率高。(板内地震是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