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五步论

历年考试大纲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且这类题也是历年高考题中很重要的内容。近两年文言文阅读总分在20分左右,其中翻译占6-10分,分值已经很大了。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类问题。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基于我的教学责任和经验,我总结了具体的解题步骤。我们用高考的例子来分析一下吧。

第一步:抓住句子中的活用词和固定单音节词。

最常见的词的灵活用法有名词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一般动词、动词作名词、使役用法和有意用法。2007年山东卷的翻译题:荣毅智,他问日本人:“他是什么样的人?”其中“不一样”是形容词,但后面是代词“之”,所以“不一样”是意动用法,应该翻译为:觉得奇怪。2008年全国卷一翻译文言文:兄为君则为君,君为君则为弟。其中的“君之”、“熊志”、“君之”、“熊志”,如果从名称的意义上来解读,根本没有意义。从句子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都与“之”形成动宾关系,并被灵活地用作动词,所以“君之”应译为“以君之礼待之”,“智兄”应译为“以兄之礼待之”。

固定单音词是指现代汉语中双音节的词,如“老婆”,现代汉语解释为妻儿。2006年全国卷一中,翻译成“居数郡,见所欲而不改,妻饥寒而穷”的“妻”应该是这样解释的。

第二步:掌握固定格式句子的特殊句型和直译。

特殊句式指的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介词宾语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判断句和被动句有固定的翻译格式,省略句要补充省略成分。介词宾语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在翻译前要按正常顺序调整。

固定格式的句子包括“是…不是…”,“没有什么是…没有什么”,“为什么…”和“哪个比…”等。

2008年江苏卷翻译题目:被召见,见亲信。这句话的主语是《武汉传》,召见他的应该是皇帝。可见原文“召见”前省略了“皇帝”,翻译时应该补充。

2008江苏卷翻译题目:与大众相比,问题成千上万,那么面对乱局又有什么意义呢?其中“和一”由疑问代词“和”和名词“一”组成,可以翻译为“为什么”来询问动作原因。

第三步:抓住句子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即修辞翻译。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隐喻、互文、借代、委婉等。

隐喻性的句子是不能直接翻译的,比如《金城在千里之外》中的“金城”,不能翻译成“黄金筑成的城”或者“金属筑成的城”,因为现代汉语中没有这种说法。可以采用灵活的翻译形式,或用现代汉语的比喻形式译为“固城防御”或译为“钢城防御”;不保留比喻,可以翻译为“坚固的城防。”在翻译转喻句时,要把借体变成本体,如“布依”要翻译成“穷人”,“士绅”要翻译成“官员”,“三尺”要翻译成“法律”,“万中”要翻译成“高官厚禄”,等等。万说,主要是避免,如国王的死亡作为“山的崩溃”和他自己的死亡作为“填补空白”。凡是遇到委婉语的句子,都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进行替换,不管是什么,都可以翻译成“百年之后”或者“死后”。第四步:逐字翻译剩下的单词,原则是保留和删除。

我们要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官署、年份、行政区、法规、度量衡等。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应该删掉。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只在句子中起语法作用,翻译时不需要翻译。只要不影响整句意思,就可以删掉。比如,句首的词,句中表示继承的一些连词,补充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翻译时都可以省略。

2008年广东卷文言文翻译:当时陶侃是散官,以访荐为主书,交游往来,盼妻。其中“陶侃”是人名,不用多想,直接保留就好。

第五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翻译以上四步的结果,真正实现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

即语言要忠实于原文,理解流畅和优美。

“练兵一千日,用一会儿”,学生在理解这五个步骤后,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在考试中不害怕、不慌张,取得好成绩。

根据近两年文言文翻译的考试情况,我们可以预测2011文言文翻译的考试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还是主观的,需要直译。

2.翻译的句子很可能来自第一册文言文选读的文章,或者来自第二册给出的一段话。

3.把句意理解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是全面的。

4.选句会比较典型,包括词类的灵活运用和特殊句式。

5,可能考察文言文的特殊语言现象,因为这两年没有考察。

6.文言文的句子阅读也可能再考一遍。

但是不管考试题目怎么变,我们答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固定的。目前高考准备已经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只要能把握好以上步骤,加强针对性的专题训练,考前选择方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试卷进行适应性训练,并不断总结、理解、运用,注意试卷完成后的总结和反思,找准薄弱环节,分析错误原因,减少错误,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