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兴高考真题
1,文首:开篇点;渲染气氛(散文),铺垫(记叙文),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考),作为下文的辅助铺垫;下面一般领;
2.在正文中:承上启下;下面一般领;总结以上;
3.文末:指出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文);引用(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的开头
(二)修辞的作用:
(1)自身功能;(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形象生动;
回答格式:写得很生动+对象+特点。
2,排比: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回答格式:强调+对象+特点。
3;提问: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回答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关注和思考
反问句: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突出…
5.反复强调...加强语气。
(3)对句子意思的回答:
在这样的题目中,一个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或短语是通过比喻、对比、借代、象征来表达的。回答问题时,揭示其所指对象,然后疏通句子。
(4)句子中的一个词可以被另一个词代替吗?为什么?
动词:不。因为这个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道...
形容词:不。因为这个词生动地描述了...
副词(如全部、大部分、非常仅等。):不会。因为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表程度、表限度、表时间、表范围等)的情况。),改了之后就变成了……与事实不符。
(5)句子中两三个词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我不能。因为:
(1)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2)这个词和上面是一一对应的。
(3)这些词是递进的,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段落意思的总结
1.记叙文:回答清楚(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篇:答案明确说明了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格式:描述(介绍)+描述对象+描述内容(特点)
3.议论文:明确回答问题是什么,作者是怎么想的。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论证)+论证?
(7)
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典故、对比、渲染、铺陈、对比、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对比、讽喻、象征、双关等。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类比、设问、设问、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传神、生动、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颖、优美、华丽、含蓄、朴素、自然。复习时要系统总结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了解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然后结合具体的诗歌进行仔细的欣赏和分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性和作者的态度,包括概括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总之,欣赏古诗词的第一步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诗词的内容:1仔细阅读标题和评论;2.分析图像;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找出技巧:1把握图像特征;2.区分表达技巧;3解释表达式功能。第三步评价内容和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综合评价。
回答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一概而论;第二,要点要完整,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条款,力求准确、简洁、规范。
易混淆术语的区分
“方法和技术”之间的区别
艺术技巧,也称为表达技巧,包括:
表达: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解释。
(2)表现手法:唤起、联想、衬托、压抑、关怀、正面、象征、对比、由实转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表意、讽刺当下、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切中要害。
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类比、排比、反问、引用、反讽、重复。
(二)“情”与“景”的关系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都是诗人借景抒情的方式。“借景抒情”比较直接,读诗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情景中的情感”和“情景交融”。表达感情的时候,正面没有字。读完诗,感觉是看到了“风景”却看不到“情感”。但仔细分析发现,诗人的感情全在眼前的自然风光中,所有的景物和文字都是感伤的。
(3)描述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和“色”是视角;“声”是听觉的角度;“态”分动态和静态;“味道”是触觉角度。
来自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