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举例说明如何描写景物的特征

诗歌意象赏析——人与景的问题与步骤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摘要→诗歌意象赏析——人物与风景问答步骤2011-10-27 →手机版

首先,欣赏人物

诗歌中的人物主要有两类:抒情主人公本人的形象,如杜甫《登高》中的诗人形象;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如何提问:1。诗中塑造了怎样的抒情英雄形象?

2.诗中刻画的一个形象有什么特点?

3.请简要分析一个图像。

回答步骤:1。总结人物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是“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

2.结合诗词解释和总结(为什么)相关句子,避免以译代析。

3.总结图像含义。就是分析意象中诗人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或哲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总结,也可以放到步骤中来回答。

儿童钓鱼

一个头发蓬乱、面容稚嫩的孩子正在河边学习钓鱼,他侧身坐在草丛中,他的影子被杂草映衬着。听到路人的声音,孩子挥了挥手,怕惊扰了鱼儿,不敢回应路人。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孩子?

赏析全诗从形神两个方面刻画了渔家子弟幼稚顽皮、天真可爱、机警乖巧的形象,生动感人,令人印象深刻。前两句描写和描写,从笔的样子,蓬乱的头发写到它的样子,突出了孩子的幼稚和顽皮,天真可爱。后两首诗重在表达。从心理学上讲,孩子钓鱼时是“侧坐”的,身上盖着草。路人问起,孩子怕鱼回答,远远的挥挥手不回答。说明他有心计,有谋略,有机敏,有智慧。

解决方法:人物鉴赏。所选诗歌多为抒情诗,诗中人物多为抒情主人公。

要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掌握答案的重点和格式。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是“性格特征+性格认同”。

2.认识人,讨论世界,就要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了解他作品的背景,从而推断出他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的来说,盛唐的诗多是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晚唐的诗多是抒发对农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南宋的诗多是抒发对朝廷偏心的忧虑和怨恨。

3.平时复习的时候,要记住一些常见的人物类型,比如杜甫的关心天下、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形象(上山),陶渊明的关心山川、归隐田园的形象(归隐园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形象,不慕权贵,豪放不羁。朋友(恋人)分别怀念家乡的形象;不幸的人才,怀念一个历史学家的形象;热爱山川,退守田园形象;献身边塞或反对征服的形象;不推崇强势、傲慢、桀骜的形象;关心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形象;立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江雪柳宗元

那些山中没有鸟儿飞过,那些小路中也看不到人的踪迹。河上的一只小船,一个渔夫穿着他的网虫蛾;独自垂钓,不怕冰雪袭击。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如何拥有一个环境。(2)请简要分析“李翁”的形象

参考答案:(1)冷寂。(2)是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寒冷寂静的环境中,渔夫不畏冷雪,忘却一切,专心捕鱼。虽然他的身体是孤独的,但他的性格似乎有点令人敬畏。这种被照亮和美化的渔父形象,实际上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高远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二、风景意象的欣赏:

景物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如何提问:1。诗人按照什么顺序描述了哪些场景?

2.试分析诗中展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

3.诗中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简单欣赏诗中的景物描写。浅谈诗歌中景物与情感的关系。

答题步骤:1,简单翻译相关风景句子;2.景物书写的顺序(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3.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4.表现手法和效果(从修辞和文笔分析);5、场景的色彩:冷色调——清新、忧伤、萧瑟、萧瑟、(没落、贫瘠)冷、冷、暗、萧瑟;暖色——明亮、丰富、美丽、华丽;6、景物的运动:生气勃勃,生机勃勃,熙熙攘攘;静,静,静(田园)静,静(水);7.风景的意境特征概括:寂寞清冷,幽静秀美,雄伟壮丽,苍凉萧瑟,宽广深远,生机盎然,气势磅礴,秀丽萧瑟之美,清新之美;8.景物与情感的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志(含蓄);9.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避免空洞,具体回答。仅仅回答“表达作者的悲伤情绪”是不够的。它回应的是什么样的“悲伤”,比如遇不到人才的悲伤?

在实际答题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有效选择以上步骤,这是由审题能力的强弱决定的。古语有云,过犹不及,答案与题目要求不对应,会降低答题效率。

西楼曾巩

浪翻云去而复返,北风吹数雷。朱楼四周都是钩子和薄箔,躺着看千山骤雨。

挂钩和锡箔:悬挂窗帘。

问:这首诗描述了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请简单分析一下。(6分)

a:天空中的波浪伴随着雷声。在北风的怒吼中,海浪拍打着堤岸,呼啸而去。暴风雨要来了。按常理来说,应该关门逃生,但诗人却把窗帘高高挂起,把窗户打开,好欣赏“千山骤雨”的奇观。这首诗描写了海边暴风雨前的壮丽景象,夸大了“雨要来了”的磅礴气势。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内心的豪情。

请简单欣赏杜甫的对联《一夜在外》,群星从空地上俯下,明月顺流而下。

答:这幅对联描绘了辽阔的叶萍、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描绘了壮阔的远景。

古诗词鉴赏常见问题及解题模式(转贴)

高考语文试题中,古诗词鉴赏是文学性最强,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道,但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的回答,能自圆其说的,都可以加分。但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就相应地答什么,规范地答题,才不会轻易丢分。只有了解古诗词鉴赏的常见题型,掌握其解题思路,才能培养答题的规范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和模拟题,对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给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技术指导,以期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鉴赏题的答题能力。

首先,分析“诗眼”类型

1提问法对联中最形象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

2质疑的变体:诗中的某一句(词)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写得好吗?为什么?(2)从那两句话中找出最能反映诗人感情的词(词)。(3)此诗中一句话中一个字的某些版本作为一个字使用。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4)一个词(词)在表达中的作用是什么?

3答案提示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词,往往一个字(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和情感基调。凡是在关键点提炼得好,能让整个句子像游龙中的凤凰一样飞翔,让人刮目相看的词,就成了所谓的“诗眼”“词眼”。“诗眼”“词眼”一般指一首诗或一句词中最精炼、最传神的字、词(甚至句子)。“诗眼”和“词眼”多为动词和形容词。“诗之眼”和“言之眼”通常是整篇文章的主旨。这种类型的问题,就是要求品味这些炼字的妙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你一定要把字(词)放到句子里,用全诗的意境和情感去分析。

4回答方式:(1)解释该词(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个词(词)更好或其在突出主旨中的作用。(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是“好”的词来描述句子中的情景。(3)指出字(词)烘托了什么样的意境,或者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可以从字(词)在诗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来考虑。

答题示例:(2008年全国高考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河上四首套作歌(三)

潘大林

西山连虎,赤壁藏龙宫。形胜三分国,浪流天下。沙鸣拳留苍鹭,海阔天空飞。我最佩服渔夫,回船淋雨。

三个句子里各有一个很形象的词。请找出并谈论这种写作的好处。

答:“拳”与“退”。“拳”字形象地表现了鹭鸟栖息在沙滩上的姿态。“退”字用来形象地表现天空中飞鸟的状态。这种写法构成了作者在江边看到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第二,句子意义类型的分析

诗1提问有什么好?

2问题变式:(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句或第四句的理解或欣赏。(3)这首诗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表情有什么特点?

3答题技巧解释一首诗的意义,要注意两个层面的意义:表达意义和语内意义。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者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一首诗可能是关于风景、抒情和个人的。写人的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解释一首诗的意思,一定要把上下句和全诗结合起来。

4答题模式(1)明确语言的含义,有时需要挖掘其深层含义:(2)分析诗在描写或抒情方面的表达功能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主旨。(3)简述艺术效果。

5答题示例(2008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 3题。

处士,奖励之王,在9号看到他的工作。

古严武

是吓老的那一天,我们面面相觑。离怀消浊酒,恐见人间黄花,山河念鬓,千里知音,无家可归。

注:顾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明朝后期,他加入了反对宦官和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反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恢复野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吓秋老的日子:是无情的日月送秋,让人衰老,触目惊心。

b面面相觑,我们相距甚远,隔空相望。

c卖浊酒自怀:离别之情,唯有借酒送走。

d驱逐客人变得无家可归:在该国灭亡的人变得无家可归。

2“天地蓄肝胆,山河读庙堂花”中的“肝胆”和“读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两首诗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答案:① A. (2)勇气是指一个人的爱国之心,或者说对故国的忠诚。读《证人》它表达了作者坚持不懈,坚持到底的决心,即使他已经老了,知道没有希望恢复国家。

三、主题类型的分析

1问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2问题变式:(1)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两者兼而有之。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原因。(2)这首诗(词)清晰地描述了眼前的真实景象,又暗暗地包含了历史的沧桑。结合整首诗(词)欣赏诗(词)中的相关句子。(3)请用一首诗分析作者当时的心情。

3回答提示时,往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自然现象;(2)一首诗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和人生经历;(4)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回答模式(1)分析具体写了什么诗词,②表达了什么情绪,隐藏了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南京登上凤凰台

李白

曾经在这里玩耍的凤凰,以至于这个地方以它们命名,风去台湾,河水自流。武功花铺设在荒无人烟的小道上,晋朝皇亲国戚的数量已经成了饥荒。三山半落蓝天外,白鹭岛一水分。总有一个汉奸当道,像是遮天蔽日,长安看不到心里郁闷。

(1)分别总结这首诗的对联和项链的内容,谈谈诗人在其中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1)联写的是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的是金陵美丽的自然风光,传达的是关于人事沧桑、自然永恒、六朝兴亡的情怀。

第四,语言风格分析

1这首诗有什么语言特色?

2提问的变体:(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点。(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3回答提示:语言风格是评价诗歌的语言风格或艺术风格。这种题型不需要揣摩个别词语的巧妙运用,而是要品味全诗的语言风格。答题前要了解语言风格的相关术语,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丽婉约、清晰流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豪放奔放、文笔婉约、凝练传神、凝练沉郁、用词典雅含蓄、一字传神、相向稳健、语远和谐、庄...答题时可以配合诗相机一起行动。

有时,风格可以根据诗歌的类型来定义。比如,山水诗在语言风格上多为清新优美,而田园诗多为苍凉质朴,边塞诗在语言上普遍悲凉慷慨,史诗多为气势磅礴,讽喻诗喜郁怒,宫廷诗十之八九缠绵委婉,等等。

4答题模式(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指出语言特点;(2)结合诗中相关句子详细分析这一特点;(3)解释诗中的文字如何表达诗人的感情。

5答案举例:(2008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并完成,1 ~ 3题。

处士,奖励之王,在9号看到他的工作。

古严武

是吓老的那一天,我们面面相觑。离怀消浊酒,恐见人间黄花,山河念鬓,千里知音,无家可归。

注:顾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明朝后期,他加入了反对宦官和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反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恢复野心。

一般认为,顾的诗风与杜甫相近。请指出顾这首诗的风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回答:(1)风格特点是阴郁或阴郁。

(2)此诗是将深厚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眼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融为一首简洁纯粹的诗,形成了阴郁凝重的风格。

第五,分析意境类型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题变式:(1)诗中哪两句对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如何在某两句话中创造意境。(3)解释一副对联的含义,分析情感与景物的关系。(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从“情”和“景”的角度欣赏一首诗或词。

3回答提示: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逸”是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在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是指寄托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景物(意象、意象、生活场景)组合所创造的想象境界。诗歌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包括景物、情感、环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的意境,要注意对象和意象的特点,注意作者在所描写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从而把握对象与愿望的“契合点”。

4答题方式:(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展示的画面。考生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写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语言要优美。(2)找出诗中的物体和意象,总结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的特点。一般可以用两个双音节词,如轰轰烈烈,宁静美好,孤独苍凉,凄凉凄惨等。,并应注意准确反映景物的特色和情调。(3)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不要空洞,要具体回答。比如只回答“表达作者的感伤情怀”是不够的,还要回答“感伤”为什么。

5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 9题。

标题李世南画迷

赵征

野水潺潺平落溪,秋风飒飒吹林。大家都知道村近靠捧骨灰盒,中觉寺深靠码头。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子中的风景。这样的画面呈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画面大概是一条小溪从两座山之间流过,树叶在树林中飘落,一个人拿着一个骨灰盒在路上“或在溪边”隐现出山谷上方的寺庙。这幅画展现了乡村宁静祥和的气氛。

题画诗往往说明画外之趣。你认为有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外的风景和趣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对“水潺潺”声的描写(2)对“秋风飒飒”声的描写(3)对附近一个村庄的描写(4)对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外的景物和情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让屏幕上静止的景物动起来,变得生动起来。(2)扩大画面,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六、分析技巧

1设问法:这首诗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2问变式,(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如何表达诗人的感情?有什么作用?(2)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效果如何?(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技巧)。

3答题技巧“技巧”就是表达技巧和表达手法。表达是诗人用来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要准确回答问题,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表达和间接抒情。“哦,我怎么能对那些永远不会被人看到真诚面孔的高等级和高职位的人卑躬屈膝呢?”是直接表达一个人的想法。间接抒情也有借景抒情之分,如“寒蝉悲鸣,亭台迟暮,阵雨始歇”:一般来说是咏物诗,如墨梅、吟,一般来说是哲理诗,如“开半亩方塘,天放云悬* * *。问渠何处如此清,因有活水之源。”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正对比、负对比。就像“桃花潭深千尺,不如王伦”。相比之下,有运动,如“月光在松林中,水晶石在溪流中”;用声音沉默,如“日出惊山,声在春溪”;音乐场景的悲伤,如“春天的绿草染了台阶,鸟儿在树叶下快乐地鸣叫”。(2)联想与想象,又称虚实结合,如“野花留珍奇,绿草见衣襟。”(3)比较。“4”线条画。比如“春天种下一粒谷子,秋天就会收获一万粒种子。”四海无闲田,农民照样饿死。"

(1)比喻的古诗词中经常出现修辞格。如“关关罗鸠,在河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来说说还有哪些事情造成了什么被唱。(2)比喻。(3)拟人化。(4)夸张。⑤双关。比如“东边日出西边雨,路上风和日丽却阳光灿烂”,“阳光灿烂”寓意着情感上的“亲情”。(6)典故。比如“商界女强人不知恨国,仍隔河唱《后院花》。”此外,还有反问句、反问、反语等等。

其次,有必要对这首诗进行全面多角度的分析。

基于技能的问题考察了问题设计中分析技能和技巧的类型和功能。

答题模式(1)准确的指出使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抒情手法:直接表达心意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有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巧用比喻、夸张、得体。对比、真实、大小等表现手法。)、(2)说明为什么结合诗歌使用这种手法,(3)表达诗人的感情或意志。

5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元散曲,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巩峥]赛邱虹旬阳是现场。

周德清

万里长江白如练,胡爱山山绿如湖。范姜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霞露,新月初学,赛虹字来似行。

(1)请举例说明这首散曲使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①比喻,如把长江比喻成徒然修行,把长江的帆比喻成利箭,把下降的山泉比喻成闪电,把天上排列的洪飞比喻成一条线。②对偶性,如一两句、三四句、五六句等。3比较,如新月《学记》中的范。

(2)此散曲的一句一景,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旬阳山水图。请从景物书写的先后顺序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对这首散曲做一个简要的赏析。

答:①从景物书写的顺序来说,一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多,写大处和视野:三四句写江面上的帆,山泉飞舞,写个人和近处的景;五六句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晚上,再从地上转到天上。(2)从动与静的角度来看,一两句侧重于河山的壮美,这是静,三四句侧重于河帆的迅捷,山泉的飞扬,这是动。

七、分析性构思类型

1这首诗是怎么构思的?

2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3回答诗歌中有思考方式的暗示,首诗与句首有密切关系。那么,分析诗歌的结构,就要把握诗歌之间的关系。有些诗是先写景后抒情,有些是先写景后抒情,也有铺垫、过渡、对比、过渡之说。

4答题方式:(1)总结诗的内容。(2)揭示诗歌之间的联系。(3)指出这个想法传达了什么思想和感情。

5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元散曲,然后回答这个问题。

[双音]鹅落在赢单后面。

吴·

春花闻杜鹃花。秋月看归雁。人情薄如云,风景病如箭。留下来,买了花钱,种桑田。

茅山三宅,苗肥数顷。床边,放一本冰冷而深刻的传记;橱窗前,钞票是几张清新的杜甫文章。

(1)从隐逸的角度来看,这部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一下。

回答:我写了两级。前四句是第一关,主要写向往隐居的原因。春花秋月引起的时光叹息如箭,人情怜自啼雁生。

最后几句是第二个层次,主要讲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分为两层,第一层是从“留”到“苗肥”的句子,写的是退休后的物质生活;第二层是“床边”后的句子,写的是退休后的精神生活。

八、典故应用类型分析

1提问方法这首诗用了哪些典故?7的表达功能是什么?

2提问变体:请谈谈这首诗(词)运用典故的表达功能。

3答题提示:用典是评价诗词中所用典故的作用。在题型设计上主要侧重于考查。做这类题时,考生要广泛学习和记忆,了解典故的来源和出处,以及诗人使用典故的意图和目的,以便于答题。

4回答方式:(1)指出典故来源。(2)简述典故的作用。(3)指出运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列单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很好地

严蕊

陶是梨花,陶是杏花。白色和红色,尤其是东方风味。我记得,我记得,人们在武陵微醉。

请用典故谈谈这个词的表达功能。

答: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和武陵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超越世俗的崇高情操,带有一丝隐居山林的意味。

九、欣赏延续型

1提问法列出其中几首诗(对联)的解释,然后要求填写空句(对联)的解释。

2答题提示:做这样的题,要对列出的项目进行分析,然后对照着这些项目继续写空白项目,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诗词的开头、继承、转化、组合的结构方式来回答问题。

3答题方式:(1)总结诗的内容。(2)说明与前一句的关系。如果补充的是最后一句(对联)的解释,一定要注意它的呼应、概括和点睛之笔。简而言之,就是“结合”。(3)简述并分析句子中用得好的词,表达的效果或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2006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鉴赏。

薛宝钗高呼白海棠。

简白日熏掩门,携手骨灰盒灌苔盆。胭脂洗去秋日舞台的阴影,冰雪招露灵魂。淡了才知花更艳,愁了才得玉无痕。要为白帝的洁癖买单,又要晕了。

林黛玉高呼白海棠。

半卷帘掩门,冰磨成土玉作盆。偷一个梨核三分白,借一缕梅花魂,月洞缝一个仙。秋天,那个一直在我心里的女人羞涩地抹着鸦痕,默默向谁诉苦,倚着西风夜阑人昏。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在上面两首诗中,对联侧重于白海棠的“白”,但神的画和写是不同的。“胭脂洗尽秋台影,冰雪引露筑魂”。第一句是洗去胭脂,表现它的自然美,第二句是用晶莹的冰雪来形容它纯洁的灵魂。倒装句的运用使“洗”和“动”这两个词新颖独特,并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传达了白海棠的情感表达。“秋阶”和“露圬工”的衬托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简单、优雅、干净和令人兴奋的性格。

“偷个梨核三分钱,借个梅花换一缕魂”是对联_ _ _ _ _ _。

答:“偷梨三分白,借一缕梅花魂”。(1)第一句用梨花的白描写了白海棠的“白”,第二句用梅花的魂赋予了白海棠超然物外、傲视天下的精神。与“洗出”的句子相比,这句话更注重“白”的明净表达:(3)“偷”“借”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偷”这个词是贬义的,是想象的,是巧妙的。

X.诗学理论述评

1提问方式:XXX(某名人)评论XXX作品中的这首诗(词)说,“……”。请结合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变体:(1)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是“什么”,比起这首诗,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要说明原因。(2)这首诗中的一句话有些版本写成“什么”,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3答题提示诗论评价是结合诗论对作品进行评价。一般是古代或现代的大师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赞美,或批评,或分析古人评点的一首诗的缺陷。在题型设计上,多采用评古释今(即后人对古人评的一首诗发表意见)的方式进行命题。做题的时候,首先要理解诗意评论句本身的意思,这样才方便答题。当然,诗论的意义往往只需要理解它的基本意义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在问题中回答。

4回答方式:(1)明确意思。但是)提出一个观点。(3)说明理由。

答题示例:(2006年高考山东卷)读下面这首诗,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