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总高度怎么算?
山地建筑是指建在坡度超过10%地段的建筑。坡度10%是一个分界点。如果超过了,那就是坡或者山。若不超过,则视为平地。
山地建筑一般布置在山的向阳面,因为背面的建筑几乎不能采光。这也是传统的“山南水北”理论。建筑建在山的向阳面后应该朝南吗?这个问题要结合地形来考虑。在符合地形的前提下,朝南当然是最好的。不能朝南也没关系,因为山区土地有限,为了充分利用地形,房子的朝向也不是那么讲究。
山地建筑的总体布局一般遵循依山而建、因势利导的原则。即建筑布局符合等高线,避免与等高线垂直。符合等高线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土方量,节约成本。一般来说,山地建筑的接地形式有三种:吊脚式、窑洞式、地表式。平面布局一般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根据功能将平面分成若干块。不同的街区排列在不同的标高上,然后用走廊连接起来。积木之间有高度差,积木内部也有高度差。
在山区建造建筑,完全顺应地形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对山地地貌进行改造。一般的做法是把坡地改造成几个梯田,在平坦的梯田上建楼房,然后用道路和台阶把不同标高的梯田连接起来。
一般山地建筑中的巷道纵向坡度小于8%,最大坡度可达11%。人行道的坡度应在15%以内,超过时应设置台阶。15%以内的人行道可称为“无障碍人行步道”。为了保证道路的坡度,道路线型一般采用“S”形,增加道路长度,降低坡度。巷道最好能左右贯通,不能的话就采用末端巷道,设置回车场。车行道之间设置人行台阶,使人们可以用最短的步行路径到达建筑的各个方向,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车行道最小宽度为4.5m,行人一般为1-2m。
路边停车一般用于山地建筑停车,根据地形也可采用高架停车或半地下车库。
山区建筑应考虑设置挡土墙和截水沟。山区建筑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山洪等。那么就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挡土墙和截水沟,防止自然灾害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