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有哪些题型?
一、考试命题的四个基本点
1.基础中,考能力,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
2.综合中,考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最后三大题。
3.在应用中,要考能力,在填空题的选择中,会有一两道关于热门数学的题,大题中有一道应用题。
4.新题型中,考能力。
这个“四测能力”的中心是考察数学思维方法。
二、试题的特点
1.多项选择问题
(1)强概念:数学中的每一个术语、符号甚至成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这个特点体现在选择题上,说明题型的概念很强。试题的呈现和信息的传递都是基于数学的学科规定和习惯,绝不会标新立异。
(2)数量突出:数量关系的研究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考试的一大内容。高考数学选择题中,定量题占了很大比重。而且很多形式上是定量的选择题,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或者机械的计算题,往往包含着对概念、原理、性质、规律的考查。这次考试与量化计算紧密结合,形成了量化突出题的特点。
(3)充满思辨性:这一特点源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作为选择题的数学题,尤其是用于选考的,仅仅通过简单的计算或者直观的感知就能答对的题并不多,几乎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在大部分选择题中,为了答对,总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思辨要求充斥在题干的字里行间。
(4)形数兼备:数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数,还有图形,对数和图形的讨论和研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分而合的,是辩证统一的。这一特点在高中数学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因此,在高考数学选择题中,体现了形数兼备的特点,表现为代数题往往隐藏在几何选择题中,几何题往往蕴含在代数选择题中。因此,数形结合、数形分离是高考数学选择题重要而有效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
(5)解的多样化: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中“一题多解”现象突出。尤其是数学中的选择题,由于其选项性,为试题的答案提供了丰富而有用的信息,颇具启发性,为解题活动展示了广阔的天地,大大增加了答题的方式和方法。非常巧妙的解法往往隐藏其中,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深度。
填空
填空题和选择题都属于客观题,它们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形式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了具体,解题过程无需填写,评分客观公正准确。但是填空题和选择题有质的区别。首先,填空题没有替代品。所以答案既有不受诱惑干扰的优点,又没有提示的帮助。对于考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会更高。长期以来,填空题的正确回答率一直低于选择题。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次,填空题的结构往往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论断中,其中去掉了一些内容(既有条件也有结论),给考生留下了自主填写的空间,考查方式更加灵活。在题目的阅读理解中,有时似乎比选择题更难。当然,并不总是这样,这将取决于提议者的设计意图。
填空题的考点少,目标集中,否则试题的区分度差,其测试信度和效度难以得到保证。
这是因为:如果考点多,答题过程长,影响结论的因素多,那么答错的考生就很难知道自己出错的真正原因。他们有的可能是懵懵懂懂,一开始就犯了错误,有的可能只是在最后一步犯了错误,但在答题卡上表现出同样的情况,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虽然水平相差很大。
解决问题
与填空题相比,解答题都是提供题,但也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提供最终结论,还要写出或说出答题过程的主要步骤,并提供合理合法的解释;填空题没有这个要求,只要求结果,省略过程,结果要简洁、概括、准确。
其次,试题的内容和答案比填空题丰富得多。解题考点相对较多,综合性强,难度大。对解题结果的评价,不仅要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推导论证的过程。分数是根据情况来评定的,以体现他们的差异,所以解题的自由度比填空大得多。
四、如何突破120点
因为,在基础题中,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要注意解题的速度和方法,30分钟左右完成所有填空题,这是拿高分的关键。
第二段是解的前三道题,分值不到40分。所以前两个阶段的总分大概是110。
第三段是最后的“三难”题,分值不到40分。“三难”题并不都难。难度题的分数只有12到18,每道题的平均分只有4到6。首先要在“三难”题中拿到12分到20分,剩下最难的步骤就是去争取。这是基于试卷深层结构的最佳解题策略。
所以只做选择、填空和前三个大题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最后“三难”题的易部分比前面的基础部分要容易,所以要志在必得。复习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情况,基础好的话,先试着选,填好前三个大题才能拿满分。然后,提高自己解决“三难题”的能力,争取“三难题”20到30分。这样你的总分就可以超过130,冲刺到145。
五、理想的得分计划
最后,数学老师建议,让你填空的时候,时间控制在每分钟一题,要学会熟练计算和求解。选择填空题和前三种解法都是数学的基本点。后三题不只是第一题,要猜测评分标准,按照步骤从前到后争取高分,用“猪八戒拱地”的精神处理难题。从前到后,往往可以先拱到4分,再拱到8分,直到10分,最后忘掉剩下的2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