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二、GSM无线网络优化的常规方法
网络优化的方法有很多。在网络优化的初始阶段,往往通过分析OMC-R数据和路测结果来制定网络调整方案。使用图1的流量经过几个周期后,网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仅仅使用上述方法很难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时候通常是结合用户投诉和CQT测试的方法来发现问题,结合信令跟踪分析、流量统计分析和路测分析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在实际优化中,尤其是OMC-R话务统计报告的分析,辅以七号信令仪对A接口或Abis接口的跟踪分析,是网络优化最常用的手段。网络优化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发现问题。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流量统计分析方法:OMC流量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标的重要途径,反映了无线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它是我们大部分网络优化基础数据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收集的参数进行分类,形成便于分析网络质量的报告。通过话务统计报表中的指标(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每时隙话务量、无线信道可用性、语音信道阻塞率、信令信道可用性、掉话率、阻塞率等。),可以知道无线基站的流量分布和变化,从而发现异常。结合其他手段,可以分析网络逻辑或物理参数设置不合理,网络结构不合理,流量和频率不均衡。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区域做一个统一的参数模板,这样可以更快的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调整特定小区或者全网的参数,可以提高系统中每个小区的指标,从而提高全网的系统指标。
2.DT(驾驶测试):在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借助测试仪器和手机,测试车内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正常通话的要求,是否存在拥堵、干扰、掉线等现象。通常在DT中根据需要设置每次通话的时长,分为长通话(时长不限直至掉线)和短通话(一般60秒左右,视用户平均通话时长而定)。为了保证测试的真实性,一般车速不要超过40 km/h,路测分析方法主要是对空中接口的数据和测量覆盖进行分析。通过DT测试,可以知道:基站的分布和覆盖情况,是否存在盲区;切换关系、切换次数、切换级别是否正常;下行链路是否存在同频和邻频干扰;是否存在孤岛效应;扇区是否未对齐;天线倾角、方位角、天线高度是否合理;分析呼叫接续情况,找出呼叫失败和掉话的原因,为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和实施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3.CQT(通话质量测试或定点网络质量测试):在服务区内选择多个测试点,进行一定次数的通话,从用户角度反映网络质量。考点一般选在通信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宾馆、机场、车站、重要部门、写字楼、会议场所等。它是DT测试的重要补充手段。通常还可以完成室内深度覆盖和高层建筑等无线信号复杂区域的测试,是一种简单形式的场强测试方法。
4.用户投诉:通过用户投诉了解网络质量。尤其是网络优化到一定阶段,很难通过路测或者数据分析发现网络中的个别问题。这时候通过用户可能无处不在的通话发现的问题,可以进一步了解网络服务情况。结合场强测试或简单的CQT测试,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该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及时、针对性强的特点。
5.信令分析方法:信令分析主要是对问题站的A接口和Abis接口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分析接口A收集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如数据不完整(丢失切换关系)、信令负载、硬件故障(找到故障的中继或时隙)和流量不均衡(某些数据定义不正确、链路不顺畅等。).通过收集和分析Abis接口的数据,主要分析测量仪器记录的LAY3信令,同时根据信号质量分布图、频率干扰检测图和接收电平分布图,结合对信令信道或语音信道占用时间的分析,找出上下行路径损耗过大的问题,以及小区覆盖、部分无线干扰和隐藏硬件故障的问题。
6.自动路测系统分析:安装在移动车辆上的自动路测终端,可以全程监控道路覆盖和通信质量。由于终端可以自动向监控中心发回大量的信令消息和测量报告,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出问题发生的地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使用的方法与5相同。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方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GSM无线网络优化就是利用上述方法,重点关注接通率、掉话率、拥塞率、语音质量和切换成功率、超空闲小区、最差小区等指标。,通过性能统计测试→数据分析→制定并实施优化方案→系统调整→重新制定优化目标→性能统计测试的螺旋循环,达到明显提升网络质量的目的。
三、目前GSM无线网络的优化方法
随着网络优化的深入,现阶段GSM无线网络优化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注重用户对网络的满意度,力求使网络更加稳定流畅,进一步提高网络的系统指标,进一步提升网络质量。
网络优化的工作流程包括系统性能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制定网络优化方案、系统调整、重新定义网络优化目标五个方面。在优化网络时,首先要通过OMC-R收集系统信息,还要收集用户申报、日常CQT测试、DT测试等信息改进问题,了解用户对网络的意见和当前网络存在的缺陷,对网络进行测试,收集网络运行的数据。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找出问题的根源;根据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对网络进行系统调整。调整后收集系统的信息,确定新的优化目标,反复解决问题,使网络进一步完善。
通过上述系统的收集方法,一般可以找到问题的表象和大部分问题的原因。
数据分析处理是指对系统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主要是将电测结果与小区设计数据库的数据相结合,包括基站设计数据、天线数据、频率规划表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中影响运行质量的问题。如频率干扰、软硬件故障、天线方向角和俯仰角问题、小区参数设置不合理、无线覆盖差、环境干扰、系统繁忙等。数据分析和处理的结果直接影响网络运行的质量和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因此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当然,可以看出它与第一步是相辅相成的,很难严格区分界限。
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就是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善网络运行质量的具体实施方案。
系统调整即网络优化,包括设备的硬件调整(如天线定向和俯仰调整、旁路合路器等。)、小区参数调整、邻区切换参数调整、频率规划调整、话务量调整、天馈参数调整、覆盖范围调整等。或者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更先进的功率控制算法、跳频技术、天线分集、更换电调或专用天线、增加微小区、采用双层网络结构)
测试网络调整的结果。主要包括场强覆盖测试、干扰测试、通话测试和话务量统计。
根据测试结果,重新确立网络优化目标。在网络运行质量稳定良好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指标,改善网络质量深层次子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处理用户投诉,解决局部地区语音质量差的问题,优化具体事件等。)或者新一轮建设带来的问题。
四个网络优化问题及优化方案
基于用户感知的网络优化必须面对用户投诉的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电话断线的现象
信令建立过程
手机接收到通过PCH(寻呼信道)发送的pagingrequest消息后,由于SDCCH的拥塞,无法发回pagingresponse消息,造成呼损。
对策:可以通过调整SDCCH与TCH的比值、增加载频、调整BCC(基站色码)来减少SDCCH的拥塞。
由于移动电话停止服务,未能分配和占用SDCCH而造成的呼叫损失。
对策:对于盲区导致的脱网现象,可以通过提高基站功率、增加天线高度来增加基站的覆盖范围;对于BCCH频点干扰造成的脱网现象,可以通过改变频率、调整网络参数、天线倾角等参数来消除干扰。
认证过程
由于MSC、HLR和BSC之间的信令问题,或者MSC、HLR、BSC和手机在处理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认证失败而造成的呼损。
对策:因为认证不是呼叫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而且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也没有必要每次呼叫都认证,所以可以增加多少次呼叫后认证一次的参数。
加密过程
MSC、BSC或手机加密处理失败导致的掉话。
对策:目前通话一般不加密。
手机占领SDCCH后,分配TCH前。
由于无线原因(如无线链路故障和硬件故障)造成的SDCCH掉线导致的呼叫丢失。
对策:通过路测场强分析和实际拨号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信号差、干扰等无线原因造成的问题;对于硬件故障,更换相应的单元模块即可解决。
语音信道分配过程
TCH无线分配失败导致的呼损(比如TCH拥塞,或者手机已经被MSC分配到某个TCH,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链路中断)。
对策:针对TCH的拥塞问题,可以采取均衡流量、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参数、启用定向重试功能等措施来减少TCH的拥塞。如果TCH不可用,通常是硬件故障。可以通过调用测试中的CALLHOLDINGTIME参数或分析流量统计来定位故障。如果载频的CALLHOLDINGTIME值小于10秒,则可以断定载频有故障。另外,严重的同频干扰(比如BCCH和其他基站的TCH在同一个频率上)也会导致其错过TCH信道,可以通过改频等措施解决。
2.打电话很难
普遍现象是很难忙起来,忙完容易掉线。这种情况首先要排除是否是TCH溢出的原因。如果TCH信道不足,要通过加信道板或者加微小区或者小区裂变来解决。
排除以上原因后,一般可以考虑是否有强干扰。可能是相邻小区的同邻频干扰或者其他无线信号干扰源,也可能是基站本身时钟同步不稳定。这个问题比较隐蔽,需要仔细分析三层信令和周围基站信息才能得出结论。
3.掉线现象
掉话原因几乎涉及网络优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路测掉话,需要仔细分析。在路测中,需要分析掉话路段的电平和切换参数。如果级别够,多半是因为切换参数有问题或者切入的小区没有空闲信道。对于交通繁忙社区,周围社区可以分担部分交通。为了缩小拥塞小区的范围,扩大周围一些相对空闲小区的服务范围,在不存在盲区的情况下,调整相关小区的服务范围参数,包括调整基站发射功率、天线参数(天线高度、方位角和俯仰角)、小区重选参数、切换参数和小区优先级设置。通过启用DirectedRetry功能,可以缓解小区的拥塞情况。如果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通过实施紧急载频扩容来解决。
对于大多使用空分天线的远郊或郊区基站,如果主天线和分集天线的俯仰角不同,很容易造成掉话。如果参数设置正确,可能是某些点信号质量不好。信号质量不好造成的掉话,要通过硬件调整增加主频点来解决。
4.本地语音质量很差。
在日常的DT测试中,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微小的区域,语音质量差,干扰大,信号弱或不稳定,切换频繁,连续接入。这些地方往往是许多社区的重叠区域,在山或湖附近,在许多高楼之间,等等。同样,这种情况对全网的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小区的流量统计报告也无法反映出来。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频段资源有限,基站分布相对集中,频点复用高,覆盖要求严格,必然会产生局频干扰。另一方面,由于在高楼林立的市区,手机接收到的信号往往是基站发射的信号经过不同的反射路径、散射路径和衍射路径的叠加,叠加结果必然会导致无线信号传播中的各种衰落和阴影效应,这就是所谓的多径干扰。另外,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上述现象。
在测试中,RXQUAL的值反映了语音的质量。信号质量实际上指的是信号误码率,RXQUAL=3(误码率:0.8%到1.6%),RXQUAL=4(误码率:1.6%到3.2%)。当网络采用跳频技术时,Rxqual是由于跳频增益。
根据以上情况,通过对这些小区进行细致的场强覆盖测试和干扰测试,对场强覆盖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RXLEV/RXQUAL的对照表。如果在一个小区域内RXQUAL的6和7的采样统计量高,RXLEV大于- 85dBm的采样数高,一般可以认为该区域存在干扰。可以在邻居列表中分析同频和邻频的干扰频点。
5.多径干扰
如果直达路径信号(主信号)的接收电平与反射和散射信号的接收电平之差小于15dB,且反射和散射信号的时延大于4 ~ 5 GSM比特周期(1比特周期=3.69μs),则可以判断该区域存在较强的多径干扰。
多径干扰引起的衰落与频点及其位置有关。均衡器采用的纠错算法可以改善多径衰落,但这种算法只有在信号衰落时间小于纠错码字在交织中的分布所占用的时间时才有效。
使用跳频技术可以抑制多径干扰,因为跳频技术具有频率分集和干扰分集的特点。频率分集可以避免慢速移动的接收设备长时间处于阴影效应区域,提高接收质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均衡器的优势。干扰分集对所有移动和基站接收设备的干扰水平进行平均。干扰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干扰的程度。
采用天线分集和智能天线阵列可以增强信号的选择性,减少多径干扰。
适当调整天线方位角也可以减少多径干扰。
如果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通话质量。比如在DT测试中,经常发现切换前语音质量差,就是RXQUAL大(比如5,6,7),但是切换后语音质量变得很好,RXQUAL很小(比如0,1),而反方向行驶经过这个区域时语音质量可能很好(RXQUAL是0,1),因为占用的服务小区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是因为基于语音质量切换的阈值设置不合理。降低RXQUAL的切换门限,比如从RXQUAL≥4切换到RXQUAL≥3,可以提高很多地区的通话质量。因此,根据测试情况,找出最佳切换位置,设置最佳切换参数,通过调整切换门限参数来控制切换次数,通过修改相邻小区间的切换关系来提高通话质量。总之,可以根据场强测试来优化系统参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竞争的激烈和运营商要求的深化,一些地方的运营商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达到所谓的优化指标,随意调整和放大一些对网络统计指标有贡献的参数,使网络看起来“高质量”。但用户还是觉得网络质量不好,导致更多用户不满意,不符合网络优化的目的。
总之,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好在国内两大运营商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网络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同时,网络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既满足了用户的利益,也满足了运营商的要求。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持续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