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
2.从结构上来说,除了病毒,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代谢是活细胞内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有应激,所以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所有生物都有生长、发育和繁殖。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点使物种保持基本稳定,不断进化。
7.生物可以适应一定的环境并影响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种,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独有的,这说明生物和非生物是统一的,同时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也明显不同于非生物,这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9.原生质是指细胞中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原生质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并不包括一个细胞中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
10.各种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增加,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加。
11.糖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量物质,也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脂类、甾醇等。这些物质一般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生物特性是由蛋白质体现的。在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肽键的数量=除去的水分子的数量= n-m(其中n为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总数,m为肽链的数量),相对分子量=氨基酸的相对分子量-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量。
14.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15.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没有一种能够单独完成某种生命活动,只有将它们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可以移动,这就决定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可以将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和难易程度也不同。即反映了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性渗透。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而选择性通透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只有在流动性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物质交换的功能。
17.细胞壁支持和保护植物细胞,由果胶和纤维素组成。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为代谢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地方。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组织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用于加工和运输蛋白质;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中不同时间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地方,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组成一个细胞的各部分的结构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细胞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7.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周期的长短因细胞类型不同而异。
28.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特征)是将亲本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并均匀分布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维持生物亲本和后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永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即保持其全能性。一般来说,受精卵的全能性大于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大于体细胞,植物细胞大于动物细胞。
31.癌细胞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可以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在生物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水分减少;某些酶的活性下降;色素逐渐积累;呼吸速率减慢,核体积增大,染色质缩小,染色加深;细胞膜渗透性的变化。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3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4.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它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35.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酶和ATP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两个必要条件。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完成各种代谢反应,ATP直接为各种代谢提供能量。
36.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能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实现光能→电能→储存在ATP和NADPH2中的活性化学能。黑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照。暗反应是活性化学能转化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碳同化作用完成。碳同化的途径有C3途径、C4途径等。根据碳同化初始光合产物的不同,高等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外有“花环”叶肉细胞。
3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①光:光的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度;②温度: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度;③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果CO2浓度降低到0.005%,光合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④水分:水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此外,水分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进入植物;⑤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的必要物质。
38.渗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半透膜,二是这个半透膜两边的溶液要有浓度差。等离子体壁分离修复实验不仅可以判断细胞的生死,还可以初步确定细胞液的浓度,还可以作为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39.植物根系成熟区表皮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0.糖、脂类、蛋白质是可以转化的,它们是有条件的,相互制约的。只有当糖的供应充足时,糖才能大量转化为脂质。糖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只有糖的代谢被打乱,蛋白质和脂肪才能转化为小分子供给能量。当糖和脂肪摄入不足时,动物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
40.当脂肪来源过多时,肝脏会将多余的脂肪转化为脂蛋白。如果肝功能不好或者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就会受阻,体内多余的脂肪就不能及时运输出去。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后,肝细胞的通透性会增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渗透到血浆中。
41.对于生物体来说,呼吸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生物的代谢包括①自养好氧型:绿色植物和蓝藻属于光自养好氧型;硝化细菌、硫细菌和铁细菌属于自养好氧型。②自养厌氧型:如绿硫细菌。③异养有氧型:人和大多数动物。④异养厌氧型:乳酸菌、大肠杆菌和部分寄生虫。另外,酵母属于兼性厌氧菌。
43.向光性实验表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顶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顶端以下的部分。有无光照并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生长素的生长速度基本相同。生长素的生长在尖端,对光的敏感点在尖端,但起作用的部分在尖端以下的部分。云母不能使生长素渗透,琼脂不妨碍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植物生长情况的分析显示了生长素的产生。不,它不生长也不弯曲。第二,看分布是否均匀、均匀、直立;不均匀、弯曲的增长。生长素具有极性传导和侧向运输的特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4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是双重的,这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植物器官的类型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5.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在未受污染的番茄(黄瓜、辣椒等)的雌蕊柱头上,可获得无籽果实。).
46.植物激素有五种: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种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由单一激素调节的,而是由多种激素调节的。
47.神经系统调节动物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叫做反射弧。它包括五个部分:受体、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每个反射都有一定的反射弧。所以某种刺激会引起某种反射活动。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相应的反射就会消失。反射活动有很多种,是根据它们形成的。
48.神经冲动产生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传导):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细胞间传递(单向传递):轴突→突触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间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即神经元内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树突→细胞体。
49.相关激素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类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获得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在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是协调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4.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的协调下形成的。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其父母的遗传特征,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和可变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56.营养繁殖可以使后代保持其父母的特征。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58.联会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相互分离,表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移动到哪一极,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就可以自由组合。
5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减半。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卵母细胞经历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对于维持每个生物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动物的极体是随着卵细胞的形成而产生的。极核是绿色植物特有的,指植物胚囊中央的两个细胞核,也是随着卵细胞的形成而形成的。
65.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形成和萌发、植物生长发育等阶段。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许多双子叶植物在成熟种子中没有胚乳,因为胚乳在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中被胚吸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以备后期种子萌发。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7.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幼虫。胚后发育是指幼虫从卵膜孵化或从母体出生后发育成性成熟个体。一般来说,两栖类和昆虫的胚后发育都是畸形发育。
68.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动物,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从胚胎周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胚胎膜。胚胎膜的内层叫做羊膜,里面含有羊水。羊膜和羊水保证了胚胎发育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