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天津高考作文点评
“气”:包容而深刻。
“气”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工具的功能,还是天赋和审美的象征,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成就事业的实用工具;“玉不琢,不成器”,人要经过锤炼,才能成为美丽的工具;“容器”是一种度量,它是包含洪水纤维的大气;“气”也是国之栋梁,是惠民生、保家卫国的大国利器。“气”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体现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天津卷作文题目重在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紧扣“以德育人”的教育使命,启发考生对成为有用之人、国之利器的理解和思考。作文题目平实而深刻,为考生提供了多方位的思维路径,有利于考察其观察力、想象力、审美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位资深语文老师认为,作文题目视角多样,层次分明,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写物理的“气”,或者思考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或者思考气与道的区别;可以写个人的能力、才华、气度,探讨“气”在才华、品德方面的意义;你可以以文字为工具,探讨利器在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会武器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作文可以讲道理,可以讨论,也可以叙述,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解释。
微信官方账号,天津教育报官方微信,特别邀请本市资深语文老师点评今年作文题目。
天津市语文特级教师、四中科研主任杜超峰:
今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试卷难度适中,命题导向积极。
一方面,从考生的文笔来看,各个层次的考生都可以找到发挥的空间。因为“器皿”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看到作文题目,学生很容易联想到“重器”、“玉未琢,不成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许多词语,进而从形与物、物质与精神或功能与符号等方面去发掘“工具”的丰富内涵,写出自己的思想感受。
另一方面,从命题导向来看,天津作文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启迪考生对成为有用之器、国之重器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落实德育的根本任务。
天津卷的作文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给出了生活中不同的“器物”,做了适当的引导和限制。“器物可以容纳万物,帮助他人完成事情,展现才华和气度,肩负荣耀,成就梦想……”不仅含义丰富,而且构建了广阔的想象和表达空间,使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材料。
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意在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想法,使文章有自我思考。作文可以被推理,讨论,叙述,抒情,描述和解释。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记叙文表现人的思想境界和品格修养,从而得到教益、熏陶和鼓舞;也可以写散文,表达自己对才华和德行的感受;也可以写一篇议论文,讨论利器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写大国重器,体会“兵器”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任何风格都可以符合这个命题。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几点:第一,充分理解材料;二是激活大脑库存的知识和经验;三是表现出思想敏锐和个性特征。
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项目学员、实验中学高三语文老师余;
今年的天津高考作文,在通俗化、生活化的前提下,极大地彰显了它的文化品位,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它古朴典雅,在人们心目中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品质非凡,意义深远。
文章立意丰富,各层次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但写得好需要更多的文化积淀和较强的思想性。从它的材质来看,“器物”必须美观实用。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才能有用,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美丽。个人认为可以写成“玉不琢,不成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摒弃小工具,提倡工具的厚积薄发,可与本意相悖。就整个社会和国家而言,也可以写大国之重器,国家之利器。当然,最好还是注意两者的关系。
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刘强:
今年的作文题目是由包含一切的不同“装置”引出的。题目清晰,提示充分,题目的审题难度不大,给考生的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而更大程度地激活考生的思维,让考生有话可说。无论是谈论生活方式,还是表达家国情怀,对学生来说,写作更有益。
如果我是考生,我会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写作。
一种是选择材料中提到的几种“器物”中的一种来写,如:中国器物、匠人之心——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如陶瓷、青铜器、雕花家具等。,体现文化美。大有作为,大有作为——强调作为新一代,要有高瞻远瞩,大有作为,终有一天成为国之重器,人民之骄傲。国之利器,新征程——五年来,我们一方面积极改革,一方面打造更有意义的大国利器。
二是深入浅出的解释,结合提示中的几个“器”,写出其象征意义。比如,器是一种天赋和气质,人的器是一个人先修身养性,历尽艰辛,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器物是一种包容一切河流,珍爱日月的气度。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没日没夜学习的科研团队,都有这样的精神气质。兵器是国之重器。无论是十九大精神指引我们的方向,还是象征国家软实力的科技人才,还是近年来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国之重器,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元素。
但从《论语》来看,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器”,通过塑造理想人格和独立精神来谈国家的民族复兴,也是一个难得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