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已发表]

一、多项选择题

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由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理论由巴班斯基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由瓦·根舍因提出。所以,答案是c。

3.a【解析】个体本位理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基础是人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发展人性,挖掘人的潜能,提升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一个社会群体或阶层服务。卢梭认为“儿童的本性”决定了教育的目的,这是以个体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并行性。题目所描述的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c【解析】人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头脑中的积累,还表现为质的飞跃。当一些代表新质的元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西欧的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教育制度都属于这种教育制度。这个学制分为两条轨道:一条是学历教育,一条是职业教育。两个轨道没有相互连接或相互连接。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8.a【解析】省略。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综合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主干课程,初中阶段是分科与综合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是分科。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正面或负面的评价来激励或抑制学生品德,促进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考核和行为评价。

12.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是发生在一定事物上的带有预先目的的注意,必要时需要意志和努力。学生是故意带着问题听课的,是有意注意。

13.c【解析】遗忘的过程是不平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有一个负的加速度,到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14.d【解析】整理策略是指将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度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为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本质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

15.a【解析】群体警惕是指教师在演讲和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提问方式。

16.A【解析】胆汁质的人特点是精力旺盛,大大咧咧,外表一致,强势,容易情绪化。整个心理活动都笼罩在迅速而突然的色彩中。根据题目中方华的描述,方华的气质类型属于勇敢。

17.b【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个发展层次:一个是儿童当前的层次,即某个已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功能的发展层次;二是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区别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相邻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状态。

18.c【解析】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典型的表现就是当事人反复做自己不想做的动作,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他不这么想,也不这么做,他会感到极度焦虑。杨过在梗里反复洗手,明知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是典型的强迫症表现。

19.b【解析】教师的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行为。它强调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

20.a【解析】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派中,桑代克的连接-试错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盲目的、试错的过程,所以题目是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

21.d【解析】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李老师认为教好学生是对学生教学能力的主观判断。

二、分析题(本大题***4题,每小题8分,***32分)

22.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陈述是错误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这四个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类身心发展的外在客观条件,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得以实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教育。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3.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陈述是错误的。我国目前的教学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等四项任务。所以,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是错误的。

24.参考答案

stem语句是错误的。根据Jaecks-dodson的观点,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曲线。适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且,动机水平因任务性质而异:任务越轻松,动机水平越高;任务难度大,动机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动机水平越低。所以,题目不对。

25.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陈述是正确的。

品德是指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行事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或倾向。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四个心理因素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也是培养四种道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和谐发展的过程。知识是道德知识,情感是道德情感,即道德意志,行为是道德行为。所以说品德的形成受情绪影响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4题,每小题10分,***40分)

26.参考答案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大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

27.参考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统一的。

(4)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28.参考答案

(1)选择性

(2)诚信

(3)理解

(4)恒常性

29.参考答案

发散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寻求多个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有三:

(1)流畅度

(2)灵活性

(3)独创性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题,每小18分,***36分)

30.参考答案

(1)材料中班主任的做法遵循了德育原理的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具体如下:

①达到了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在德育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展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在材料中,班主任用分裂的眼光看待后进生,通过学生擅长的方面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改变以前不爱学习不努力的现状。使学生学习积极热情,成绩提高了很多。

②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思想道德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擅长什么,并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一点一点提高自己的能力。继续努力,最终获得不错的晋升。

③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教育者不仅要尊重、信任和爱学生,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主任积极信任,相信后进生能进一步发展提高。所以把优点写下来,帮助学生改变。

(2)首先,教师运用道德评价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道德评价法是指通过积极或消极的评价来激励或抑制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其道德健康形成和发展。材料中,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选举“月亮星星”来改变自己的缺点,就体现了这种方法。

其次,老师用了道德修养法。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和反思,从而实现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在材料中,老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长,通过发挥特长成为标兵,最后通过优点带动缺点,正是这一点的体现。

最后,老师还用了实际练习法。实践锻炼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在材料中,老师对学生达到“月度标兵”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细致,每个学生也是在老师的培养下形成的。优秀的品质也能体现这种方法。

31.参考答案

(1)①爆发性、冲动性情绪。青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敏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心理和行为自控能力较弱。某种情绪一旦被激起,就像火山一样猛烈爆发,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感性的情绪突破了理性的有意识控制,生动地流露出了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的感情。在素材中,小辉经常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学校生活、与同学的交流、与家长的沟通都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冲动的一面,体现了小惠情绪发展的爆发性和冲动性特点。

②情绪不稳定,极性大。青年学生的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具有明显的两极分化和不稳定性,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很片面,容易做出极端的反应。心理学家曾将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情绪比喻为“像一个钟摆”,在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中在两极之间摇摆,这主要与这一时期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关。在材料中,小惠的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这就是不稳定性的体现。取得好成绩他很开心,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异常烦躁。极度和极度都体现了他情绪的两极性。

(2) (1)敏锐地觉察情绪,只有首先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及其真正原因,才能及时对自己的情绪做出恰当的反应,进而给情绪一个转化的出口。②平和的接受情绪状态③正确的调节情绪④有效的表达情绪,学会正确的表达和发泄情绪。⑤保持和创造愉快情绪,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包括:宣泄: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将人的情绪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如放松训练、气功、瑜伽等。转移: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主观上试图将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的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物上;调节认知功能:主要运用爱丽丝ABC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改变认知。重新解读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方式,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积极自我暗示:是指用内在语言或书面语言,以含蓄的方式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