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有哪些?
1.平均速度Vping = s/t(定义)2。有用的推论VT2-VO2 = 2as?
3.中间速度vt/2 = Vping = (vt+vo)/2 4。最终速度vt = 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 = [(VO2+VT2)/2] 1/26。排量S = V平T = VOT+AT2/2 = VT/2t?
7.加速度A =(vt-Vo)/t {以Vo为正方向,A和Vo同向(加速)a & gt0;另一方面,a < 0}?
8.实验推断δ S = AT2 {δ S是连续相邻等时间内的位移差(t)}?
9.主要物理量和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终端速度(vt):米/秒;时间(t)秒(s);位移(s):m;距离: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意:?
(1)平均速度是一个向量;?
(2)物体速度高时,加速度不一定高;?
(3)a=(Vt-Vo)/t只是一个测度,不是一个判定;?
(4)其他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距离、参考系、时间和力矩[见第一卷P19]/S-T图、V-T图/速度和速度、瞬时速度[见第一卷P24]。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 = 0 2。最终速度vt = gt?
3.下落高度H = 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意:?
(1)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 A = G = 9.8m/S2 ≈ 10m/S2(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较小,山地比平地小,方向垂直向下)。
(3)垂直投掷动作?
1.位移S = VOT-GT2/22。最终速度VT = VO-GT(g = 9.8m/S2≈10m/S2)?
3.有用的推断VT2-VO2 =-2GS4。最大上升高度hm = VO2/2g(从投掷点算起)?
5.往返时间t = 2vo/g(抛回原位的时间)?
注意:?
(1)全程处理:是匀速减速直线运动,向上为正方向,负加速度;?
(2)分段处理:向上运动为匀速减速直线运动,向下运动为自由落体,对称;?
(3)上升和下降的过程是对称的,如在同一点上速度相等,方向相反。
第一章武力?
重力:G = mg?
摩擦:?
(1)滑动摩擦力:f = μFN,即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要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有一个计算最大静摩擦力的公式:f = μFN(注: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不同,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部队的组成和分工?
(1)力的组合和分解要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具体计算是解三角形,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t = v 0+在①?
排量公式:s = v0t+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s = aT2 ⑦?
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速变化的直线运动,公式④除外。(2)公式⑥是指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的速度,从而建立了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定律成立:
(1).1T秒,2T秒,3T秒?nT秒结束时的速度比是:1: 2: 3:?:n?
(2).1T秒,2T秒,3T秒?nT秒的位移比是:12: 22: 32:?:n2。?
(3).1T秒,2T秒,3T秒以内?nT秒的位移比是:1: 3: 5:?:(2 n-1)。?
(4).1T秒,2T秒,3T秒以内?nT秒内平均速度的比值是1: 3: 5:?:(2 n-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f = ma?
注意:(1)恒等式: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属于同一个对象。
(2)同时性:F和A必须同时。
(3)瞬时性:前面的公式反映了F和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仅在惯性系中成立,受制于宏低速。
2.积分法和隔离法:?
积分法不需要考虑整个(体系)中的内力,用这种方法解题比较简单,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需要考虑内力,一般比较繁琐,但计算内力时必须用到。在选择隔离哪个对象时,要选择受力较小的那个进行隔离研究。
3.超重和失重:
当垂直方向有加速度时,就会出现超重和失重。超重失重的本质是实际重力与显示重力不符,不是实际重力变了,而是显示重力变了。
第四章客体平衡?
1.物体的平衡条件:f = 0?
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有:
(1).当一个物体只受三个力时,最好用合成分解的方法。合成的方法是通过合成将物体上的三个力转化为两个平衡的力。分解的方法是把一个物体上的三个力分解成两对平衡力。
(2)当物体受四个以上力(含四个力)时,应采用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是先分解后合成的思想,将其转化为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定义:v = (s指弧长或距离,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 = r?
6.向心加速度:a =还是a =?
2.(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向心力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力。计算向心力时,指向圆心的方向必须作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是改变运动的方向,而不改变运动的速度。向心力总是不做功,所以不能改变物体的动能,但可以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引力?
1.从宇宙中的恒星到微观的分子和原子,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中。但是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是如此之小,以至于我们无法注意到它的存在。所以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和恒星之间或者恒星之间的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即两个粒子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与这两个粒子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该定律仅适用于粒子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引力常数,G = 6.67×10-11n·m2/kg2。
3.重力、向心力和引力的关系:?
(1).地球表面的物体: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组成部分(如图,F表示万有引力,G表示重力,F表示向心力)。这里的向心力来自于地球的自转。但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小,向心力小于万有引力,所以以下关系成立:
f≈G & gt;& gtf方向?
所以重力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还有:?
a≈g & gt;& gt一个方向?
记住:地球表面物体的引力和重力是不一样的。
(2)离开地球表面成为卫星的物体:引力、向心力、万有引力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不同的说法。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谈论卫星时,我们会立即写出下面的等式:
= m = m?
4.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卫星半径的关系:?
(1).v=即半径越大,速度越小。(2).=即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3).T =2,即半径越大,周期越大。(4).a=即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注:对于V、T、A、R这五个量,只要确定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其他四个量都是唯一确定的。以上定量结论不需要记忆,但定性结论一定要记住。
第七章势头?
1.冲量:I = Ft冲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动量:p = mv动量也是一个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3.动量定律:F = mvt _ mv0?
第八章机械能?
1.功:(1) W = Fs cos(只能用在力不变,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W = pt(“p”这里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 total = △Ek(动能定律)?
2.功率:(1) p = W/t(只能用来计算平均功率)?
(2) p = Fv(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都可以计算)?
3.动能:Ek = mv2动能是标量。
4.引力势能:Ep = mgh引力势能也是标量,其中“h”是指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垂直距离。
5.动能定理:f等于s = mv-mv?
6.机械能守恒定律:mv+mgh1 = mv+mgh2。
高一物理要一个笔记。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照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粒子:
(1)定义:一个有质量的点,用来代替一个物体。粒子是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条件: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而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作粒子,要看具体问题。
(3)物体可视为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一个平动的物体通常可以看作一个质点。
(2)当存在旋转但相对于平移可以忽略时,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质点。
(3)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成一个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可忽略时,物体就不能视为质点,反之亦然。
注意,质点不是一个质量很小的点,所以要和几何学中的“点”区分开来。
3.时间和时间:
时间是指一个时刻,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状态量;时间是指从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表示,它对应的是过程量。
4、位移和距离: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有向线段,是一个矢量;
距离是粒子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速度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它的定义是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为速度,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剂量是描述速度变化的物理量,其定义公式为。
加速度是一个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无关),其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和加速度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高的时候,加速度不一定高;
(2)加速度大,但速度不一定大;
(3)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4)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
2.当加速度A和速度V之间的关系确定时,有:
(1)如果A和V同向,那么无论A怎么变化,V都会增加。
(2)如果A和V的方向相反,那么无论A如何变化,V都会减小。
二、匀速直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以用以下四个基本关系式来表示: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和位移公式
(4)平均速度公式
3.几个常见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
△x = x2-x 1 = x3-x2 = = xn-xn-1 = aT2
(2)某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3)一次位移中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与该位移的初速度v0和终速度vt的关系为:
4.零初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公式(2)零初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①1T、2T、3T结束时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2∶v3∶VN = 1∶2∶3∶n
(2)在第一个t,第二个t,第三个t,第n个t中的位移比:
x 1∶x2∶x3∶λxn = 1∶3∶5∶λ(2n-1)
③1T、2T、3T范围内的排水量之比为:
xⅰ∶xⅱ∶xⅲ∶xN = 1∶4∶9∶N2
(4)通过连续等量置换的时间比:
t 1∶T2∶T3∶TN =
三、自由落体、垂直投掷动作
1.自由落体运动: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空气阻力,所以是理想运动,是初速度为零,g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定律:
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③速度位移公式:
(4)落地所需的时间:
3、垂直投掷动作:
可以看作是G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
(1)垂直向上抛的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③速度位移公式:
两个推论: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
最大上升高度:
(2)垂直投掷动作的对称性
如下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垂直抛出,其中A和B为途中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上升过程中从A→C取的时间tAC等于下降过程中从C→A取的时间tCA。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一个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通过A点的速度等于它在下降过程中通过A点的速度。
注意在垂直投掷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投掷点上方的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所以这类问题在时间或速度上可能会出现多解。
第四,运动的意象,运动的相遇与追求。
1,图像:
(1) X-T图像
①物理意义:反映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3)图形斜率的意义:
图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图形上某点处切线的正负斜率表示物体的方向。
④两个特殊的x-t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像是一条穿过原点的直线;
如果x-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垂直-垂直图像
①物理意义:反映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形斜率的意义:
图中某一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b .图上某点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像和坐标轴所包围的“区域”的含义:
a由图像和坐标轴包围的区域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B.如果这个区域在时间轴上方,说明这段时间的位移方向为正;如果这个区域在时间轴下面,说明这段时间的位移方向是负的。
③两种常见的图像形式:
A.匀速直线运动的v-t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遇到和赶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要注意找到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
(1)对象A追上对象B:开始时,两个对象相隔x0,需要A追上B,而。
(2)物体A追逐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隔x0。为了防止A和B碰撞,有
易错现象:
1,X-T像和v-t像混淆,物理意义无法区分。
2.无法正确计算绘制线的斜率和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汽车和飞机停稳后不会后退。
五、力重力弹性摩擦力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有发力的物体和受力的物体。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称为力图。
根据部队名称的不同,部队可以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性、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如拉力、压力、支撑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影响:
①变形;
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地球引力对物体施加的力。重力的大小是G=mg,方向是垂直向下。作用点称为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薄板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注意:重力是重力的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提供物体随地球旋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引力等于重力。因为引力远大于向心力,所以一般认为引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性:
(1)内容:一个变形的物体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施加一个力,使其变形,这种力叫弹性。
(2)条件:①接触;②变形。但是物体的变形不能超过弹性极限。
(3)弹力方向与产生弹力的变形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弹力垂直于曲面通过研究点的切面;点面接触时产生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表面,绳子产生的弹力方向沿着绳子所在的直线。)
(4)尺寸:
①弹簧的弹力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下,弹力的大小与同时存在的其他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要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产生的条件:粗糙接触面、弹性效应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缺一不可。
(2)摩擦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但注意摩擦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或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①滑动摩擦:
描述:
A.FN是接触面之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是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表面的材质和粗糙度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表面的相对运动速度和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第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来确定。
(4)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也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c摩擦的方向与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止的物体会受到滑动摩擦的影响,而运动的物体会受到静摩擦的影响。
易错现象:
1.系统的重心位置将不会被确定。
2.没有办法判断是有弹性还是有摩擦力。
3.静摩擦方向判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