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罗素的主要观点。现代西方哲学史的作业急!!!3000字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本世纪西方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罗素一生都是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毕生的事业就是追求真理和正义。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思想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主义、新实在论和中性等几个阶段。他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由此建立了逻辑原子主义和新实在论,这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对真理的追求中,罗素从来没有门户之见,善于从各方面学习,善于自省,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但他从来不是一个锁在书房里的学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追求和捍卫社会主义。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闻名。罗素的哲学涉及方方面面。关于更好的生活,罗素认为爱和知识是必要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要。爱会激励我们去求知,从而更清楚地知道如何造福我们所爱的人。但在没有知识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相信道听途说,好心办坏事。爱和知识是统一的,最完美的爱是喜悦和美好愿望不可分割的统一。没有美好愿望的欢乐,可能是残酷和自私的;而没有喜悦的美好愿望,可能就是冷漠和傲慢。爱情可以让人的欲望和谐,而不是冲突。关于欲望,罗素认为人的欲望有四种:贪婪、竞争、虚荣和权力。贪婪是一个巨大的动机,总是希望拥有尽可能多的财富或者对财富的控制权。如果贪欲比原欲多得多,竞争比别人多得多。如果竞争比贪婪更激烈,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那么这个世界将成为最不幸的地方。虚荣心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动机,它是人们心中最重要的欲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权力的渴望类似于虚荣,但又有所不同。是荣誉满足了虚荣心。有权力的人可以控制只有荣誉的人,只有荣誉的人控制不了有权力的人。在权力欲的驱使下,人们更热衷于制造痛苦,而不是让人快乐。这导致了许多案件或悲剧。关于自由,罗素认为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有两个障碍:物质和社会。有些需求是基本的,是实现自由所必须的,比如吃、喝、穿、健康、性、关怀等等。如果这些基本需求中的一个得不到满足,自由就无法真正实现。为了自由,任何一种不伤害他人的幸福都值得珍惜。我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自由的目标:提高追求自由目标的能力和降低期望水平。工业社会一方面提高了人们追求自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人们不断有新的渴望。人们对自己的实力越来越自信,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让现代人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离自由越来越远。自由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在思想、科学知识、文化和艺术方面,真正的自由更容易实现。因为在这些方面的占有不会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在经济学领域,牺牲他人总是不可避免的。罗素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很多方面。在这里,我主要介绍罗素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罗素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深感不满。他认为传统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成了维持现有秩序的工具。罗素写道:“目前,政府、教会和其他为他们服务的大型组织所办的教育并不本着尊重的精神。在教育中,几乎从不考虑男孩、女孩和男青年,但他们几乎总是在研究如何以某种形式维持当前的秩序。”第二,传统的教育制度不利于孩子个性的自由发展。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产生信念,而不是思考,强迫青少年对可疑的事情持有一定的观点,而不是让他们看到可疑点,以此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教育者不尊重孩子的权利,忽视孩子的心理特点。老师单纯的灌输纯书本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智慧。学生“从第一次入学到离开大学,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让自己在智力上的爱好为所欲为。”从头到尾,没有别的,只有长时间的努力,忙于考试的奖励和课本上的事实。“这种传统的教育体系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存在。素质教育虽然呼声很高,但是要改变现有的教育体系,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理想的人和理想的教育。罗素认为,人的性格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某些人所特有的,如艺术家、科学家、庄稼汉、磨坊主等,他们具有与自身职业相关的独特品质;另一部分是给大家的。后者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他认为,理想的人的性格应该包括活泼、勇敢、敏感和理性,这些可以使人趋于完美,是理想性格的基础。一个理想的人,必须具备这种理想的品格。他说:“我坚信,只要我们在身体上、情感上和智力上关心年轻人,所有这些资格都是可以形成的。罗素指出,人类的坏习惯是教育带来的,所以只有“教育”才能使我们获得相反的美德。“一个由因受教育而高度活跃、勇敢、敏感和聪明的男女组成的社会,将与过去存在的所有社会完全不同。不开心的人肯定很少。”罗素谈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首先,关于教育与民主的关系,罗素认为理想的教育制度必须是民主的,每个人都应该受教育,或者至少每个有能力的人都应该受教育。其次,他反对绝对平等,主张为一些有特殊天赋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他指出,一些孩子很聪明,可以从高等教育中获得更多好处。如果粗暴地执行“以人为本”的原则,其结果将导致科学和教育水平的下降,没有人会得到最高的教育。其次,在处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上,罗素认为,首先,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理由。他批评传统学校压制儿童自由的做法,认为传统学校的许多纪律和约束是有害的。"我们应该专注于保持独立和冲动,而不是服从和纪律."从而促进儿童的情感和理性发展。其次,学校不能完全没有纪律。现代教育家不是简单地废除纪律,而是通过新的方法保持纪律。这个新的纪律是自我控制。这种纪律来自于自己的意志,而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力量。“对于几乎所有的成就”都是必要的。因此,他主张把自由和纪律巧妙地结合起来。但在皮肯希尔学派,他过于强调自由,甚至有放任自流的倾向。至于性格教育,罗素认为6岁之前基本可以完成性格教育。6岁以后,学校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道德问题,在前期品格教育的基础上加以重视即可。前一阶段没有涉及到的其他美德,应该是在纯智育中自然产生的。品格教育主要包括良好习惯的培养、恐惧的消除、勇敢品格的培养、想象力和发展力的培养

开发孩子的建构本能,重视孩子的天性,进行一系列的道德教育,引导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进行适当的性教育。最后,在智力教育方面,罗素认为,孩子6岁以后,学校应该把重点放在纯粹的智力进步上,从而促进所需性格的进一步发展。他把6岁到22岁之间的教育分为三个时期。6岁到14岁是通识教育时期,这个时期设置的课程是给大家学习的,不是给专业的。从14岁开始,中等智商以上的学生将由不同专业的老师授课。学校教育主要有三门课程:第一门是古典学科;第二类是数学和科学;第三类是现代人文。18岁以后,大部分人从事工作,少数特别有才华的人接受大学教育。罗素的教育思想既有可取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他充分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关注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严厉抨击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免费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具有进步性。但他在讨论问题时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过于重视教育的作用,肯定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他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