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语文B卷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试题的分析与评价

近年来,全国卷语文试题客观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以情景阅读的形式考查(全国卷始于2065 438+03;全国卷二从2018开始)。这种考试形式一方面增加了课文的阅读量,另一方面充分结合了阅读和应用,有利于检验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的实际水平,“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应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纵观近三年全国两卷(包括21的B卷)语言文字运用的客观问题,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比较明显:

1.试题结构:三道选择题,每题3分,***9分;考点涉及“词语的正确使用”、“病句的分析与修改”、“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难度结构中等偏上。

2.试题的特点

(1)综合性。全国高考“语言文字的运用”传统客观题是词语的运用、病句的修饰、标点符号的运用、句子的重置(语言连贯)。不同的考点对应不同的语言材料,材料之间相互独立。新高考让不同考点使用同一份材料,增加了对比、辨别和判断的难度。

②灵活性高。近三年来,虽然国二卷“语言文字应用”客观题的主要考点在用词、句子修饰、标点符号、句子重置等方面都有所设置,但三题根据具体年份,在四个考点的选择或各考点的侧重点上都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高考题“反收费题”的特点。比如2019,考了三个考点,句子重置,标点符号,病句修改。2020年和2021,我们查了三个考点:用词、修改病句、重置句子。这两年对应的考点虽然相同,但侧重点不同,比如“用词”。2020年他们侧重于一般双音节实词和虚词的选取,2021侧重于成语的选取。2020年重点识别和修改成分不全、搭配不当等语病句,2021重点识别和修改混合句、语序不当等语病句。《句子重置》侧重于2020年段落的因果逻辑关系,2021年段落的并列逻辑关系。

③高层次能力比例增加。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题型摒弃了传统高考主要考查学生“记忆”、“表层理解”、“近迁移应用能力”等低层次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主要考查学生深层理解、比较、分析、推理等高层次能力的题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未来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与教育部基于全人教育目标提出的“一体四层四翼”新高考评价标准中“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试倾向相呼应。

④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近三年来,国二卷“语言文字的运用”客观题在语料选择上始终坚持传统文化取向或生活化取向。2019《中国画》材料、2020年《甲骨文》材料,有利于增强考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和感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发挥“高考育人”功能;2020年《互联网背景下的人际交往》教材立足于社会生活现实,有助于拉近高考题与考生的距离,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关注生活、融入社会。

二、备考建议

1.很好

情境测试系统特别注重考察学生在复杂的语言情境中辨别细微语言差异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马虎,要反复研究高考真题,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认真答题的习惯。今年B卷18题,很多同学因为不明白平行关系和递进关系的区别,错选了B项。

坚定不移

虽然高考题的答案最终体现在能力上,但是没有过硬的必备知识,能力只能体现在空中楼阁。实践表明,“语言文字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掌握和运用。高考备考一定要帮助学生构建好基础词汇、基础语法、基础逻辑、常用修辞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以“不变”更科学、更专业地回答高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