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历史名人。

第一,孙是的一代禁军教师

孙应鳌(1527-1586),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著名的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贵州教育先驱。从小聪明,好学上进,喜欢读诗,擅长写文章。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明世宗是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秀才出身的他选择了庶吉士,在江西任巡抚,转战陕西学习为辅,赴四川参政。他被任命为审查官,并帮助他。作为官员,他勤于体察民情,善于调查研究,学识渊博。他曾提出“勤于读书,励精图治,近于圣贤,远于汉奸”等主张,受到皇帝的重视和采纳。

二、杨龙游的三首独特的诗、画和书法

杨陇右(1596-1646)本名杨,字陇右,又名。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杨龙友出生在贵阳南郊的石林精舍。故居已经不见了,大概在南明岸边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有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杨世空是个有学问的人。杨龙有桀骜不驯的天赋不大,剑术了得,尤其是书画,可以伸纸泼墨,不能独歇。他从小就醉心于山水。十岁随父登泰山,观日出暮时,醉心于“烟山绿岚”。天启四年(1624),我家随父亲迁居南京,住在一分为二的白鹭洲,时年28岁。住在南京,舍不得秦淮附近的秋月。和父亲一起逛天台、雁荡、湖光山色、宋明倒影的月亮,就像看旧书、见老朋友一样。穿越江浙山水,情随景动,景随情动,浪漫精神的跌宕起伏被极大地表现出来,于是他成为一个以诗、文、画闻名于江南的浪漫才子。杨龙友以“诗画书法三绝”著称,是“诗画得三摩地”的奇才。

第三,周是贵州诗帅

周(1665~1714)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字玉皇,号从魏,字桐念,别号载公,贵阳青岩骑龙。父亲周有四个儿子,毓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毓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29岁时,成为秀才,改庶吉士为国子监。三十六年(1697),闭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浙江省考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升任国子监侍郎。五十年(1711年),简受命于顺天学政。51年(1712年)升为学士。五十二年(1713),升任詹士官邸李湛,奉命祭祀裕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士兵。五十三年(1714),积劳成疾近半年死于任上。

四、正真西南巨儒

(1806——1864)姓殷,名晚柴翁,别号山童,乌池路人,与亭长同姓。出生在遵义西乡天王里,一个只有几亩薄地的农民。我从小就勤奋好学,记忆力很好。为了给他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在1818放弃了西乡的土地,把家搬到了东乡乐安里的窑湾,住在其他家附近。他的叔叔李耀,曾任浙江省桐乡县知府,藏书甚多。正真经常呆在他叔叔家。他苦读三十余年,终于在经学上有了很深的造诣。他在经学和文字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朝经朝经说》一卷、《李逸私塾笔记》八卷、《论语私塾笔记》二卷、《傅中图说》一卷、《亲属集》一卷、《说文》二卷、《说文》附录一卷、《说文新考》。

五、莫友芝西南巨儒。

莫友芝(1811-1871)字贤,号屺亭,贵州独山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莫玉琢是清朝嘉庆四年的秀才。曾任国子监庶吉士教授、四川盐源知府、贵州遵义知府,著有《江南》、《仁学》、《贞鼎遗事》等书。莫友芝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三岁开始读书,七岁开始读诗书。他对慧远的诗“竹山外尚有影”印象深刻,曾以“影山”二字命名他读书的草堂。二十一岁那年,我考中了一个名次,成了有名的村姑。官至知府。邀请宋代诗人参加晚会。

第六,丁宝桢是晚清名臣。

丁宝桢,晚清名臣,(1820 —1886),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三年(1853),33岁,考中进士,改国子监庶吉士。从此步入仕途。1863年,43岁从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次年调任布政使,1867年3月升任山东巡抚。光绪二年(1876),升任四川巡抚。1886年,66岁的丁宝桢在成都去世。他在山东做了将近10年的总督,为官清正。他凭情报有权杀死安德海的事实震惊朝野,一直被老济南人广为传颂。

7.晚清时期的黎庶昌大使

黎庶昌(1837—1896),贵州遵义人,晚清中国著名的外交家、散文家。黎庶昌六岁时失去了父亲,家里又穷又病,但他努力学习,孜孜不倦。十四五岁时,作诗成咏,得府县考第一名。二十一岁时,他成了政府的学者。1861年,黎庶昌离开遵义,赴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但两次都失败了。1862年,因回复数万封时事书信,受到朝廷重视,被封为知县,派往安庆听候曾国藩调遣。由此,黎庶昌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一起成为“曾门四弟子”,走上了仕途。曾任江苏吴江、青浦知府。从1876年到1880年,黎庶昌以郭嵩焘、陈兰彬为参赞先后出使英、法、西等国,开始了他一生的外交活动。1881年至1884年和1887年至1889年,黎庶昌曾两次以道士身份出任日本驻华公使,为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当我离任时,在日本为我送行的人们挤满了车道,并在数百英里外举行了告别宴会。西方国家的使节咕咕叫,说这是以前使节回国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八、张之洞是晚清重要官员

张之洞(1837 ~ 1909)与孝、向涛、项燕并称龚毅,无争。晚年以自己的名字捧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朱珪县(今桂阳市)人。7岁随父到兴义府城,13岁回河北应试。15岁,去顺天府乡拿了第一名,成了“谢园”;26岁考中进士第三名,成为“探花”,被翰林院授予编审。1867-1873被任命为湖北政治系学生。自1874,历任四川、山西巡抚。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反抗强烈,被任命为两广总督。1889年7月,调任湖广总督。1906升任军务部长。17年期间,张之洞主张开办新学堂,改革军政,振兴实业。由此,湖北成为中国后期洋务新政的中心。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基本纲领的总结和概括。毛泽东高度评价他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贡献,曾说“说到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左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九、他秦英一代枭雄。

何(1889—1987)。祖籍江西,贵州兴义人。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1909入团。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历任贵州部队营长、团长、旅长、参谋长。1922年夏,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1924年春,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不久,他成为黄埔军校少将的首席教官,后来又教了一个团的团长,成为蒋介石的心腹。65438年至0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平定商团之乱、刘洋之乱和两次远征陈炯明。65438年至0926年任第一军军长、黄埔军校教育局长。同年7月,率第一军参加北伐。1929曾任国民党陆海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在国民党“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65438-0930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后担任“剿* * *”军前线指挥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二、四次军事“围剿”。

1931九一八事变后,主张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投降,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特别事务委员会委员。65438年至0933年任北平军事分局代主席,与日本签订了出卖国家主权的《泸沽协定》和《河美协定》。1936年Xi事变爆发后,他暂任总司令,主张“武力伐张杨”。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总司令。1938担任军委参谋长,战时负责军事系统、计划和指挥。1941年,与蒋介石策划皖南事变。65438年至0944年任中国军队总司令,指挥恒昌战役和湘西反攻。1945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

65438年至0946年任重庆营主任,后赴美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驻华代表。1948回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任国防部长。1949年初,蒋介石“退休”,曾担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随即辞职。然后去台湾省。65438年至0950年任蒋介石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席,兼任国民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X.王若飞铁嘴革命家

王若飞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出生于1896,贵州安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参加了革命。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1923年4月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转为党员。1925年3月回国后,任北区区委巡视员、中央培训部主任。6月1925、6月65438+10月至3月1926任豫陕地委书记。1926年调任上海,任中央书记处部长,即秘书长,参与中央日常工作。1926下半年至1927年初,参加并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三次武装暴动。1927至今,任江苏省委常委、农业部部长、宣传部部长。

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中共国际代表团成员。1931年回国,任西北特委特派员。后来在内蒙古包头因出卖汉奸被捕。在他入狱的五年零七个月里,他始终忠贞不屈。1937获释后,任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65438年至0938年,任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中央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春至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65438年6月至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室党史研究室书记。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任中国中央研究院党务研究室主任。1944 165438+10月起任中南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中南局日常工作。

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他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作为中国代表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946 65438+10月代表中国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4月8日从重庆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王若飞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一切为人民”的承诺,成为* * *党员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