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题-历史(四川卷)选择题~ ~ ~ ~ ~ ~
回答1。d【解析】本题以图片考察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草书笔画简洁,线条流畅,写意性突出,易于书法家抒发情感,故本题选D项。A项为行书,B项为隶书,C项为篆书。2.c【解析】本题通过书面材料考察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甲骨文中祭祀蚕神的内容表明,养蚕缫丝的纺织业出现在商代,故本题选C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服和《说文解字》中的记载不能证实商代纺织业的出现,故排除A、D项。黄道婆是元朝的,所以B项跑题了。3.b【解析】此题切入图表,考察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1620-1850城市人口增加了两倍多,而农村人口增加了不到两倍,说明城市经济规模扩大明显,所以本题选择B项。从图表信息中不能得出基本实现城市化的结论,所以A项是错误的。城市和农村人口都在增加,说明农业经济在增长,这是错误的。从图表中不能得出人口增长率全国领先的结论,本题D项错误。4.d【解析】本题以书面材料考察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19世纪40、90年代,中国遭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了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了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60年代的特点,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抗击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的传统,所以B项是错误的。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和谐,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诉求,而且是19的90年代以后,所以C项错误。5.a【解析】美国银价上涨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了中国的金融稳定。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解危机,废除了银本位,实行“币制改革”,防止白银外流,所以本题选择了A. 6项。c【解析】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考察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图片信息反映了日本陷入对华战争,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抵抗和* * *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造成的。所以本题选择了C项。八路军在1940发动百团大战,美国在1945对日本投下原子弹,这是错误的。7.c【解析】本题为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图片的有效信息。图为民国时期“力士香皂”的广告,由著名影星“胡蝶”代言。广告内容是:“力士香皂清香,持久,空灵滋润,干了也没坏处。敢作介绍。”A项是绝对表示,“都”字不合理;B项中著名影星的代言并不能得出其社会地位崇高的结论;C项是对广告内容的正确理解,突出了产品的功效;D项中,材料没有反映出普通民众对明星代言的认可程度,“广泛认可”的表述不当。8.a【解析】这是一个否定选择题,也是一个比较选择题。“民国四年”,即1915年;“抗日”就是反对日本此时侵略中国。为了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A项在材料中找不到,也表述不当;b项对应材料中的“才华横溢、诡计多端的政治家”;C项对应材料中的“如果中国是一个人治国家”;d项对应材料中的“抗日”。9.c【解析】本题为推理型选择题。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进化论冲击了基督教宣扬的上帝造人理论。进化论中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观点,让一些西方信徒难以理解和接受。A项说1967之前不宜接受进化论。斯科普斯解释说,有些人在课堂上教授达尔文进化论之前就接受了进化论。仅仅因为项斯和科普斯教授进化论并不意味着他们反对宗教信仰自由;c项客观合理,进化论冲击了基督教宣扬的上帝造人论。材料没有反映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是否违反美国宪法,D错误。10.b【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回答时注意筛选法的应用,注意对意思和史实的理解。“弃权”的意思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些殖民国家不想放弃自己的殖民利益,所以不支持,所以①合理;60年代非殖民化是必然趋势,所以不反对,所以②合理;这些殖民国家不愿意改变旧的殖民体系,不愿意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系,所以被排除在外;④牵强附会,材料中部分国家对反对殖民主义宣言投了弃权票,与“聚焦与苏联的冷战”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排除③ ④,答案是B. 11。d【解析】此题为学位型选择题。要明确作者的主旨,仔细甄别,不要断章取义。材料表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研究中国历史要以一定的时空条件为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D项合理;A、B项曲解材料前半部分,未能抓住材料主旨;C项过于绝对化,应排除。12.d【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即选择题的变形需要使用筛选方法。显然,“列克星敦枪击案”是客观的历史事实,这是毋庸置疑的。排除①和其他三个疑点是合理的。【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体系建立较早;制定相关监管法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其他行政制度也有相应的措施。功能:有助于监督官员规范行政,防止腐败。局限性:在专制皇权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于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力有限。(2)重要事件:《权利法案》的通过;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权力制衡:议会掌握立法权,对内阁拥有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和财政权来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派制衡执政党。(3)渐进性:很多机构和制度都是通过渐变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接下来是众议院权力的扩大,选举权的逐步扩大,内阁制的逐步完善。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律的限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比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投票权范围;再比如通过一系列实践促进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解析】问题(1):从“我国从西周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可以看出,我国的监督制度出现的比较早。从“秦汉时期有大量的相关法律法规”可知,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其他行政制度的不断完善。材料称,权力监督在规范行政行为、预防腐败方面发挥了作用。局限性从钱公富的经历可以看出,监察制度受到皇权的制约。问题(2):对王权的限制从造法和政党制度两个角度回答。权力制衡的关系主要从议会和内阁的权力分配来整理答案,关注政治的影响。问题(3),渐进主义主要从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角度回答,同时注意材料中的相关史实。灵活性体现在不受成文法的限制,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引用材料中的相关史实。14.【答案】(1)变化:从强调儒家经典到突出* * *和国家的宗旨;功能: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宣传和维护民主。(2)文革期间;主要原因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密切相关;进行“教育革命”和“开放学校”,教材与工厂和社会队密切相关。(3)历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和现代史观。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解析】问题(1),从“凡有尊孔崇清、不符合国家宗旨的课,将另行修订”、“废除读经”、“将课程改为理科,增加英语,并重视体操、音乐、图画、手工艺等科目”可以看出,变化是从强调儒家经典到* *。它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作用,有利于民主和思想的传播。问题(2):根据图片信息,教材是文革时期的。原因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指导思想和“文革”对教育的影响来组织回答。问题(3),来自“巩固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基础;把整个社会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使东方服从西方,这是革命的历史观。”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体现了文明和现代化的历史观。更密切的国际交流和扩大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体现了整体历史观。应从中国经济发展、民主法治完善、经济全球化加速等角度回答“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