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术语解释
伦理学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但基本问题只有一个——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即义利关系。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利益和道德的关系,即谁决定谁,道德对经济是否有负面作用;另一方面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即谁从属于谁。
对这个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各种道德体系的原则和规范,也决定了各种道德活动的准则和导向。[1]
中文名
道德哲学
外国名字
伦理学
希腊的
┗s
本意
“本质”与“人格”
快的
航行
分类
基本概念
主要理论
伦理问题
历史的发展
任务和方法
发展和意义
介绍
道德科学。也被称为道德主义和道德哲学。在西方,伦理的概念源于希腊词εεs,原意为“本质”和“人格”,也与“习俗”和“习惯”的含义有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赋予了他伦理和美德的含义,《尼科凯尔伦理学》一书是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
后来罗马人用“moralis”翻译“伦理学”。引入这个词的西塞罗说,这是一个“丰富拉丁语”的词汇,源于拉丁语“mores”,原意为“习惯”或“风俗”。[2]
伦理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是不用的,19世纪以后才广泛使用。然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大量关于人生道德伦理的内容,尤其是孝道。事实上,在古希腊的同一时期,中国的伦理道德早已兴起。
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如个人的道德情感),还包括道德活动(如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伦理学把道德现象从人类的实际活动中分离出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与物质生活水平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的体系,道德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观,人生的态度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与经济利益、物质生活、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甚至对立的伦理学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来研究,关注道德现象中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揭示道德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道德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性和道德实践在伦理理论中的意义。
分类
希腊和罗马伦理
早期:毕达格拉学派——苏格拉底学派。
中期:苏格拉底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
晚期:亚里士多德学派——基督教神学的兴起
中世纪基督教伦理
早期:以奥古斯丁为代表,对应教父哲学。
中期:以阿奎那为代表,对应经院哲学。
后期:以培根、邓斯·司各特等人为代表,对应异端哲学。
文艺复兴伦理
第一部分:以瓦拉、蒙田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伦理思想。
第二部分:以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改革的伦理思想。
第三部分:政治伦理,以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等人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