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社工每天要练习一次公共基础知识(11.24)。

多选

1.我国适用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附加刑是补充主刑的一种刑罚方法。以下是附加刑:

A.有期徒刑

B.控制

C.没收财产

D.死刑

答案c

第一步分析,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应用知识。

二、根据2021刑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所以题目中属于附加刑的是没收财产。

因此,选择c选项。

扩展项ABD:根据2021刑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主刑种类如下: (一)管制;(二)刑事拘留;(三)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ABC项属于主刑。ABC项目排除。

2.没有任何杀人意图,但在被害人的刺激和戏弄下,失去理智,失控杀人,属于:

A.过失杀人

B.侵略性杀戮

C.故意杀人

D.无意杀人

答案b

分析的第一步是考察犯罪概述的知识。

第二步,过度杀人,又称激情杀人,是刑法理论上的一种激情犯罪,对应的是预谋杀人,即没有杀人的意图,但在被害人的刺激和挑逗下,失去理智,失去控制,杀害他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必须由被害人的严重过错造成,行为人情绪波动强烈;二是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削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控制能力;第三,必须在愤怒的心态下当场实施。b项正确。

因此,选择选项b。

扩展A项: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者有预谋的杀人,过失致人死亡,因一般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客观上讲是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主观上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a项错误。

C项: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是我国刑法中为数不多的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c项错误。

D项:刑法中没有?无意杀人?这个表情,这么没有?无意杀人?这种说法。d项错误。

3.国家职员A与私企职员B是夫妻关系,其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300万元。其中200万元是一笔受贿所得,其余款项甲乙双方无法解释..关于这种情况,下列选项是正确的:

A.a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B.甲构成受贿罪

C.a构成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D.b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答案c

分析的第一步是考察刑法分则的知识。

二、受贿罪根据2021版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依据是刑法第395条第一款。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其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合法的,差额部分视为违法所得,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追缴财产差额部分。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我无法说明其合法来源。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本罪主观上具有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非法占有的财产,而在犯罪后又故意拒不说明财产的真实来源,或者故意编造财产来源的合法途径。按照问题的意思,200万元是贿赂,是受贿罪。其余款项不能说明来源,属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因此,A既构成受贿罪,又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因此,选择c选项。

扩展A项:A的行为符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构成要件,但不全面。A项错误,排除。

B项:其中200万元为受贿所得,构成受贿罪,但不全面。b项错误,消除。

D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是一个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b是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d项错误,消除。

4.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实施不法侵害的行为人。

(1)国家和公众的利益。

②我的个人权利

③他人的人身权利

④我的财产和其他权利。

⑤他人的财产和其他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分析的第一步是考察犯罪概述的知识。

第二,根据2021版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停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可见1,2,3,4,5是正确的。

因此,选择d选项。

5.大海的女朋友肖丹分手后,大海非常气愤,决定报复。他多次在肖丹上下班的路上拦住他,威胁要杀死肖丹的家人,还经常在半夜打电话给肖丹播放恐怖音乐,或者多次在半夜按肖丹的门铃,把死老鼠邮寄给肖丹。海的行为对肖丹及其家人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构成了:

A.恐吓罪

B.故意伤害罪

C.挑起事端罪

D.虐待罪

答案c

分析的第一步是考察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扰乱社会秩序行为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侮辱或者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敲诈勒索或者任意损毁、侵占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多次聚众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是:(1)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寻衅滋事、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欺凌弱小、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条对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行为具体界定为: (二)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或者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三)敲诈勒索或者任意损毁、侵占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4)在公共* * *场所聚众闹事,造成公共* * *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3)主观因素。主观上,本罪只能由故意构成。也就是公然藐视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其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的活动,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空虚。问题中途,大海多次在肖丹上下班的路上拦截他,威胁要杀了肖丹的家人,还经常半夜打电话给肖丹放恐怖音乐,或者半夜反复按肖丹的门铃,把死老鼠邮寄到肖丹。这一系列行为符合寻衅滋事罪的主客观要件,构成寻衅滋事罪。

因此,选择c选项。

扩展A项:恐吓罪是指以伤害生命、身体、自由、名誉、财产的方法恐吓他人,对他人的安全有危险的犯罪。台湾省刑法侵犯自由罪之一。

B项: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犯罪。主要特点是:(1)犯罪的客体是他人的健康。(2)犯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实施了危害他人健康的违法行为。伤害行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使用什么手段,伤害他人健康都是一种伤害行为。犯罪手段的不同只是量刑情节之一,不是本罪的构成要件。伤害的结果可能是轻伤或重伤,也可能导致死亡。

D项:虐待罪是指以打骂、禁闭、捆绑、冷冻饥饿、患病不予治疗、强迫过度体力劳动等方式,对与* *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身心摧残和折磨。,而且情节恶劣。我国刑法中破坏婚姻家庭罪之一。

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A.在你的家里画中国的国徽。

B.在你的家里挂上中国国旗。

C.在公共场合损坏外国国旗

D.在公共场合以贬义的方式演奏中国国歌。

答案d

分析的第一步是考察刑法分则的知识。

二、根据《刑法》2021版第299条规定,在公共场所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故意侮辱中国人民* * *和国旗、国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中国人民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的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所以选项中最有可能犯的罪就是在公开场合以贬义的方式唱中国国歌。

因此,选择d选项。

将侮辱国旗、国徽、国歌罪由20265438年3月1日扩大,取消侮辱国旗、国徽罪。

7.张,年龄21,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服刑后的第二年,他又犯了故意伤害罪。张属于:

A.功勋

B.累犯

C.放弃

D.承认

答案b

分析的第一步是考察犯罪概述的知识。

第二,根据2021版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根据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从以上两点来看,张是一个累犯。

因此,选择选项b。

扩展A项:根据2021版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并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问题中,张没有立功表现,A项排除。

C项:根据《刑法》(2021版)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为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的,应当视为自首。问题中张没有自首,排除C项。

D项:供述,是犯罪分子经司法机关讯问、传唤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后,对怀疑、发现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的行为。自首是一种犯罪的被动供述,即被司法机关怀疑并发现其犯罪事实后,在司法机关的审讯下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犯罪分子自首的一种表现。d项除外责任。

多项选择题

8.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是正确的:

a死刑缓期执行的,在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B.死刑不需要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c .死刑适用于所有年满18岁且罪行极其严重的罪犯。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回答广告

第一步分析,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应用知识。

第二步,A项:根据《刑法》(2021版)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二年期满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犯罪故意,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期限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a项正确。

D项:根据2021版刑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d项正确。

因此,选择广告选项。

扩展B项:根据2021版刑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判处死刑,除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排除b项。

C项:根据2021版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刑不适用于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排除c项。

9.下列关于管制的说法是错误的:

管制期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B.人民法院负责执行管制刑。

被判处管制的罪犯没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D.管制的期限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回答ABC

分析的第一步是考察刑罚及其具体应用知识,选择错误的项目。

第二步,A项:根据《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两年以下。管制的量刑可以根据犯罪情节,同时禁止罪犯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和接触特定的人。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应当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可见控制的周期多则三个月,少则两年。错误a,当选。

B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应当进行社区矫正的,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可见,管制刑是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的。错误B,当选。

C项:根据《刑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未经行政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权;(三)按照执行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四)遵守行政机关关于接待来访人员的规定;(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执行机关批准。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应当同工同酬。可见,被判处管制的罪犯有在劳动中获得报酬的权利,他们是因错误c而当选的。

因此,选择ABC选项。

扩展D项:根据《刑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管制的期限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拘留的,拘留一日减为监禁二日。可见D项正确,排除。

10.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一个范畴。下列人员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A.公司

B.政府机构

C.公共机构

D.社会团体

回答ABCD

分析的第一步是考察犯罪概述的知识。

第二,根据《刑法》(2021版)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是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选择ABCD选项。

根据2021版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