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围绕题目解读诗歌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回答古诗词鉴赏题最难的一步就是解读诗词。因为大部分考生被这个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古诗词鉴赏的实际分数并不理想。那么在备考阶段,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做,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困扰学生的问题呢?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只有从古诗词中表达和表现的基本规律出发,在解读技巧上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才能基本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笔者从12方面举例来谈谈这个问题,以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把握题目
题目是诗的眼睛。读古诗词时,抓住诗词的题目,从题目入手,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全国卷2010第一册诗歌鉴赏给出了南朝文学家刘晓卓的《蝶恋花》这首诗。题目为考生提供了两个有用的信息:这是一首关于物体的诗,其表达手段是通过支撑物来表达自己的意志;2009年江西省高考诗歌鉴赏题给出的诗是司空舒的《当卢纶表哥来过夜》。题目提供了三个有用的信息:鲁伦与姐夫相遇并相守,与他相遇的感觉是“欢喜”,这应该贯穿全诗,是全诗的线索;2008年宁夏高考诗歌鉴赏中给的诗是蔡照的《李世南画扇》,告诉考生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写的内容应该是画扇上的画;2007年辽宁卷给的诗是王维的《秋夜独坐》。题目既告诉了考生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秋夜独坐,也告诉了考生全诗的基调:苍凉。在古诗词中,这样的话题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在答题时,如果考生能抓住这一特点,养成阅读诗词题目的习惯,将事半功倍。
不仅如此,就某些诗词而言,不看题目就会有错解。朱清玉的《进士前夕致张书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看原诗:
在政府考试前夕给张书记
朱庆余
昨晚洞房里的蜡烛彻夜亮着,等待天亮祭拜公公婆婆。
打扮得漂漂亮亮地问丈夫:我的眉毛涂上深浅不一的颜色可以流行吗?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似乎写的是一个新婚妻子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妆打扮的心理状态。看了标题才知道,作者朱清玉把公婆比作考官,把新郎比作好朋友张水部,表现出她的焦虑,希望张水部帮她过关。
因此,在准备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诗歌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读诗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理解诗歌,才能很好地回答诗歌鉴赏问题。
第二,把握形象
意象是诗歌表达意义的基本手段之一。阅读意象鲜明的诗歌时,抓住意象,从意象入手,是快速解读诗歌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来看看2004年全国卷一诗歌鉴赏题中给出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