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蜀|赵云与大邑:忠魂游子庄山河

文/杨清珍图/大邑县文管所

赵云,字子龙,长山正定(今河北正定)人,蜀汉名将之一。赵云形象英俊,裴松之在《三国志》中称他“身长八尺,威风凛凛”,武艺高强,尊德忠魂。他单枪匹马的救星和曹被汉水打败的故事广为流传。建兴七年(229),赵云在成都病死。由于赵云曾在大邑镇守羌兵,故其先主刘禅葬于银屏山下(今大邑东)。

景辉峰,子龙雕像

赵云一生高尚的道德品行,凝聚成“忠、义、智、仁、勇”的子龙精神,为后人所景仰。在他埋骨的大邑,普罗大众心中形成了对子龙的深厚感情,并逐渐被誉为子龙文化。

战斗的壮举依然留在剑道街。

西岭雪山下的大邑县,四季风景秀丽,雪山之水一路流淌,串联起珍珠般的古镇。县城所在的金源镇背靠金平,被一条蜿蜒的玉带环绕。市内有紫龙街和剑道街。这两条繁华的商业街非常热闹。城东的景辉山公园预计有羌台和云平亭,可供登船游玩。此外,还有许多当地古老的地名,如王军楼、寨子山、堵冰沟、白马沟、石马沟、子龙庙、子龙庙等。,都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赵云。

汉朝末年,军阀混战。赵云跟随刘备近30年。参加了博望坡战役、长坂坡战役和江南平定战役,独自指挥了入川战役、汉水战役和吉谷战役。由于战功卓著,赵云被称为常胜将军。

在净晖山上,有一座子龙雕像。

历史上,魏、蜀、吴三足鼎立后,赵云曾在大邑金平山扎营多年。为什么要驻扎在大邑前线?蜀汉时期,青衣江上游有韩佳郡,辖韩佳县(今鲁山县),人口以羌族众多支系之一的青衣羌为主。当时的大邑是江源县、蜀县,对县至关重要,羌汉之间也有摩擦。《先主传》记载汉贾之乱说:“彰武二年(222),汉贾太守黄病,调兵拒守...彰武三年(223),黄源侵林琼郡。”彰武是刘备的封号。这份史料证明,清羌势力已经发展到与大邑接壤的邛崃。

为了防止侵扰,赵云在金平山上建了一个亭子,即王强台和云平亭。现在,沿着大邑景辉山公园的山道蜿蜒前行,山顶白云缭绕,仿绛瞭望塔掩映在杂树中,俯瞰全县。王强平台下有一面长长的婴儿床墙,上面有齿轮状的婴儿床,上面覆盖着汹涌的蕨类植物。还记得小时候在婴儿床墙上玩游戏。山顶飞檐翘角的云平亭虽然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但由于年代久远,油漆斑驳,也被幽深的森林弄得污迹斑斑。

景辉峰,望羌台。

赵云也建了一座土城。据明万历二十三年学者曹学佺在《上川南路蜀中名胜记》(卷十三)中记载:“东山一景会山(尹平山脚下第一山),相传为将军赵云竹,此处有云冢、庙宇。”随着历史的沧桑,土城早已不复存在。今天繁华的大邑县,也许就是土城的未来。

赵云白马银枪,智勇双全,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大邑流传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一个可以称为大邑版的“七擒孟获”,表现了他先攻心,后攻战的方略。

据说青强的实力越来越强了。有一年,教主梵天召集一万多大军先取琼州,几乎等于成都。赵云早已摆好阵势,两军交战。梵天很快就输了,但拒绝投降。他对赵云说,这不算。我想和你比赛。如果你赢了,我会同意的。赵云答应了,于是放出梵天布,双方约定择日议箭。

那一天,阳光明媚,镜辉山顶上竖起了许多箭。双方的士兵在射击场的两边欢呼。身着白袍的赵云出现了。他和梵天先后进行了骑射、背射、走射、跑射、斜射、跪射、正射、背射等比赛。,胜负未分。士兵们忙着运箭,镜辉山前的荒草坡被踩了出来。最后,双方交换了目标。赵云的箭飞出,穿透了梵天的目标。梵天吓坏了,跪下磕头,保证不再打扰。

在净晖山上,题词在墙上。

后来,人们把两军的箭矢所踏过的小路命名为“箭道街”,并在旁边修了一条又宽又长的石子路,命名为“子龙街”。

九寨合资温韬军事战略顺平侯

立冬后,秋风渐紧,大面积的梧桐叶金黄。马尾松像卫兵一样屹立在金平山上。在呼啸的风中,似乎有成群结队的叫声。我站在一望无际的金平山上,看着一座又一座的山峰,就像一幅壮丽的折叠屏风。“金平”名副其实,难怪赵云会在这里表演《九寨连赢》。迎着落叶中的秋风,思绪回到了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的蜀汉时代。

赵云为蜀国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驻守大邑,有效地防御了敌人,留下了王强台、王俊塔、土城等遗迹,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九寨联营”。

相传,赵云根据金平的地形设置了九寨(或者说九是虚数),筑起了抵御敌人的防线。至今仍有寨子口(景辉山东侧胜利山与缙云山之间的山沟,当地人称为寨子口)。山沟不算太深,不到一里就能过山口。山后不远处有寨子山和藏兵沟,至今仍有小路相连。

紫龙寺正殿“常山正气”牌匾

经实地考察,大邑土生土长的诗人陈曾作诗《月下登镜晖山,望九寨连》,诗中说:“月下独望羌,虎立刻还。九寨连赢今安,万里星辉月下山。”

赵云,银枪素衣白马,忠勇无双,被百姓尊称为“虎将军”、“武神”。但在成都武侯祠,赵云的形象是一个白胡子、一身平民装束的老人。很多游客不解:赵云不是五虎上将吗?据解说员介绍,武侯祠建于唐代。唐朝的人认为赵云文武有方,智慧超群,风度翩翩,所以雕像是平民形象。

事实上,赵云确实有文学功底。

建安十九年(214),刘璋投降,刘备领掌益州牧,希望把成都有名的土地房产分给官员。《三国志·赵云传》说,赵云不同意,谏曰:“益州百姓屡遭兵火袭击,田地房屋皆空;只有把人民还回来,让他们生活下去,恢复工作,人民才会信服;把它作为私人奖励是不合适的。”由此可见赵云的智慧和赵云的亲民情怀。据说赵云保卫大邑,爱民如子,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深受群众爱戴。

紫龙寺建于1993

建兴七年(229),赵云去世,享年70岁。他是三国中为数不多的战死的将领之一。时有“以出生地或主要活动地为臣葬地”的葬制,故已故大师刘禅“将赵子龙葬于成都金平山东(今大邑县尹平山脚下),建庙,四时享祭”。241年,蜀汉追封赵云为顺平侯,可见蜀汉政权对赵云的高度肯定。

大邑城东的青山,有幸埋葬忠骨。

2019清明节,来自河北正定的特殊客人到访大邑,并专程参观了赵云陵。他们是故乡赵的后裔。他们千里迢迢从正定带来一袋土,洒在英雄的坟头上。祭拜结束后,他恭恭敬敬地从墓中挖出一坛坟土,带回正定祭拜。近年来,河北省赵子龙研究会的人来大邑祭拜子龙墓。

在净晖山上,竖立着1993的子龙雕像。

子龙墓位于大邑县城东一公里的金平山脚下,当地又称尹平山。子龙墓于1961年被大邑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成都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龙墓的围墙高2.3米,呈半圆形。形似小山,周长29.1米。中间矗立着一块墓碑,宽1米,高2.5米。它刻有汉字:“韩顺平侯赵云陵”。两边镌刻着金字对联:“红胆永助江源老人,忠魂犹强蜀山河”。在它上面,有一句题词:“永烈千年”。整个墓园依山而建,红墙环绕,翠柏翠竹环绕。当年,墓前有神道。人们发现,墓碑的围栏底部由四层石条逐渐围成圆形,上部由夯土制成。

青干紫龙墓碑文

大邑的子龙墓在历史上有据可查。琼州(卷三百)载:“赵云陵在大邑县东三里。”《四川通知陵》(卷二十九)也载:“汉赵云陵在大邑县东二里,有石碑刻有汉将赵子龙之墓。”

子龙墓前曾有一庙,又称将军庙,明末毁于火。清康熙十年(1671),知县李德耀重修陵墓,建祠,亲笔题写“韩顺平侯赵云陵”。乾隆版《大邑县志》载有李德耀撰写的《汉顺平后赵将军陵园庙碑文》,文采横溢,深情厚谊,写道:

“但将军无己身,卒畏其身,长眠于髦之年,马被封为传世千年。他的忠诚真的穿透了石头,暴露了日月吗?后人招人游山玩水,还有田爷老,登门拜他,缅怀往事,不知有多少。一朝金戈铁马,搅川垣,画楼成灰,良田为棘,将军陵园岭亦寂寞凄凉,好悲凉!”

后来在乾隆、嘉庆年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缮,道光、咸丰年间进行了维修扩建。紫龙寺一度成为三殿神龛,百姓向其供奉香火,日日不缺。

1930年,时任大邑县令的谢汝祥将紫龙寺划为城郊公园,并增设了荷花池、平台、平眉阁、小沧州阁、湛河阁等,使紫龙寺更加宽敞美丽。每年农历三月,紫龙寺举行庙会,10天,远近游客熙熙攘攘,一派繁荣景象。

紫龙寺阴山亭

六七十年代,子龙墓和子龙庙被“重用”。城关镇工读技校(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前身)迁至紫龙寺,学校更名为“吴起中学”。子龙墓墓被夷为平地,子龙庙的仪门、拜殿、厢房先后被拆除。化学楼建在子龙墓前,教学楼建在墓后,办公楼建在正殿后。

2008年后,学校搬出了紫龙寺。近年来,大邑当地政府计划修复紫龙寺的正殿、厢房、山体、荷花池、展鹤亭、小沧州等,并作为景点开放。

金平脚下的子龙文化熠熠生辉。

滚滚长江东流,浪花淘尽英雄。多少英雄被困在历史的泥淖里。但是,名将赵云并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失去光彩。

南宋诗人陆游在周树作官时,曾和朋友游遍大邑。登上金平后,他写了一首旅行诗《云平亭》:“芳草倾倒处,金鳌须仰面而行。苍穹三面挂绿野,云平如朱兰。烟树蒙蒙,风松中有新声。黄花不吐不快,总比英语学累了好。”

1914,德国人恩斯特·伯施曼绘制的大邑赵子龙庙墓葬地图。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南宋时期金平山的美丽景色。时间应该是初秋,黄色的菊花开满了整个山头,风吹得松松垮垮,发出清脆的声音,云在青山的山顶上缭绕,山下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让翁把酒放在风中,倚着“朱兰”远眺。他对四川的风景充满了热爱,但是住宿的地方并不多。我不知道《云平亭》这首诗的名字。这时候,翁芳有没有想到快马加鞭,忠心耿耿的蜀汉和赵云?

一代优秀的将军将长眠于金平山脚下。青山依旧存在,太阳依旧升起,夕阳依旧落下。斯里兰卡人民走了,但子龙精神仍在被传播和推崇。如今,大邑县积极传承和弘扬子龙文化,子龙街小学、子龙文化研究会、子龙文化论坛、子龙文化酒店、子龙文化精品潘麟等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有专家认为,赵云作为一个儒家文化色彩浓厚的人物,有“忠、义、智、仁、勇”,有理想、有信仰、有道德、有情怀。他的英雄情怀,尤其是大写的“忠”,以及同情弱者、公平正义、信守契约、注重信誉等道德观念,至今仍有广泛的社会现实意义。

子龙墓和祭祀苑

如今,子龙街小学在读三国演义,讲子龙故事,孩子们在子龙文化的浸润下茁壮成长。城东紫龙文化酒店装饰典雅,丰富的文化底蕴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在每年举办的子龙文化论坛上,出席论坛的学者对赵云进行了新的解读和阐释,“常山赵子龙”获得了新的含义和内涵。

2022年,大邑县子龙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以文化创意、文化观光、文化消费为主题,通过数字技术、数字艺术、影视制作,延续三国文化传统,逐步布局三国文化研究、三国山地运动、山农旅游体验、山水温泉等产业。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碾压过去。过去的三国分家是历史,过去的成败只是化为乌有。站在金平山上,我试图深入探究历史。在那段时间的烟尘深处,一团白色耀眼的火焰清晰地晃动着。白马嘶嘶,银枪闪闪,一代英雄将士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