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建清代南京钟鼓楼?

明末南京鼓楼只剩下城砖砌成的桥台,主体建筑上下两层被毁。明初没有建筑和器物,只保留了下部的台座和桥台上的石柱基础。

从此,在清代康熙朝以前的江宁城市地图上,不仅鼓楼的位置标注得很清楚,钟楼的位置也画得很清楚。

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视察南京,铲除黄河,了解民情,整顿官制。他曾经登上鼓楼。他鸟瞰南京古城,一时感慨万千,于是指示楼上的地方官员,告诫他们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惩治腐败。

次年,两江总督王新命人在此建碑,将康熙皇帝的“神谕”刻成“神谕碑”,又称“解碑”。这座纪念碑有两英尺多高,是一只乌龟给的。站在鼓楼平台底座的中央。

为了保护甲骨文碑,清代重建了一座三开间的木质鼓楼,比明代的鼓楼小得多,也简单得多。

在这次重建中,不仅有帝王碑,还有龙凤阁。因此,鼓楼改名为“碑楼”或“长观楼”。同时,它还有“纪念楼”、“碑亭”等别称,被称为“明顾青碑”。但当时的南京人仍习惯性地称之为“鼓楼”,“街北”是南京现存最好的古代石碑。

后来康熙皇帝下令扩建南京钟鼓楼,总面积1.5万平方米。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其中三次专程到大钟亭,亲笔题写“三顾堂”御书三个大字匾,命人挂在大钟亭门上。

清末,清朝对南京钟鼓楼进行了修缮和重建,中间为正殿,四周为柱式回廊。大雄宝殿两层,屋顶为歇山顶双檐四坠水木结构。重檐上翘的角下,有凤凰站在花石上、双狮打球、重重叠叠彩绘图案等吉祥物。

鼓楼顶楼有一座玻璃罩中的龙凤塔,是清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当地官员送给她的礼物。

“龙凤塔”又称“龙凤阁”,置于康熙南巡“街北”两侧的一对龙凤阁中,相得益彰,古朴典雅,供游人观赏。龙凤阁高4米,圆3.5米,外观呈塔形。龙凤阁为两层结构,六角七层,镶金铂金,金碧辉煌。

龙凤阁内有极其精雕细刻的人物、各级动植物,金光闪烁。从下到上有人物,都是勇士,三国故事里的人物等等。有花鸟、葵花、竹子、松树、车前草、万年青等。二楼有六个骑士单独雕刻,在六个亭子的支架上,凤在上龙在下,六龙抱柱,六凤吉祥;亭子的上部被飞鹤和莲花所覆盖。整个龙凤阁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造型紧凑和谐,雕刻工艺生动精美,为世人所称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清光绪年间,清朝在南京鼓楼东北修建了一座铁梁铁柱的六角钟楼。清初坠钟,江宁布署使许挂于钟亭。相传自从梁上挂了钟后,这种声音就变得更响了。

钟鼓楼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在南京钟鼓楼,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在钟鼓楼,钟声在夜晚不停地响;在金科会场,今天的金牌榜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