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初中的早期。

?过了两年我才敢正视儿子初中第一年是怎么度过的,然后我才有勇气和理由去分析那一年的得失。

?对于儿子的教育,我一直是佛教徒,很疑惑为什么小学阶段这么紧。男生嘛,把握好语言就行了,多读书,拓宽阅读视野。

?六年级的时候,看着邻居家的孩子有点着急。有的学了三年奥数,有的学完了新概念一和新概念二。我丈夫和我终于失去了冷静。

我们一起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班和一个初中生综合文化班。只是在想,在担心。

因为孩子的独立能力还可以,可以自己去辅导班。因为还要上班,鲍晓需要分精力,所以平时只是和辅导班的老师交流,这是典型的粗放式育儿。

直到寒假,我终于静下心来看看这半年来孩子英语课的效果。结果看到他的教材和后面的习题,我很惊讶。难度系数达到初三水平,也是分类复习。我问他一些材料上的问题,孩子也是懵懵懂懂。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辅导班也不是万能的。我赶紧把孩子送到老师那里,买了同样的教材。孩子用的是这本新教材(没有答案),我用的是他的旧教材(老师说后面的习题有答案)。老师还是主体。孩子在前面学习,我在后面帮他复习巩固,包括前面没学好的,把知识点再复习一遍,然后同步练习。其中的艰辛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因为,我只有初中英语水平,多年没用过,早就不熟了。没办法。我每天带英语上班,自己先做。如果没有,请看后面的回答。如果你还是不明白答案,那就去问你在学校的同事,晚上回家再告诉你的孩子。和孩子说话,我们一般都是轮流当小老师。他讲五个问题,我讲五个问题。原则是,如果一个问题能说实话,那就是真正的见面。

时间慢慢过去到了4月,小区一所私立学校的家委会成员介绍同院的几个孩子提前考试,只考英语和数学。考完试,我傻眼了。他们家孩子考了160多分,我家孩子考了80多分。他们的孩子直接考上了学校的宏志班,费用全免。我的孩子只能上这个学校的普通班。

?我亲自联系了这个学校的家委会主席,详细询问了问题的方向。和孩子商量后,买了一本数学教材——《走向初中》,在教材的基础上深化,渗透了奥数的一些思想。还是老办法,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放学后,他先完成学校作业,再完成我布置给他的题型。当他晚上回来时,我们将再次一起学习。大多数时候,他会告诉我并倾听。我更多的是一个陪伴者、倾听者和鼓励者。如果没有,我们有时候甚至会一起琢磨答案,觉得会,再做一遍,分开再说一遍。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因为看到了差距,孩子们没有抱怨,也不觉得累。只是我怕物极必反,所以某天晚上学数学,第二天晚上学英语。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我们做了五套往年的初中卷子。说实话,我觉得题真的很难,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更别说外语科的题了。我不想太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表面上没说。事实上,我已经放弃了我一直热衷的私立学校。

一个月后,孩子又考了一次,130多分,比上次提高了50多分。虽然没有达到宏志班的要求,但是我和孩子都很开心。然而,我们都很累。

?6月底是全市初中统一考试,时间不多了。我同意我的孩子,我不会再做难题了。主要是消化我之前做过的题,吸收。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年全市初中统一数学英语并不是很难,而是在课外拓展了很多内容。而我的孩子,平时看了很多课外书,随便看,多而杂,不经意间就符合了提问者的意图。没想到,正是从小看的大量课外书,在关键时刻救了我们。

?成绩出来后,我们申请的两所私立学校都被录取了,但是我们有了选择。包括当时有宏志班的学校,院长亲自给我们打电话,提出再给我们一次冲刺他的宏志班的机会,我们婉拒了。我们去了另一所声誉和氛围更好的学校。后来查分数的时候才知道这四个班有200人,是从2000多名学生中选出来的。我们很幸运成为其中一员。

好在这两年选拔考试已经取消,改为抽签的形式,挽回了很多家长的噩梦。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年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一年,有周围环境驱动的焦虑,有对未知的不确定,更多的是对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和内心幸福实现的敬佩。多年以后,孩子回想起来也应该是一笔精神财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