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分)
1.(3分)A 2。(3分)D 3。(3分)d。
二。(32分)
4.(3分)B 5。(3分)B 6。(3分)a。
7.(10分)
(1)翻译:初入关时,贺兰香和金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派使者来接他们。
(2)翻译:在这次新的旅行中,人们因为他的到来而感到轻松。
(3)翻译:当时梁已友好往来,使节往来,不收官私礼物。
8.(4分)
边境发生战事,局势艰难,朝廷无人为国分忧;年底离家漂泊,政治冷淡。
秋天,孤独;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比他的艰难处境和报国愿望更难。
以达到巨大的反差。
9.(4分)
借代,如“烟尘”指边境战争;对应下文中的“鼓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了战争的张力,渲染了时局的艰难。
用典故,比如“请”写《汉书》?终军传;诗中暗含朝中无人为国分忧,以表达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忧虑。
10.(5分)
(1)而神灵是自满的;(2)他们愿意乞求最后的支持;(3)他们被迫离开汉斯;(4)干枯的松树低垂着头,从悬崖的正面垂下。
[5]无声胜有声[6]赞叹长江的无垠[7]楚李瑱清秋[8]衣服朴素而古老。
三。(25分)
11.(5分)
技艺高超,讲究信誉,朴实,心地善良,沉着冷静。
12.(6分)
特点:用线描的方法描绘万物复苏、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烘托罗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的心理变化,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13.(6分)
举例:(1)纪念碑的理由:(1)“纪念碑”是贯穿剧情的线索;②“片”和“洗片”暗示了罗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悲转喜)。
⑵王泥瓦匠的原因:①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②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变化原因:①罗的心理变化是故事的主要内容;②罗运用的心理转变来表达小说的主题。
14.(8分)
例1:从主题上看,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普通人的平常事,却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
人文关怀。作者把目光投向普通人,表现出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用温暖的笔和明亮的笔写出人生的辛酸,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的力量,引导人们去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
例2:这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小说。罗最终摆脱丧妻的悲痛,主要是受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和大自然的感召。王石匠的冷静和老村民的坚忍,分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深深感染了罗,使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和人间的温暖。
例3:这是一部艺术精美的小说。在结构上,纪念碑贯穿全文,讲述了罗四下山王庄的故事。同时,洗碑的故事镶嵌在春夜的回忆里,圆润而巧妙。语言看似普通,其实很有表现力。
四。(24分)
15.(3分)D 16。(3分)C 17。(3分)c。
18.(5分)
序列号修改
①在“在”转到“在”之前。
②变“反应”为“意识”。
③将“和”改为“向”
⑤删除“在这种情况下”。
⑦将“多次”调整为“主动放弃”。
19.(5分)
①以人为本;②生态和谐;③舒适的空间;④节能生活。
20.(5分)
例:(1)启迪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境界。
⑵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
动词 (verb的缩写)(60分)
21.(60分)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