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论文的题目

中国新闻精要

第二,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报纸活动。

(一)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开始(1815-1839)

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现是与外国入侵同时开始的。中国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报刊和最早用外文出版的近代报刊,都是外国人创办的(中国新闻史上俗称洋报)。外国人在华办报的目的(以传教名义侵华进行宣传)。1815——1842是近代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报刊。1815创办于马六甲的《Chasecular》月刊是历史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报纸。它的出版发行(七年),它的创始人和主要编辑,它的内容和特点(“宣扬‘真理教’,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文章,介绍各国的情况和科学知识——上帝赐予的。有评论,有记叙文,有故事,有诗歌,有对话,有章节,白话文有一点文言文成分。木刻,中书样式,每月一次,免费)。65438年至0827年,第一份英文版广州纪录在广州成立。商报、贷市、期)和1832在广州创刊的英文报纸《中国丛报》(这一时期最长——20年,最丰富、最有影响力的外文报纸,详细介绍中国,受到英美政府的重视)。(第一份外文报纸《蜜蜂中国——澳门教会领袖周刊》)这一阶段在中国从事办报活动的有几个有影响的外国人:(精通中文的英国传教士,第一个创办近代中文报纸的外国人,《马六甲查》、《京华报》的主编,《广州纪录》和《中国丛书》,第一个研究中国报刊史文章的人)。主编兼撰稿人查提出了文章写作的四项原则,即文章要短小、通俗易懂、通顺生动)、卡尔·居茨拉夫(1833广州,根据《京华日报》的材料编写的第一份东西方研究月刊——外国人在华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和(美国派出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这一阶段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主要特点(宗教色彩浓厚、外国报纸公开宣传殖民政策、以洋文的态度和口吻讨论中国的各种现象在清朝的闭关政策下,外国人不得在中国活动,所以报刊的传播范围很小。中文报刊的出版中心在马来半岛,外文在香港、澳门、广州(1)征服中国人的心——从宗教宣传到“知识炮弹”。(2)努力做中国。(3)有从宗教报纸向非宗教报纸发展的趋势。

(2)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840-19结束)

鸦片战争后,中国打开国门,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进一步发展。截至19年底,在华外国人办报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外国传教士赞助的。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几份主要中文报纸:远播的《关震》(教会报纸,但多为时政时评、商情、科学文化)、《六合丛谈》(上海第一份近代中文报纸,英国办事处,1857)、《中西新闻札记》(以介绍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宗教文字较少)、教会出版机关广学会的成立。广东学会机关报《世界公报》的出版(原名《中国教会报》,美国传教士林乐之自费创办的中文周刊,于9月5日在上海创刊,1868)。其主要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宣传较少的综合性期刊)。保卫帝国主义侵略是对中国的“帮助”,介绍“西学”,鼓吹中国的“改革”——“新政”,其编辑出版情况及其社会影响(综合性时事杂志,发行网络覆盖4万个政府教育机构,在学者、知识分子中影响较大),主要编辑、撰稿人为林乐知、提摩西·理查德。对《万国公报》等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报刊进行分析和评价。(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解释基督教”,而是大幅增加时事政治,评论中国时事,推广不公平贸易,商业新闻和评论,广告更多。说明传教和办报是为殖民政策服务的,旨在殖民中国,使其成为西资商品的倾销地,使清朝成为外资国家的附庸。)

(3)多家外国人投资创办的中文日报(1872)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香港、上海、天津和北京投资创办了一批中文日报。这些日报面向中国读者,标榜“为中国人说话”,实际上不时维护外国资本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几家主要的外国中文日报。他们当时的影响力。《申报》的出版。它的政策和主要内容(主要是商业新闻,但也包括时政新闻和评论,文学作品和广告),它的创始人和编辑。这些外国人投资的中国日报的新闻业务改革。他们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872,上海,英国商人美查的合资企业,后来变成了一个人。前称申江新报。1949五月停。1913石头两天。很多商业新闻。挤掉《上海新报》:1)立足中国读者,聘请中国人担任主笔。2)降低售价。3)中国报纸史上第一次将新闻、言论、副刊、广告等基本要素合二为一,上下皆可阅,关注重大政治新闻,维护殖民地利益。4)做好配送。5)不要犹豫,用电报电话传递信息,招人交流记忆。7)附上各种补充。8)重视管理。(《新闻》1893二月英国商业丹佛斯,1899转美国商业福开森,关注经济新闻,关注商界,重视管理、广告和销售)

(四)外国人创办的外国报刊和在中国境内出版的外国通讯社(1850)。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香港、上海、天津等地创办了大量供外籍人士阅读的外文报刊,使用英、日、葡、法、德、俄等多种语言,总数超过120种。几种有代表性的外文报刊。大陆出版的最早的英文日报:《华北日报》(由英国商人Xi安门经营)代表了英国的官方观点。1850上海,原名北华捷报,1864由紫林洋行接手,更名。由英国领事和工业部支持,代表英国官方观点,101年最长)。它的创立过程,它的政治背景和主张(上海。针对的是外地人和中国的知识分子,但并不迎合普通读者的口味。内容更加明确,煽动政府加紧侵略掠夺,公开支持清政府,反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中外新闻和地方新闻栏目重视言论,对中外政治关系发表意见。在华教会有通讯员)、其传播网络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外国通讯社在中国的活动。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分社的外国通讯社:路透社(1872)。外国通讯社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