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特点: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多数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②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不存在含有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攻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2.根据寄生宿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发流感)、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艾滋病]、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2.高一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1.植物细胞的独特细胞器是质体。
2.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3.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4.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没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中心体和液泡。
5.能通过生理活动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和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6.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7.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8.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9.合成物质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10.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12.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顺序是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13、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单层膜的细胞器包括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双层膜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和中心体。
14,膜结构的关系;直接接触;内质网向内与外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代谢旺盛时,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相连。间接连接: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的小泡可与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以同样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与细胞膜融合。
15.与细胞渗透吸水能力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液泡。
3.高一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级较低,这就是“初态”。在反应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中的某些分子具有比初态更高的能量,这种更高的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所有一摩尔底物进入活化状态所需的自由能。单位为焦/摩尔,单位符号为J/mol。
2.酶催化的特点
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酶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在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称为底物。反应产生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似之处,也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之处: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消耗;
(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加快速率。
差异:
(1)高效就是催化效率高,使得反应速度非常快;
(2)专一性:任何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化合物,这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存在多种酶;
(4)可变性,因为大部分酶是蛋白质,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破坏;
(5)反应条件温和,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下进行;
(6)调控酶的催化活性;
(7)某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助因子有关。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用单位时间(每分钟)内底物还原或产物形成的量来表示。在研究一个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这些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往往有: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活化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当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反应体系中不含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和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速率几乎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底物浓度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较大并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值,即使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内显示活性,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每种酶在一定的pH值下都有活性,这个pH值叫做这种酶的最适pH值。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会加快,反而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一定的条件下,每种酶的活性都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这个温度叫做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但不是酶活性的必要条件。活化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抑制剂会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变性。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两种:可逆抑制和不可逆抑制。
4.高一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中的病毒。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头部的DNA组成。当它感染细菌时,能产生大量与亲本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在细胞核内,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细胞质中受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将DNA从蛋白质中分离出来,直接观察DNA的功能。
5、肺炎球菌类型:
①R型(英文中粗糙的意思是粗糙),菌落粗糙,无多糖荚膜,无毒性。注射到老鼠体内后,老鼠不会死亡。
②S型(英文为Smooth):菌落光滑,细菌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射到老鼠体内会使它们生病甚至死亡。如果加热杀死S型细菌,注射到老鼠体内,老鼠不会死。
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通过加热杀死S型细菌,将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体内。老鼠死了。r型变成S型,是因为经不起死了的S型细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
6.埃弗里实验表明,DNA是一种“转化因子”:提取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结果只有当DNA与R型菌混合后,R型菌才能转化为S型菌,且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7.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5.高一生物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1,分离现象: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融合;在配子体形成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的遗传因子进入不同的配子,并随配子传递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配子形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相互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遗传两大基本定律的本质是,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素。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现在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然后设计新的实验进行验证。
5.关于分离现象的原因,孟德尔提出了如下假说:生物的特性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当生物体重新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配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分裂_是具有有性生殖的细胞,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复制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般形状大小相同,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称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称为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
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减半。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量又回到了体细胞中的数量,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本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_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并随配子独立传递给后代。
11.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相互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结合。
12,红绿色盲,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在遗传上总是和性有关。这种现象被称为性连锁遗传。
13,因为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是R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征是: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以反平行的方式螺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对有一定的规律。
15,这种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理。
16,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解链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的精确。
17.遗传信息包含在四个碱基的序列中。不断变化的碱基序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特定的碱基序列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8.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19,RNA是以一串DNA为模板在细胞核内合成的。这个过程叫做转录。
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这个过程叫做翻译。
2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特性。
22.基因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3.基因之间、基因与基因产物之间、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调控生物体的特性。
24.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自我复制,或者从DNA流向RNA,再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然而,遗传信息不能在蛋白质之间传递,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后的中心规则增加了两种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和从RNA流向DNA的方式。
26.基因和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有些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很多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7.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添加和删除所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
28.因为自然界中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也可以自发发生。所以生物界普遍存在基因突变。
29.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无方向性的。
30.在自然界中,基因突变的频率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