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面试必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1-6年级。
第一期(年级1~3)
一.数字和代数
(一)数量的理解
1.理解真实情境中一万以内数字的含义,认识、读写一万以内的数字,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或事物的顺序、位置。
2.能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并理解每个数字上的数字的含义;知道算盘可以代表多个数字。
3.理解符号
4.感受生活情境中大数的意义并做出估计。
5.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够读写小数和分数。
6.能够结合具体情况比较两个一位数小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7.能够用数字来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交流。
(二)手术次数
1.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四则整数运算的意义。
2.精通20以内加减法口算、表内乘除法、100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两位数乘除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一位数乘以三位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4.知道了括号,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整数初等算术(两步)。
5.可以加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母小于10)和加减一个小数。
6.能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
7.与他人交流他们的算法。
8.能够利用数字和数字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说明结果的实际意义。
(3)常见数量
1.在真实情况下,认识元素、角度和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认识钟表,了解24小时计时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真实情况下,感受和认识克、公斤、吨,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解决与常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探索规律
第二,图形和几何
(一)对图形的理解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几何图形可以通过物体和模型来识别。
2.能够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或直视,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能识别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5.可以使用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形拼图。
6.结合生活情况理解角度,理解直角、锐角、钝角。
7.能分类简单的几何和图形。
(2)测量
1.结合实际生活,经历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到了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和理解公里、米、厘米的长度单位,认识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有些物体的长度是可以估计和测量的。
4.举例理解周长,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用实例了解面积,理解和认识厘米2、分米2、米2的面积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和掌握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算出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三)图形的运动
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
2.能够识别简单图形的翻译图形。
3.通过观察和操作,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4)图形和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你就能认出其他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你就会用这些词来描述物体的方向。
三。统计和概率
1.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择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经历资料收集整理的简单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资料收集的简单方法,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片、表格等)呈现资料整理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了解利用数据表达和交流的功能,感受数据所包含的信息。
第四,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
2.在实践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3.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所学。
第二阶段(4-6年级)
一.数字和代数
(一)数量的理解
1.在具体的情况下,如果你知道一万以上的数和小数的计数方法,你会用一万和一亿为单位来表示大数。
2.结合真实情况感受大数的意义,估计一下。
3.我会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一些特征,进一步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可以求出10以内的所有自然数的倍数,可以求出10以内的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可以求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子,可以求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6.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7.结合具体情况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含义以及百分数的含义;小数、分数和百分比将被转换(不包括循环小数到分数的转换)。
8.可以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如果理解了负数的含义,就会用负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手术次数
1.可以计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2.知道了括号,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整数初等算术(主要分两步,不超过三步)。
3.探索和理解运算法则(加法的交换法则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法则和结合律,乘法到加法的分配法则),并利用运算法则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4.在具体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加减乘除的倒数关系。
5.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小数(不含小数)加、减、乘、除运算和混合运算(主要分两步,不超过三步)。
6.能解决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具体情况下,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距离=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体验与他人交流自己算法的过程,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10.在计算器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3)公式和方程
1.数字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况,理解等价关系,用字母表示。
3.方程可以用来表示简单情况下的等价关系(如3x+2=5,2x-x=3)来理解方程的作用。
4.了解方程的性质,就可以利用方程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正比和反比
1.理解比率和比例分布在实际情况中的意义,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具体情况,认识成正比的量和成反比的量。
3.会根据给定的数据用正比例在网格纸上画图,根据一个量的值估算另一个量的值。
4.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正、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并与之交流。
(5)探索规律
探索给定情况下隐藏的规律或趋势。
第二,图形和几何
(一)对图形的理解
1.举例理解线段、射线、直线。
2.明白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认识直角和圆角,了解圆角、直角、钝角、直角和锐角的关系。
4.结合生活情况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认识扇形,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和运算,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8.能够识别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和顶部)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9.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展开图。
(2)测量
1.可以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度的度数,可以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度。你能用三角尺画出30吗?,45?,60?,90?号角。
2.探索和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公顷。
4.通过运算,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将用方格纸估算。
6.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体积)的含义及其计量单位(m 3、分米3、厘米3、升、毫升),并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感受1 m 3、1厘米3、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7.结合具体情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圆锥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体验测量一些实物(比如土豆)体积的方法。
(三)图形的运动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并在网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网格纸上完成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我们可以理解图形在网格纸上的平移和旋转,可以在网格纸上水平或垂直平移简单图形,旋转简单图形90?(见例36)。
3.可以用网格纸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简单图形。
4.能够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角度去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利用它们在方形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4)图形和位置
1.了解尺度;在特定情况下,地图上的距离会按照给定的比例换算成实际距离。
2.可以根据物体的方向和离参考点的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可以描述一个简单的路线图。
4.在具体情况下,可以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在网格纸上的位置,知道数对与网格纸上各点的对应关系(见例38)。
三。统计和概率
(一)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一个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以用计算器)。
2.我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我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调查、实验、测量)收集数据。
3.了解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数据可以用柱状图和折线图直观有效地表示出来(见例39)。
4.理解平均数的作用,能够计算平均数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5.有意识地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上获取一些数据信息,阅读简单的统计图表。
6.能够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二)随机现象的可能性。
1.结合具体情况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的结果。
2.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定性描述一些简单随机现象的可能性,相互交流(见例42)。
第四,综合与实践
1.体验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合作的实践活动。
2.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的目标下,感受提出设计思路,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简单解决方案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可以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以上是教学资源面试必看:小学数学1-6年级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分享。希望对想报考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信息,请及时关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