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必考的四类应用题和七个运算法则。
初中数学必考中的四类应用题
经典范例1
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和20分邮票***100,总价值18元80分。这位集邮者每种邮票买了多少张?
分析:
假设买的100张邮票都是20美分一张,那么总价值应该是20?100=2000(分钟),比原来的总值多了2000-1880=120(分钟)。而这额外的120分,就意味着10的每一分都被视为20分,每一分就是20-10=10(分),那么10分可以得到多少分。
公式:(2000-1880)?(20-10) =120?10 =12(张)?10,每张的张数。
100-12=88(张)?先20分钟张数或20分钟张数,再10分钟张数。方法同上。请注意,总值小于原始总值。
经典例子2
五个玩具车的价格等于三个飞机玩具的价格,每个飞机玩具比每个玩具车贵,8元。这两种玩具的单价是多少?
分析:
因为每架玩具飞机比每辆玩具车贵,8元,所以三架玩具飞机是8?3=24元。因为5辆玩具车的价格等于3架玩具飞机的价格。
所以这24相当于(5-3)辆玩具车的价格,每辆玩具车24?2=12元,每架玩具飞机的价格为12+8=20元。
经典例子3
用两台泵抽水,小泵6小时,大泵8小时,一台泵312立方米。小泵5小时的抽水量等于大泵2小时的抽水量。这两台泵每小时能抽多少立方米的水?
分析:
因为大泵2小时的抽水量等于小泵5小时的抽水量,所以大泵8小时的抽水量应该等于小泵8小时的抽水量。2?5=20小时的泵送能力。
所以312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个小水泵(6+20)小时的抽水能力。小水泵每小时抽水率是312吗?(6+20)=12立方米,水泵每小时抽水12?5?2=30立方米。
经典例子4
a工作5小时后由B完成,3小时即可完成;B做了9个小时后,由A来做,也可以3个小时完成。那么在A做了1小时之后,B还能做多少小时呢?
分析:
对比问题中的两组已知条件,如果A做的少(5-3)小时,B就多做(9-3)小时,即A 2小时的工作量等于B 6小时,A 1小时等于B 3小时。
A做所有这些工作需要5+3?3=6小时,现在A先做1小时,B做剩下的5小时,B一定要用5?3=15小时完成。
小学数学考试计算必备的七个运算法则
一.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时,两个加数的位置互换,和不变,称为加法交换律。
a+b=b+a
第二,加法联想法则
三个数相加时,先加前两个数,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加后两个数,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就是所谓的加法联想定律。
a+b+c=(a+b)+c=a+(b+c)
第三,减法的本质
在减法中,被减数和被减数同时加或减一个数,差值不变。
a-b=(a+c)-(b+c) ab=(a-c)-(b-c)
减法中,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被减数保持不变,差值增加或减少。反之,减多少增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减而增或减。
减法中,被减数减去几个被减数,可以先相加,差值不变。
答?b - c = a - (b + c)
第四,乘法交换律
数的乘法,交换两个因子的位置,乘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答?b = b?a
第五,乘法联想法则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后两个数再乘第一个数,乘积不变。这就是所谓的乘法联想法则。
答?b?c = a?(b?c)
第六,乘法和分配定律
将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相当于将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将两个乘积相加(或相减)。这就是所谓的乘除法则。
(a + b)?c= a?c + b?c(甲-乙)?c= a?c - b?c
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
如果一个因子扩大几倍,另一个因子必须缩小同样的倍数,其乘积不变。
答?b = (a?c)?(b?c)
七、分工的操作性
商是不变的。两个数相除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同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答?b=(a?c)?(b?c) a?b=(a?c)?(b?c)
一个数被连续的两个数除。你可以先把最后两个数相乘,然后把这个数除以它们的乘积,结果还是一样的。